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草车》是一幅地地道道的英国农村风景图。画面的前景是一条小溪,小溪边上有一间农屋。一条花色斑驳的小狗站在路上向小溪中张望。溪水流到农屋前扩展成了宽阔的浅滩,两匹马拉着一辆装着干草的四轮车正涉水而过。马车上坐着两个男子,看得出都是当地平凡的农夫。马车的前方是被阳光所照射着的树木和茅屋,它们构成了这幅画的中景。溪水的右边是开阔的牧场,大片的草地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金辉,远处的树丛在田野上投下清晰的树影,明亮的蓝天上飘着银白色的云朵,它们构成了这幅画的远景。在这幅画的右下角,还有一只无人的小船,小船附近的草丛中可以看到钓鱼人的半个身子。
康斯太勃尔出生于萨福克州东勃高尔特地区。在这优美的乡间,他度过了18个春秋,对家乡的风景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因而这块诞生地成了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他父亲是个磨坊主,他长大后一方面帮助父亲管理磨坊,一方面不间断地学画。1795年以前,他的描绘对象始终是家乡的茅舍、树丛。他画风景画,最早得益于一位有才能的业余风景画家乔治·博蒙特的教导。他曾进入皇家绘画学院学画,后又认为临摹古典风景画不如向大自然学习。画家进入了创作成熟期后,他选择创作大幅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乡村的直接感受,终于在1821年完成了《干草车》。
约翰·康斯太勃尔(John Costable 1776—1837),英国风景画家,生于英国萨福克州农村一个乡村磨坊主的家庭,19岁时到伦敦皇家美术学院学习。1802年,皇家美术学院的展览会首次展出他的作品。1824年,他的《干草车》、《英国运河》、《罕普斯塔特郊外》三幅风景画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世界美术展览会,在法国浪漫主义画家中引起巨大反响。他以师法于自然,把握自然中的感情而令人注目。他质朴、诚恳、平常、蕴含着丰富的内在语言,并把这种语言渗透到观众的心灵中去。著名作品还有《拾穗者》、《阵雨后的夏天下午》、《河上看索尔兹伯里教堂》、《滑铁卢大桥的揭幕典礼》等。
色彩
这幅作品的整个画面充满了阳光,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画中运用了多种色彩。它们互相对应又相互交织,打破了古典主义画家一直用棕色和褐色所营造的凝重压抑的画面气氛。把画面渲染得明快而淡雅。画面上的光线运用得极具特色。正午的阳光穿过树木的枝丫照在水面上,水面上泛起了层层涟漪,树叶在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黄色的光辉,就像满树金子一样。这幅画上的云朵也描绘得很富特色,有的透明,有的不透明,它们仿佛都在流动着。云朵有蓝灰色的,有银灰色的,还有微绿色的,不同色泽的云层把云朵厚薄轻重的质感全都形象地体现了出来,令人不得不叹服画家极端细腻的用笔。
技法
全画的视野很宽广,黄绿色的田地一直伸向茂林深处。变化多端的蓝色云彩,给人以一种湿润感,云层翻动着,呈现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云层,蓝灰、银灰和微绿的厚云把树梢的轮廓勾勒得分外明确,并使彼此间的距离拉得相当渺远。阳光与空气感在这幅风景画上表现得十分强烈,人们似乎能从画上感受到温暖的泥土气息一阵阵迎面扑来。英国诗人善以深厚的感情、生动的笔触描绘大自然,画是无声的诗,康斯太勃尔在这里是在用彩笔写诗,他以点子很细的色彩笔触,描绘了优雅恬适的景物形象,再现了一种诗的境界。这是画家与自然达到了一种“神交”境地的结果。
构图形式
画家虽然采用了古典大师常用的庄严高贵的构图形式,却舍弃了细部的雕琢和人为的痕迹,保留了草图式的生命力,使得画面呈现出古典主义画作中少见的真实和活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杨永胜《不可不知的世界名画》:整个画面仿佛是一首大自然轻轻奏响的交响乐,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真实、宁静、和谐,而又充满了生机。
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在观看了此画后,从画中天空的画法得到启示,重新修改了他的作品《希阿岛的屠杀》中的天空和远景。米勒、库尔贝以及印象主义的启蒙者马奈等人,也都从康斯太勃尔的技巧中发现了观察自然界色彩的方法。
该油画1821年第一次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展出时,未找到任何买家。
康斯太勃尔有一位名叫费希尔的朋友,他在寄给康斯太勃尔的信中写道:“我非常希望得到你的《干草车》。但是,我现在不知道这幅画的价钱。”并恳求康斯太勃尔,在他没有筹到购画所需的钱之前,绝不要将画让给他人。过了不久,有一位法国人为了办展览想买这幅《干草车》;于是,康斯太勃尔立刻写信将此事告诉了费希尔。这位朋友回信说:“你将这幅画卖给法国人很好。”并在信中颇有深意地写道:“如果法国人把先生的画作为法国国家的财产收购,那么,对于你的杰作不做任何评论并且感觉迟钝的英国民众即使再冷淡,也一定会在这里感觉到什么。”就这样这幅画被法国人以250英镑买走了。
后来,此画被康斯太勃尔的朋友捐赠给伦敦国家画廊。
1824年《干草车》在法国巴黎参加沙龙展览(Paris Salon),并获得了由查尔斯(Charles X.)颁发的金奖,康斯太勃尔也因此画而名扬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