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附”)是广东省唯一受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的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承办由广东省教育厅直接领导的“广东奥林匹克学校”,还被定为“红军学校华南总校”。
百年名校,岭南之光!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广州格致书院,此后数度扩建、合并、更名:1904年,书院更名为岭南学堂;1914年,又易名为岭南大学,其中学部即为岭南大学附中;1952年,岭南大学附中与中山大学附中、广东文理学院附中、华南联大附中等合并为“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2年,随华南师范学院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亦改称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历代华附人秉承“进德修业,格物致知”的校训,遵循“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宗旨,坚持“培养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理念,形成“敢为人先,追求一流,崇尚卓越”的华附精神,不断引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新方向。20世纪50年代,因推行“启发式教学”改革而成为“岭南基础教育的一面红旗”;80年代初,率先开展课外活动和分层教学,确立了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标杆地位。从本世纪初至今,学校创建并不断完善多元化特色化课程体系,继续勇立中国教育改革新潮头。
华附英才辈出,享誉海内外。民主革命家陈少白、民主革命烈士林逸民、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革命先驱谭天度、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农学家黄耀祥院士、物理学家邓锡铭院士、物理学家蔡睿贤院士、化学家范海福院士、物理学家岑可法院士、数学家姜伯驹院士、医学家钟南山院士、运动健将陈镜开、运动健将冯珊珊等知名人士是万千学子的杰出代表。
由于办学业绩显著,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岚清、温家宝等先后视察学校。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为我校“红军学校”亲笔题词:托起明天的太阳。
学校现有六个校区,学校本部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1号,初中部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91号,番禺分校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华南新城,新世界分校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岭南新世界,南海分校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东平二路,汕尾分校位于汕尾市城区通航路。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21年1月,现有教职工311人,其中专任教师233人。在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学历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08人,研究生学历占专任教师47.6%;正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12人,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49.4%;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12人,获“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人;获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南粤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35人,获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4人;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工程”培养对象(名教师、教育专家)12人。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0人;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1人。
教师科研成果丰硕。我校近年来获得全国创新教学优秀成果奖2项、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广东省教育科研成果奖(黄华奖)6项;广东省教育促进会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奖9项。
学科奥赛全国领先。1994年以来,学校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 五大学科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5枚(位列全省第1名,全国第6名)、银牌1枚、铜牌1枚,获得国际天文和天体物理奥赛、国际地理奥赛、亚洲物理奥赛、俄罗斯数学奥数等学科竞赛金牌18枚、银牌15枚、铜牌3枚。
科技创新闻名于世。近5年来,学校获得“国际英特尔大赛”铜奖1人次;“巴黎世界博览会” 银奖2人次,铜奖2人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2人次;“明天小小科学家”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2人次;获“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全球总决赛”金奖2人次,铜奖5人次,优胜奖15人次;哈佛大智汇中国挑战赛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1人次。学校是 “首批全国科技创新十佳学校”,同时也是”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广东省首批试点学校。
体艺项目扬威赛场。2008年以来,学校游泳队先后4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游泳锦标赛,共获6个季军;参加全国中学生游泳锦标赛共获23个冠军、27个亚军和21个季军。学校田径队先后夺得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5个冠军,6个亚军,7个季军。学校足球队获2017年全国学生运动会季军,获得2017广东省“省长杯”足球联赛高中组冠军,获2018-2019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总决赛冠军,分获2018、2019年第一、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体育节中学生足球邀请赛冠军、亚军。学校健美操队获得全国比赛3个特等奖。学校合唱团获得2017年广州市合唱比赛一等奖,2018年获广东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合唱第四名,2019年代表广东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学生艺术展演,在无锡机场安抚误机乘客的“合唱快闪”活动受到包括央视、人民日报等全国媒体的关注和社会高度评价。学校是“全国田径传统项目学校”,是“广东省田径、游泳、足球传统项目学校”。
校园文化化育学子。学校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成为学生立志报国、服务社会的特色载体。每学期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社会实践类、学生发展指导类和国际教育类六大模块超百门的校本课程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特色阵地。体育节、艺术节、社团节、科技文化节、英语节和心理节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爱好特长的特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