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成立于1979年3月15日,2003 年组建为云南省彝医医院,是全国的省级彝医医院。医院通过 3 次扩建,医院已发展成云南省集中医药、彝医药医、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重点民族医医院、全国彝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基地。医院是第二批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彝医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楚雄指导医院、楚雄州创伤急救治疗中心,拥有 167 个成员单位的中彝医医疗集团。
多年来,医院坚持“中医特色突出、彝医水平领先、现代科技匹配、专科影响凸显、三名战略落实、管理能力到位”的发展战略,以“管理一流、质量一流、人才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一流”为标准要求,以“省内领先、国内知名、医患和谐、成果共享、标准规范的三级甲等中彝医医院”为发展目标,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积极发挥中彝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大科研力度,共获国家级、省州级科技进步奖 47 项,组织申报的科技部 2017 年重点研发项目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课题“傣医、彝医防治痛风性关节炎诊疗规范研究”获得立项。医院建设了骨伤科、肛肠科 2 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其中肛肠科入选了“2018 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针灸科、推拿科 2 个省级重点专科,彝医老年病科、彝医皮肤科、彝医肺病科等 3 个州级重点专科,胃脘病等 14 个省州级重点专病。医院先后出版了《彝族医药荟萃》《云南彝医药 ( 上、下册 )》《中国彝族医学基础理论》《中国彝族药学》《中国彝医方剂学》《彝药本草(上、下卷)》6 部彝族医药专著;编写出版《彝医基础理论》《彝药学》《彝医方剂学》《彝医治疗技术》《彝医古籍文献选读》5 本彝医教材。医院研发出 4 个国家级准字号新药,开发了 39 个彝药院内制剂和 2 个彝药保健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彝族医药馆,收集彝族药材标本 1126种,蜡叶标本 5125 份,彝族药材样品 1157 份,收集彝族医药专著 17 种,彝族医药图片 1100 多幅。医院参与编写《云南省中药材标准·彝族药分册》共四册,收载了 165 种具有法定标准的彝族药材。建设了一个集彝医植物药种植保存及栽培、药用动物驯养繁殖为一体的彝族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医院建立了全国首个彝医药“侯惠民院士工作站”,成立“朱兆云科技专家服务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云岭名医”彭江云专家工作站,进一步夯实彝药发展的科技基础。开展州内中医医院医共体建设,并建立了我州创伤急救专科联盟。
医院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民族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人文爱心医院” “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省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云南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云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医院开设有中彝医内、妇、外、儿、骨伤、肛肠、针灸、推拿、老年病、口腔、皮肤、五官、重症医学、麻醉手术、介入、急诊、治未病、中彝医特色治疗等 25 个病区;检验、病理、功能、放射、CT、磁共振、制剂、药剂、配液、供应、体检等医技科室。
医院占地面积 58117.76 平方米,净资产总值 2.1 亿元,开放病床 1000 张,职工 1162 人。
医院配备了西门子 1.5T 超导型磁共振、西门子 64 排 128 层螺旋 CT 机、全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介入系统(DSA)、直接数字化 X 线摄影系统(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 臂 X 光机等先进设备。
1、为方便您就诊,医院门诊大厅一楼设有挂号处,挂号处于开诊前15分钟开始挂号,挂号室上班时间为:
早上:7:45-11:30分
下午:13:45-17:30分。
2、为提高看病就诊效率,请就诊人员办理就诊卡。如已办理过诊疗卡的,也可直接找医生看病,由医生补挂号后就诊。
3、挂号时如无就诊卡,请向挂号工作人员出示身份证或门诊病历,或在登记簿上写上患者姓名,离休人员请出示离休证,出具建档费5元即可办理就诊卡。
4、如需到退休老中医门诊就诊的,可不办理就诊卡,在挂号室排队挂人工号即可。
5、医院目前已全面开通了预约诊疗服务,并遵循卫生部“预约优先”的原则,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快捷、有序的诊疗服务。如须人工预约挂号的,可电话联系挂号室预约,预约电话为:0878-3164388。如有疑问,可向医务科办公室咨询,电话:0878-3164418。
6、网络预约正在建设中。
1978年6月3日,楚雄州革命委员会发出(1978)32号文件,批准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院”,征用楚雄市鹿城西路州良种场蔬菜队部分土地作院址,开始建院筹备工作。
1978年10月6日,中共楚雄州中医院党支部成立。
1979年3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院正式挂牌开诊。
1982年12月1日,建筑面积1669平方米的门诊大楼竣工投入使用。
1984年1月13日,中共楚雄州中医院党总支委员会成立。
1984年9月10日,建筑面积27,744.33平方米的住院部大楼竣工交付使用。
1988年12月,医院被卫生部表彰为“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1988年12月30日,云南省卫生厅授予医院“文明中医院”称号。
1991年10月5日,医院被云南省卫生厅表彰为“云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1994年7月13日,建筑面积2360平方米的新门诊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1994年8月1日,医院成为“云南中医学院教学医院”。
1995年9月5-8日,医院顺利通过省卫生厅等级医院评审组考评验收,正式命名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
1995年9月18日,州府通(1995)26号《关于州工业学校搬迁问题的决议》,无偿划拨10亩土地给医院,医院进行第二次扩建。
1997年9月1日,新住院大楼(现六号楼东面)投入使用。
1997年8月、1998年8月、2001年8月,三次“紫溪会议”,总结了以往中医发展的经验教训,摒弃了一些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打破禁锢医院发展的精神桎梏,明确了办院方向、工作思路和服务宗旨,医院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2001年11月,医院成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楚雄指导医院。
2002年4月23日,根据州人民政府2002年第十八期会议纪要精神,州财政局《关于无偿划拨房产的通知》(楚财行〔2002〕12号),将州建设局北浦路341号临街框架结构六层办公楼一幢,建筑面积2117.25平方米房产无偿划拨给医院使用,改造后挂牌成立了楚雄市北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2年8月,医院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楚雄协作医院。
2002年9月19日,经楚雄州卫生局批准,报经省卫生厅同意,楚雄州创伤急救治疗中心在楚雄州中医院成立。
2003年11月23日,经云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云南省卫生厅批准,组建为云南省彝医医院、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所。
2005年1月,医院被省卫生厅命名为“云南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
2005年5月23日,建筑面积8460平方米的医技综合楼(现七号楼)竣工投入使用。
2007年1月29日,医院组建内刊编委会,开始编印连续性内部出版物《杏林之声》双月刊。
2007年6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全国民族医药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7年10月25日,中共楚雄州中医院委员会成立。
2008年1月2日,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8年12月30日,州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州工业学校房地产权划归州中医院管理的通知》(楚国资〔2008〕87号),将昆明理工大学楚雄应用技术学院土地面积34276.55平方米,房屋建筑物18140.02平方米的资产管理使用权无偿划归州中医院(云南省彝医医院)使用,医院进行第三次扩建。
2009年5月9日,医院成为云南中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彝医医院。
2010年11月10日,建筑面积12971平方米的特色专科大楼(现五号楼)正式投入使用,新增病床280张。
2011年5月21日,由原州工业学校教学楼改造的门诊楼(现一号楼)正式投入使用。
2011年6月29日,医院党委被中共云南省委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1年7月1日,由原州工业学校图书馆改造的行政和彝药研究所办公楼正式投入使用。
2012年7月18-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专家组成员一行18人,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医院的评审标准,对医院进行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检查验收工作。
2011年11月11日,医院被中共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2012年9月,医院被中共云南州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2012年12月13日,“彝医药(彝医水膏药疗法)”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1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命名医院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2014年11月,医院被省人社厅、省卫计委、省食药监局表彰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2015年6月16日,经云南省卫生计生委批准,楚雄州中医医院病床编制增加到1000张。
2015年10月10日,医院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
2016年4月28日,云南省彝医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重点民族医医院”。
2016年6月19日,云南省彝医医院被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授予 “全国彝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基地”。
2016年8月2日,楚雄州中彝医医疗集团成立,全州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为成员单位,楚雄州中医医院是楚雄州中彝医医疗集团依托医院,全面开启中彝医药事业发展新征程。
(以上数据来源官网,数据截止至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