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发现井位于濮阳县户部寨乡境内。地质构造属于河南、山东交界处的渤海沉降带东濮(即山东东明和河南濮阳)凹陷。濮参一井高产油流的喷发,标志着大型油田——中原油田在华北大地的诞生。中原油田所在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一直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从那时起,中原油田发现井所在的东濮凹陷就受到石油地质专家的重视。
从五十年代开始,石油部和地质部,以及华北石油勘探处等部门就对这一地区不断地进行地质调查和石油勘探,获得了对地质构造特征的认识,提出凹陷生成油气理论。
1973年开始,河南油田、物探局组织10个勘探作业队,在山东、河南交界的临清凹陷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资料的准确度和清晰度。
1975年新年伊始,河南石油勘探指挥部,在掌握了大量科学依据的情况下,抽调精兵强将,对东濮凹陷进行整体解剖。河南石油勘探局2382钻井队在濮阳文留构造东高点上钻探濮参一井。9月7日,当钻至井深2607.06米时,井口开始溢出棕黄色原油,紧接着泥浆、流砂携带大量原油从井口喷发而出。油柱喷高5-20米。
虽经全体职工奋力抢救,终因喷势凶猛,泥浆耗尽,在既无封井器又无重晶石粉压井的情况下,钻具卡死停钻。但是这口井喷首次突破了东濮凹陷的出油关,成为中原油田发现井。从此拉开了东濮地区石油勘探会战的序幕。
1975年10月8日,国家石化部决定在濮阳成立东濮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由胜利油田、南阳油田等联合在东濮会战。尔后,石油物探局所出六个地震队,胜利油田调来六个钻井队,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集中了1700多人的队伍。1982年3月31日,国家石油部批准,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更名为中原石油勘探局,负责豫北、豫东、鲁西地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工作。
从濮参一井的发现到中原油田的建成,凝聚着石油人的智慧和辛勤汗水,凝聚着地方政府和广大百姓的支援和友情。1985年庆祝中原油田建成十周年之际,油田及濮阳市政府为中原油田发现井建立纪念碑一座。
纪念碑碑高3.92米,碑身分三级,呈油田钻塔型,中书“中原油田发现井”七个大字,由书法家仝相和书写。碑文记录此井首次喷油盛况和工农群众欢呼的情景。碑周围玉阶铁栏,花草簇环,显得非常美丽壮观。
中原油田发现井展厅修缮工作于2015年9月6日整体完成,并于7日油田40岁生日当天正式对外开放。修缮一新的濮参1井以“新装”迎接油田40岁生日的到来。
为更好地再现历史,生动地展示中原油田从创业初期到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按照中原油田发现40周年工作部署,油田筹集资金对展厅进行修缮。修缮后的展厅占地118平方米,集中展示了中原油田开发初期的各类纪念品,展出图片100余幅。展厅内配置了音响、视频、实物等设备,游客可通过观看、聆听、触摸,近距离感触会战期间油田职工所用的工作和生活实物。此外,游客只要用手机连接信号,就可在视频中观赏油田创业初期情景,多角度了解中原油田发现井的光辉历史。
为让游客详细了解中原油田光辉历程,该展厅从发现中原、逐鹿中原、科技中原、建设中原、奋进中原、春暖中原、荣耀中原七个方面进行阐释。会战初期,生活条件艰苦,物资供应紧张,油田广大干部职工怀着建设大油田的坚定信念,白手起家,风餐露宿,住帐篷,睡地窖,与钢铁为伍,同风沙做伴,积极投身于石油会战中。1980年以后,中原油田油气产量快速增长,生产规模逐年扩大。黄河故道之上,来自四面八方的石油人在这里扎根,用勤劳的双手一边为国家奉献能源,一边建设自己的生活家园。一条条道路破土动工,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医院、学校、社区、文化、服务设施逐步配套完善,一座年轻的石油城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散发出勃勃生机。
1983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濮阳市。多年来,中原油田积极支持地方道路、桥梁、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造福一方百姓,繁荣一方经济,营造了工农共建、油地合作的生动局面。
中原油田经过40余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天然气化工等综合优势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