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为《幽灵公主》的企划,来自于1980年同名绘本,但由于是十多年前的构思,所以有些跟不上世代,看上去非常幼稚。而且由于一些想法已经用在了《龙猫》里,很容易造成雷同的感觉。因而剧本作出了大幅度更改,宫崎骏也一度试图将影片改名为《阿西达卡战记》。
但制片人铃木敏夫否决了这个名字,认为原先的片名《幽灵公主》(もののけ姬)较能给人强烈的印象。就在俩人意见坚持不下时,铃木敏夫率先在公开的预告报道里打上“もののけ姬”片名,宫崎骏在事后得知时虽气愤、但未多作其它回应。而根据吉卜力之前一贯以来的作风,所有宫崎骏作品的标题中都会有个“の”字,以便与高畑勋作品的“ほ”字进行区分。
为了使久石让对电影有一个大致印象,宫崎骏根据电影中的元素创作了九首诗歌,其中便有“阿西达卡战记”和“幽灵公主”。久石让以此创作了九首同名曲,以及额外的一曲“阿西达卡与珊”,十支曲子汇集成为《幽灵公主印象集》,“阿西达卡战记”作为第一曲。顺便一提,“幽灵公主”的诗即为演唱版的歌词。
阿西达卡是谁?他是隐居在森林中的虾夷族的未来的族长继承者,为了拯救遭受危险的族人,右手被诅咒。为了寻找诅咒的原因并解除诅咒,阿西达卡只身前往西方世界,之后为阻止人和自然之间的战争而努力。宫崎骏评论阿西达卡说:“他不是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男孩。他是一个命中注定的忧郁的人。”大师久石让便是根据人物的这种特点,创作了悲戚哀怨,却又荡气回肠的《阿西达卡战记》(印象集版本),再进一步改编成原声带和交响组曲中悲壮而宏大的交响乐。
此曲为听众勾勒除了一段悲喜交加,爱恨情仇的哀怨故事,也十分适合放到中国武侠的意境里去感受,因而经常被香港无线用做金庸武侠片中的背景音乐,香港版《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中都有。其中《天龙八部》采用的是印象集版本片段(因天龙八部与幽灵公主同年上映,电视剧拍摄时原声集尚未发行,只有印象集已经发行)。
1997年《幽灵公主原声集》。“阿西达卡战记”在影片中既作为开篇和结尾,也是其他部分乐章的主旋律,特别是“东から来た少年”。由东京シティ・フィルハーモニック管弦楽団演奏。
1996年《幽灵公主印象集》。“阿西达卡战记”作为第一曲。这张专辑在电影制作阶段便已发行,是电影原声的雏形。值得一提的是,该版本中悲戚的二胡演奏出自中国二胡大师贾鹏芳。
1998年《幽灵公主交响组曲》。“阿西达卡战记”作为第一章。这张专辑以电影原声为基础进行改编,由捷克爱乐乐团演奏。
以上三张CD的详细信息可参见幽灵公主词条。
其他收录了这支曲子的音像制品包括:
Joe Hisaishi WorksⅡ——アシタカせっ记(1998年「Piano Stories '98 Orchestra Night」年度巡回演奏会)
久石譲&新日本フィル・ワールド・ドリーム・オーケストラ『真夏の夜の悪梦』——「もののけ姫」组曲(久石让2006年8月13日在东京与新日本爱乐乐团 World Dream Orchestra 合作演出的特别演奏会『真夏の夜の悪梦』实况录音)
久石让武道馆音乐会——「もののけ姫」组曲(2008)
THE BEST OF CINEMA MUSIC——Princess Mononoke组曲(2011年6月9日于东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久石让3‧11慈善演奏会」现场演出音源。PS.这次演出后来也到过北京国家大剧院,参见久石让电影音乐盛典音乐会)
读作“せっ”的日本汉字系宫崎骏自造,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两个“耳”,“记(き)”即“记”。“せっ记(き)”意为“在草丛中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英文常译作“legend”或“tale”,中文常译作“战记”。
有错取“ashita”部分而错译为“明日”的,大概是由于此曲最初以印象集版本面世,电影尚未上映,译者不知ashitaka为人名,更不知宫崎骏所造何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