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大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含福利镇、集贤镇、升昌镇、太平镇、丰乐镇、永安乡、兴安乡、腰屯乡五镇三乡均有种植。地理坐标为东经130°39′30″至132°14′50″,北纬46°29′5″至47°4′3″。集贤大豆保护面积80000公顷,2017年大豆种植面积14000公顷,产量30000吨。
集贤大豆籽粒为圆形或椭圆形,色泽光滑、黄色,粒大、粒圆,饱满,皮薄,脐色为淡黄白色,完整率达95%以上。
集贤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属于第二积温带,四季分明,年均气温3.7摄氏度,年均降水量509.8毫米,全年无霜期147天,年≥10℃活动积温2500-2700℃,年日照时数约为2617小时。适宜高品质大豆的生长与发育。
集贤县土壤以黑土为主,耕层深厚,水分养分条件好,有机质含量在5%左右,且耕地集中连片在平原和低平原,在耕地中,按照合理轮作换茬要求,每年可播种大豆120万亩。
集贤大豆品质优越,豆类营养指标参数高。蛋白质含量40%以上,脂肪含量18-22%左右,百粒重25-28克。
大豆重点以黑农35、合丰41、45、47等为主。
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使用规定: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操作规程》操作。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T/T393)和《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一是组织管理水平先进。始终致力于绿色大豆产业发展,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以建立大豆生产档案、农业投入品监管、大豆检验检测及市场准入等机制为切入点,构建大豆质量安全制度框架;以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发挥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为推广手段,使绿色大豆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到实处;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了“五统一”生产,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模式、统一施肥用药标准、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标准质量。通过实行连片集中作业的生产方式,加快了农业生产进度,提高了作业质量,促进了农作物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示范推广,集贤县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较完备、机制较健全、运作较规范的创新管理机制。二是农业服务支撑体系先进。目前,集贤县健全并应用了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体系、测土配方施肥体系、农作物健身防病体系和领先的智能化数字农业应用体系。
对集贤大豆生产的全过程,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做好化肥、农药的使用记载;专人保管化肥、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定期进行农药残留抽检,做好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2018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集贤大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集贤县内有多年种植大豆的历史。
2000年4月,集贤县被国家授予“中国大豆浸油之乡”称号。
2007年,集贤县被农业部授予50万亩绿色食品大豆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2018年11月1日,集贤大豆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