1979年12月21日,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插曲已经五易其稿。在插曲的录制现场,导演马靖华发现片子的插曲《思乡曲》不理想。时任中央电视台制作部主任的宋培福和总录音师曾文济建议,词曲都推翻重写。于是,李谷一返回中央乐团住处,马靖华留在办公室连夜赶写歌词,张丕基等词写好后重新谱曲。
1979年12月22日早晨7点多,有人把马靖华写好的歌词送到张丕的基家里,该稿把歌名改成了《乡恋》。张丕基越看越有感觉,有了创作的灵感,半个多小时之后完成了曲子。张丕基给谱曲的定位是要时尚一点,于是运用了架子鼓、电吉他、电子琴等乐器。
2008-10-25 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贡献勋章《乡恋》中国音乐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
《乡恋》并非一首歌那么简单,是改革开放初期文艺界内的一颗“信号弹”。它昭示着文艺应该告别统一、僵化的模式,告别千人一面,千曲一调。有尝试,就有碰撞,甚至是论战,进而“刮风下雨”。歌曲内容朴素,无出格之处。
《乡恋》这首歌李谷一并没有用“气声唱法”,而是用了“半声”,或称为“轻声唱法”。群众对《乡恋》面世后的批判针对的不仅仅是一首歌,而是一种新的演唱方式、新的文艺形式。因为《乡恋》从节奏的变化、歌词的人性化、旋律的温情、演唱的甜美上来看,现代元素比其他歌曲更多一些。
《乡恋》柔美婉转,使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歌坛为之耳目一新,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荡着人们束缚已久的心扉,让人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艺术享受和感情共鸣。旋律深沉舒缓,歌词细腻感人,歌曲缠绵悱恻、如泣如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