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荆门市和钟祥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参加,共同对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梁庄王墓进行了发掘。发掘表明,该墓是一座王与妃的合葬墓,有其独特的葬俗,墓内随葬品十分丰富。据初步统计,随葬品有金、银、玉、(珠)宝石、铜、铁、铅锡、瓷、陶、漆木、石、骨角器等共计5300余件,其中金、银、玉器有1400余件,珠饰宝石则多达3400余件。一墓随葬如此大量的金银珠宝,在已发现的明代亲王墓中未见,仅次于明代皇陵——定陵,是继定陵之后的又一明代重要考古发现。
梁庄王墓原筑有内外茔园、园内地面建筑和地宫,历经沧桑,现存只有地宫、内外茔园的北半部基址,园内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惟遍地散布的残砖败瓦表明它们曾经有过的辉煌。内外茔园长方形,南北向。现存外园东西宽250米,内园东西宽55米。内、外茔垣基址的解剖证明,外垣宽1.3米,是石皮土心墙(即以大小不等的自然石块垒成内外两堵墙,再用土充填其间),并培土作护坡;内垣宽1米,是砖皮石心墙(以砖砌内外两堵墙,其间充填小石块),也培土作护坡。墓葬(地宫)构筑在内茔园里的一座小山坡上,南北向,平面呈“中”字形,属崖洞砖室墓,设有封土堆,墓室南端有一条斜坡墓道。墓道竖穴式,其底南高北低斜坡状,平长10.6、口最宽4.3米,北端底距地表深7米。修筑墓室是从墓道北端的垂直壁面向北凿岩掘进,形成隧洞,再在洞内用砖砌成墓室,粘合料是石灰。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横前室,双穹窿顶,前、后室各设一道双扇门和一条甬道。墓室内空全长15.4、最宽7.88、高5.3米。墓道填土分五层:第一层是从墓外精选运来的土,未夯;第二和四层为石灰层,第三和五层则系原坑红褚岩,均经夯实。凿洞为室所掏出的土石,最后回填成封土堆,高约9、底径约50米。门洞为六层砖券,封门墙厚达1米。券洞顶之上,砌一堵挡土墙,直达第二层石灰层底。此墙头外加砌一堵高1.17米的碑墙,碑墙脚压在第四层石灰层面上。此碑墙嵌石质墓志两合,东西并列:东边的墓志较大,是《梁庄王墓》墓志;西边的墓志较小,是《大明梁庄王妃圹志文》。墓室墙体厚近1米,以六层砖砌成,地砖则只平铺一层。前室门为石质,但只有东扇门,西扇门已佚,门后的前室地砖面有一个长方形凹坑,是用来支垫“自来石”的。后室门为漆木质,已朽。后室设有壁龛、棺床和灯台:室中砌两座长方形棺床,中央用石条砌成的一座是为王的棺床;其西侧以砖接砌的略小的一座则系妃的棺床。甬道两侧各有一个砖砌灯台,东、西、北壁各辟一个壁龛。后室的穹窿顶有一处被盗墓分子炸陷而未垮塌的盗洞,说明盗墓分子未曾进入墓内。
明梁庄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个儿子朱瞻垍与魏妃的合葬墓,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5300余件,出土文物各种镶嵌的宝石有700多颗,是中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等级最高的一次,随葬物品的丰富与精美仅次于明十三陵中的定陵。
展出的金镶宝石带带銙、云形金累丝镶宝石簪、金累丝镶宝石青玉镂空双鸾鸟牡丹簪、金镶宝石绦环等,其上镶嵌的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金绿宝石猫眼、石英猫眼等宝石近百颗。在金镶宝石帽顶上,镶嵌一颗约200克拉的橄榄形无色蓝宝石,是目前发现最大的蓝宝石。
据初步统计,墓内的随葬器物共计5340余件,其中金、银、玉器和珠饰宝石有4800余件粗略计算,这些珍宝所使用的金量达到16公斤,用银量达到13公斤,用玉量达到14公斤,出土的宝石700多颗,它们保存完好,灿灿生辉,可谓金玉满堂,珠光宝气。这批金银玉器既有单件成器的,也有由多饰件组成一器的,型式多样。 梁庄王墓的发掘,使大批珍贵文物重见天日,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目前,只完成了室内整理的第一阶段工作,即将开始全面的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