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朵红云,传统舞剧,取材于海南黎族传说:“五指山上有五朵红云,红云落下来,苦尽幸福到。”描绘了海南岛黎族人民从1943年到1944年的斗争史诗。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战士歌舞团演出,1959年参加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出(北京),周总理观看并与演员合影。曾获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优秀舞剧奖。1962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为舞剧艺术片。1963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舞台演出本。本剧先后由空军政治部歌舞团、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吉林市歌舞剧团等学习、演出。1978年10月,由广州部队歌舞团复排演出。
海南黎族传说:“五指山上有五朵红云,红云落下来,苦尽幸福到。”但红云没有落下来。1943年,黎族地区在国民党军欺压下,苦难深重。年轻的母亲柯英被蒋军当作野兽关进了囚笼,她丈夫公虎拼命把她搭救出来,但却遭到更大的灾难:世居的茅屋被焚,孩子被蒋军扔进火中烧死,公虎也被枪杀。黎民忍无可忍,在阿爹的带领下举行暴动,但寡不敌众,在面临毁灭的时刻,柯英突然想起公虎的遗言“危难时去找红军”。于是柯英带着当年红军搭救公虎时留下的红五角星毛巾,在乡亲们的掩护下,杀出重围,去找救命恩人共产党。众乡亲合力斗敌,最后全部被捕。正当敌人要将他们都活活烧死时,柯英带领琼崖纵队来到,消灭了万恶的敌人,解救了黎族人民。这时,乌云消散,五朵灿烂的红云从天上徐徐飘落,黎族人民唱道:“红旗插到五指山顶,天空才落下五朵红云。”
创作者总编导:查列、夏炎。文学执笔:张永枚。
分场编导:周醒、彭尔立、于学成、毕永钦。作曲:彦克、郑秋枫、汪声裕。
作词:张永枚。
舞美设计:李昆、谢明、李铸、程敏、雷志能、宋玉龙。
演出者主要演员:廖俊祥(饰黎族青年公虎),王珊(饰公虎妻柯英),于学成(饰黎族暴动领袖阿爹),林春华(饰阿锦),陶洪英(饰环娘),毕永钦(饰琼崖纵队支队长),张春满(饰国民党军官)。
乐队:战士歌舞团管弦乐队;合唱队伴唱。指挥:周方、郑秋枫。
徐学增
舞剧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海南岛黎族人民从1943年到1944年的斗争史诗。剧中的舞蹈大部分采用了跳鬼、打柴舞、钱铃双刀舞等黎族民间舞的素材,结合运用了一些中国古典舞、苗族舞和外国芭蕾舞的舞汇创作出来的。舞剧的音乐也吸取了“五指山上五条溪”、“罗呢调”等黎族民间音乐的精华。全剧民族风味较浓。舞剧进行中,每一幕还有几段配歌伴唱,词、曲、舞结合得很紧,发扬了我国古典戏曲中载歌载舞的特色,对突出舞剧的思想感情,加强戏剧效果很有帮助。(摘自《新华社通讯》)舞剧音乐的新创造
李凌
像舞剧“五朵红云”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创作的进度,是远远地超过以往的水平了。
“五朵红云”的音乐,像第一幕的“催眠曲”、第二场的“舂米舞”、第二幕“暴动”舞曲,以及第三幕“初胜”、“退军”的音乐,写得非常有特色,音乐在这里早已不是“仅仅是舞蹈的附属物”,而是舞蹈的灵魂。
舞剧中以音乐来描画人物心理变化比较成功。如柯英在失去丈夫和孩子时的痛苦心情,她在“初胜”中的内心悲伤,以及舞剧中反复出现黎族人民苦难心声的音调,都非常打动人心。
把歌唱放在舞剧中是一个新的尝试,像“舂米谣”情调新颖,歌唱也有特色,给人的印象很深;“催眠歌”也能亲切地体现这位年轻的母亲对孩子的爱情,风格也不一般。(摘自1959年6月20日《人民日报》)部队舞蹈艺术中的一朵红云陆静
积极、鲜明的主题思想,严谨的故事结构,运用了适合于舞剧表现的艺术手法等等,都是使得这个舞剧能在观众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因素。在戏剧情节的安排方面,矛盾冲突的发展线索是曲折上升的:幸福的家庭,年轻的恋人,男猎女织……在这样平静而美好的五指山区,单刀直入地插进了国民党反动派抢掠的情节,将黎族人民当野兽关进铁笼展览的残酷事件,激怒了黎族人民,引起了自发的斗争。他们砸开囚笼,救出了亲人。在观众们为他们侥幸的胜利感到高兴的同时,又一条新的伏线:“被敌人发现后怎么办?”果然,国民党反动派接踵而来,活活烧死了婴儿,打死了男主人公公虎……这时矛盾冲突急剧地发展着,激起了黎族人民新的群众性的武装斗争。他们高举起“福安团”的义旗,誓报血恨。这一场戏的安排十分有力,矛盾更加深化,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希望。“初胜”这场戏的安排,可以说是十分巧妙。它不仅显示了黎族人民团结斗争的力量,部分地满足了观众感情上的要求,而且与以后败退血泪岭的悲惨景象,形成了一个十分鲜明的对比。“血泪岭”这一场把矛盾推向了顶点,在前有悬崖、后有追兵的绝境中,展现出了久已深深地埋在黎族人民心中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这样的安排合乎情理,具有说服力。这就使后来当烈火烧身、千钧一发之际,中国共产党的军队突然赶到,消灭了匪徒,解放了黎族人民,以“五朵红云落下来”点出了全剧的主题。(摘自1959年9月23日《解放军报》)
第一幕第一场“归来”,1943年初夏,海南岛五指山黎民一村庄。第二场“劫笼”,接前场,五指山下国民党军据点内。
第二幕“暴动”,接前场。
第三幕第一场“初胜”,初秋,五指山里。第二场“找党”,秋天,血泪岭。
第四幕第一场“挺进”,冬末,五指山外的椰树林里。第二场“解放”,1944年,初春,红云岭。
演出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战士歌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