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枸杞鲜果果实饱满,呈纺锤形,色泽鲜红,单果重1.1~1.8克,口味甘甜,粒大,皮薄,肉厚、汁多、果柄短,气味清香。
玉门枸杞干果形状呈类纺锤形,略扁稍皱缩,果皮鲜红色、紫红色或枣红色,单果重0.3~0.5克,具有枸杞特有的香味。
玉门枸杞品质佳,枸杞多糖含量≥3%,水分含量≤13%,总灰分含量≤5.0%,浸出物含量≥64%,甜菜碱含量≥4毫克/克。
玉门市地处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北麓。玉门地貌分为祁连山地、走廊平原和马鬃山地三部分。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平均海拔2300米。产区地势平坦,海拔适宜。
土壤绝大部分是灌漠土,质地以沙壤和轻壤为主,pH值7~8.5之间,土壤肥沃(表层有机质含量为15.5克/千克)土层深厚,为玉门枸杞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枝条粗壮,根系发达,因而孕育了品质优质的玉门枸杞。
玉门枸杞产区属典型的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左右);辐射强(年总辐射量153.84千卡/平方厘米);温差大(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6.1℃);有效积温长(2400℃~3298℃);无霜期长(119~151天);年平均降水量为66.5毫米,年蒸发量2653.2毫米。
该气候有利于枸杞枝叶的生长,枝条粗壮;有利于光合作用,果实营养物质积累多,因降雨量小,降低了枸杞受有害生物侵染的几率,所产枸杞果粒大,产量高,品质好。
玉门境内主要有白杨河、疏勒河和小昌马河等河流,水资源较为丰富,是枸杞的主要灌溉用水来源。这些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富含锶、钾、钠、钙、镁、锌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质清澈优良。
同时,种植区域无化工等污染性工矿企业,无“三废”排放和空气污染,也没有重金属污染历史,使得玉门枸杞绿色无污染,营养丰富。
生产地域内无工矿企业,无环境污染源,大气土壤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园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有排灌条件,地下水位1.0米以下,土壤疏松肥沃,土层厚度在40厘米以上,土壤含盐量0.2%以下,pH值8左右,即微碱性至碱性。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条件的,经审定推广的,生产期适宜的,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
苗木规格选择:选用苗高40厘米以上,地径0.5厘米以上的扦插苗。禁用实生苗和根蘖苗。
建园
园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有排灌条件,地下水位1.0米以下,土壤较肥沃的沙壤、轻壤或中壤土地;土壤含盐量0.2%以下,pH=8左右,活土层40厘米以上。
整地配肥:平整土地,高差小于10厘米,做好隔水埂,灌冬水,已备翌年春季栽植苗木。开40厘米×40厘米的坑或开宽40厘米、深40厘米的沟进行施肥,每坑或沟施无害化处理的腐熟农家肥5~10厘米,与回填表土混匀,待填土低于地面20厘米后,灌水渗实,然后覆土保墒。
栽植
时间:春季土壤解冻至萌芽前。
密度:株行距0.8米~1×2.8~3米。
方式:栽植行向以竖载(东西行向)为主,栽植行必须垂直于作业道。灌水良好、机械化作业的以平栽为主,灌溉条件差的以沟栽为主。
苗木处理:定植前对苗木根部以上的萌条和苗冠部位的徒长枝全部剪去,并将挖苗时挖伤的根剪平,以防止栽后腐烂,造成死亡。用50ppm的3号生根粉或萘乙酸100毫克/升水溶液浸泡蘸根10~15分钟后栽植。
栽植技术:按设定株行距放线,在施肥穴处挖40厘米×40厘米的栽植穴,亩用腐熟有机肥4~6立方和复合肥100公斤,与土壤拌匀后施入定植坑。将苗木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苗木,纵横成行。
覆土要高于苗木原根际2~3厘米,提苗踏实,灌水。适合定干的苗木在苗高50~60厘米处剪顶定干,然后在苗旁插立3~5厘米,长1.5米的木棍,将幼苗主干引绑固定。
土壤管理
浅耕:早春浅耕5厘米。结合浅耕对枸杞园进行小平整,要求无积水坑出现。
中耕:生长季节结合追肥,灌水或雨后3天中耕10厘米左右。
除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化学除草剂慎用。
深翻:行间25厘米左右,树冠下15厘米左右。
施肥
使用的肥料必须按照NY/T 394 的规定执行。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垃圾或含有重金属、橡胶和有害物的垃圾,未腐熟的人粪尿及未经腐熟的饼肥。
基肥:盛果期树,秋天最后一茬果收完后或春天解冻后,距树干一侧30厘米外围沿枸杞栽植行,开宽40厘米、深40厘米施肥沟,以5~7立方/亩,施入无害化处理的腐熟农家肥与园土拌匀施入,厚度20~30厘米,回填整平。第二年在树干另一侧开沟施入。
土壤追肥:集中在春催梢(5月中旬)、夏保果(6~7月中旬)、秋壮条(7月下旬)三次,每次株施氮磷钾优质复合肥,按照幼果期150克,盛果期250克的用量施入,追肥方式为距树干两侧20厘米外开深20厘米沟撒施,并翻土覆盖。
叶面喷肥:全年4~5次,每茬采摘后及时喷一次枸杞叶面专用肥,补充树体营养。
水分管理
灌溉方法:灌水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灌水要均匀,不旱不涝,每次灌水量40立方~60立方/亩;春季枸杞发芽前浇催芽水,花前浇保花水,果实发育期浇大果水,夏季休眠水,初秋结果水,11月初浇足冬水。根据本地土壤条件和需水情况全年灌水6~7次。
排水:田间有积水及时排涝。
适宜树形
以丰产且通风透光良好的自然半圆形树型为主。主干高40~50厘米,分二层一顶,层间距50~60厘米,下层冠幅150厘米左右,上层冠幅100厘米左右,树高160厘米左右,树冠呈半圆形呈上稀下宽,上小下大,上短下长。整个树冠由基层与顶层组成。
当年定植整形修剪
主干于株高50~60厘米处定干。当年树高控制在70~80厘米,冠幅50厘米。
幼龄期(1~3年)整形
第一年选主枝,第2~3年培养冠层,3~4年放顶成形。定干后,留15~20厘米整形带,其余萌芽抹除。
成龄期(4~15年)整形
夏季修剪:5月下旬至7月下旬,每间隔15天剪除主干分枝带以下的萌条,及时清除生长在树冠顶上、根颈和主干上无用的徒长枝。清除损伤枝、病虫枝,破除簇生芽或枝。
秋季修剪:在采完果后~翌年2月进行。其原则是剪横不剪顺,去旧要留新,密处要修剪,缺空留油条,清膛截底修剪好。彻底清除采摘时造成的损伤枝,遗弃枝等。
休眠期修剪:在2~3月进行。主要是整理树冠和结果枝的去旧留新。按照“根颈抹除萌蘖枝,树冠剪除徒长枝,冠顶去强留弱枝,
中层短截中间枝,下层留顺结果枝,枝组去弱留壮枝,冠下回截着地枝,地面清除根蘖枝。”的顺序修剪。修剪后的树冠应达到:骨架牢固,冠层合理,冠幅紧凑,树势均衡,枝条分布均匀顺畅,通风透光的优质高产树形。
病虫害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控制氮肥施用量,主要施有机肥和优质无机复合肥,以增加树体抗病虫能力。加强清理园地,消灭病虫源。加强土壤耕作,杀灭土层中羽化虫体,降低虫口密度。
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最佳防治时期、施药技术,进行防治。农药使用符合NY/T394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玉门枸杞栽培技术规程操作。
物理防治:利用害虫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利用机械、人工方法铲除杂草。
生物防治:保护天敌,营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饲养、释放天敌,补充和恢复天敌种群。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弱的农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
果实采收
当果实色泽鲜红,表皮光滑,富有弹性,果肉增厚,果蒂松动易脱落,种子由浅黄变赭黄色,果实糖分和维生素含量最高,口感味甜,时及时采收。采摘时果实以带果柄为好。两轻(轻拿、轻放),两净(树上采净、地下捡净);三不摘(下雨天不摘、有露水不摘、喷农药不到间隔期不摘)的原则分期进行采摘。
果实干燥
自然晾晒:制干前将鲜果放入2~3%的食用碱溶液中进行冲洗1~2分钟,倒在制干用的果栈上进行晾晒。或在鲜果中加入0.5%的食用碱拌匀,停放30分钟后摊在果栈上晒。果实摊的厚薄要均匀,厚度2~3厘米。鲜果可放在较缓和的日光下晒。果实未干时不宜用手翻动,如遇阴雨非动不可时,可用木棍从栈底进行拍打,使果实同栈席脱离,果实之间松动,以促进果实干燥。
机械制干:主要采用烘道烘干以及各种热风烘干设备与太阳能烘干相结合。
干燥指标:果实含水量低于13%。
生产记录要求
设专人建立田间生产记录档案,包括:生产地点、农产品名称,土壤耕作,施肥名称、方式、时间、施肥量, 施用农药名称、方式、时间、施用药量,产品收获、仓储、销售等项目的日期、方式、数量等。
在历史上,甘枸杞历史悠久,品质上乘。《本草纲目》、《梦溪笔谈》等典籍中都对河西、甘州枸杞的品质有着相关记述和高度评价。
2008年以来,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辐射带动,十年间玉门市很快形成了以花海镇片区、下西号镇为主的枸杞老产区和以赤金镇、昌马镇等乡镇冷凉灌区为主的新产区。
2018年,玉门市从市财政争取新品种试验资金,在花海镇、下西号镇、玉门镇等地开展了10余个枸杞新品种的大田设施内试验栽培,其中枸杞宁农杞9号通过钢架拱棚温室栽培试验,生长特性良好,丰产特性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