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麟囊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的代表作。由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在1937年编剧,内容取自《剧说》中一个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富家小姐,在富贵无常的人世中,如何因当年的仗义助人而得报恩和救助的感人故事。
1940年5月首演于上海黄金戏院,直到今天,该剧常演不衰,可谓是京剧舞台上的一棵常青树。该剧在声腔艺术、唱词安排上的成就在程派剧目中独居魁首,甚至在整个京剧界的地位亦是举足轻重。
《锁麟囊》又名《牡丹劫》,取自《剧说》中一则引自《只麈谭》的故事,是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在1937年应程砚秋之约而作 。全剧一共十五场,首演于上海黄金戏院,时间是1940年5月,演员阵容甚是硬整:程砚秋领衔饰演薛湘灵,配演是吴富琴饰赵守贞,芙蓉草饰胡婆,孙甫亭饰薛母,刘斌昆饰梅香,于世文饰薛良,贯盛吉饰碧玉,苏盛贯饰赵禄寒,陈孝椿饰周庭训。该剧在北京首演于1941年4月,地点是北平长安戏院。
剧名”锁麟囊“源自剧名中的关键道具,锁麟囊就是绣有麒麟的“锦袋”、“荷包”。在我国古代山东一带,女儿出嫁上轿前,母亲要送一只绣有麒麟的荷包,里面装上珠宝首饰,希望女儿婚后早得贵子。这只荷包锦袋也叫作“锁麟囊”。含麒麟送子之意,是古时候祈子法的一种。
登州富户薛氏门中之女薛湘灵许配给周庭训,嫁前按当地习俗,薛老夫人赠女锁麟囊,内装珠宝甚多。
结婚当日,花轿在中途遇雨,至春秋亭暂避;又来一花轿,轿中为贫女赵守贞,因感世态炎凉而啼哭。问清缘由后,薛湘灵仗义以锁麟囊相赠,雨止各去。
六年后登州大水,薛、周两家逃难,湘灵失散,独漂流至莱州,偶遇娘家老奴胡婆,胡婆携湘灵至当地绅士卢胜筹所设粥棚,恰巧卢员外正在为其幼子天麟雇保姆,湘灵应募。
一日,湘灵伴天麟游戏于园中,触景伤情,百感交集,顿悟贫富无常。天麟抛球入一小楼,要湘灵上楼为其拾取,在楼上,湘灵找球时猛然见到六年前自己赠出的锁麟囊,不觉感泣。
原来,卢夫人即赵守贞,见状盘诘,才知面前的这位“薛妈”便是六年前慷慨赠囊的薛小姐,遂敬之如上宾,薛湘灵一家团圆并与卢夫人结为金兰之好。
民国时期,风气维新,一些经常出入戏园的文人,或因政治抱负,或为逃避现实,或想改良戏剧,开始与一些当红演员,即名角儿往来结交,为他们编创新戏,改写旧戏。正是在此期间,翁偶虹结识了程砚秋,开始为程砚秋写戏。
在创作《锁麟囊》以前,翁偶虹为程砚秋写了《瓮头春》。某一天,程砚秋把翁偶虹请到家里,婉转地提出,朋友们都说《瓮头春》写得不错,也适合他演,但他演出的悲剧实在太多了,《金锁记》《鸳鸯冢》《青霜剑》《文姬归汉》《荒山泪》《春闺梦》等,举凡程砚秋的代表作,都是悲剧,因此希望能排一出喜剧,不知道翁先生肯不肯写。翁偶虹开始还有些犹豫,待程砚秋拿出材料,交与他后,便欣然接受了。
程砚秋交给翁偶虹的材料,就是焦循的《剧说》。其中有一则引自《只麈谭》的故事,引起了程砚秋的兴趣。故事本身很简单,说的是,一贫一富两个出嫁的女子,偶然在路上相遇,富家女同情贫家女的身世,解囊相赠。十年之后,贫女致富而富女则陷入贫困之中。贫女耿耿思恩,将所赠之囊供于家中,以志不忘。最后两妇相见,感慨今昔,结为儿女亲家。当时就有人说,这个故事如果交给洪升、孔尚任——他们都是清初著名的戏曲家,时人有“南洪北孔”之称——肯定“是一本绝好传奇矣”。
于是,翁偶虹就做了新时代的洪升和孔尚任了。在他手里,这个只有数百字的平庸故事很快演化为一出饶有趣味而又发人深省的喜剧。
1940年5月,《锁麟囊》首演于上海黄金戏院,程腔之新,程腔之美,使观众大为惊叹,反响十分热烈,赞誉之声鹊起。
《伶人往事》章诒和评价
雅致独特的声腔艺术,人人可体味而又体味不尽的世态炎凉,带着几分温暖惆怅,一下子抓住上海观众的心。连演10场,10场皆满。到了第十一天,改演《玉堂春》,可观众不答应。再演《锁麟囊》的时候,就出现了程砚秋领唱、大家合唱的动人情景。
《中国京剧·程派完全手册》评价
此剧(指《锁麟囊》)程先生(砚秋)创出了抑扬错落、疾徐有致、婉转动人的新腔,并与身段联系起来,从表演整体上考虑,反复推敲,使之严丝合缝。所以,他对唱腔所表现的内在情感吃得很透,传达词意,声情并茂,融唱腔与身段于一炉,并且与舞台节奏的进行熨帖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