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猕猴桃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范围为湖北省宜昌市所辖区域的夷陵区、点军区、秭归县、远安县、兴山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的10个县市区的8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涵盖范围北起夷陵、兴山、远安等县区,与神农架林区、襄阳市保康县接壤;东至当阳、枝江等市,与荆州市、荆门市接壤;向南延伸至清江流域下游的宜都等县市,与湖南省交界;西至长阳、五峰、秭归等县,与恩施州巴东、鹤峰两县交界。
宜昌猕猴桃果实为浆果,呈椭圆形、卵圆形或圆柱形,单果重80-120克。果皮呈绿色或黄褐色,表皮被绒毛、硬刺或无毛。果肉多为绿色、黄色。香气浓郁,果肉细软,爽滑多汁,酸甜可口。
宜昌猕猴桃金魁鲜果可溶性固形物≥15%,可滴定酸≤1.6%,维生素C≥900毫克/千克。红阳鲜果可溶性固形物≥14%,可滴定酸≤1.5%,维生素C≥900毫克/千克。
宜昌属于武陵山与大巴山余脉,地形比较复杂,高低相差悬殊,夷陵区、长阳县、兴山县、五峰县等地气候温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pH适宜,富含有机质,适合种植猕猴桃。
宜昌境内水系属于外流水系,域内水流除主脉长江外,还有清江、沮漳河、黄柏河、香溪河、下牢溪等150多条河流,多以峡谷幽深著称。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年平均总水量4741.4亿立方米,河流总集水面积占宜昌市土面积的83.9%。
宜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兼有暖温带、寒温带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秋较长,受地势影响,气候垂直差异很大。年平均降水量为992~1404毫米之间。年均相对湿度为70%~80%。雨水丰沛,雨热同期,无霜期为230~250天,年平均气温为13~18℃,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
特定生产方式
产地要求
猕猴桃是喜光喜水怕涝的浅根性树种,产地选择以山地阳坡、溪旁为主,在低洼积水处则不宜栽种。土壤选择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方便、透气和理化性状良好的中性偏酸土壤为宜,要求PH5.5-7,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或壤土,地下水位在120厘米以下。
产地空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的规定。
品种范围
宜昌猕猴桃主栽品种为金魁、红阳等。
生产控制
宜昌猕猴桃生产过程必须执行《NY/T 5108无公害食品 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注意以下环节:
定植密度:雌株和雄株的搭配比例为6:1-8:1为宜,株距2~3米,行距3.5~4.5米。
土壤管理:定期中耕、除草、培土,减少水土流失。
施肥:根据果园土壤养分状况、肥力、品种、树势、树龄进行合理、科学施肥,加大有机肥的投入量。
修剪:冬季修剪的主要内容是疏枝和短截,夏季修剪的主要内容是处理徒长枝和下垂枝、疏除过密枝和摘心促壮。
病虫害防治:采用农业、化学、物理和生物治理措施综合防治。
采收贮藏及运输:可溶性固形物达到6~8%时,晨雾、露水消失后采收,雨后3天内不宜采收;采收前10天内不能浇水,20天内不能使用氮肥;采收后的猕猴桃应尽快运送至贮藏场所预冷或摆放在阴凉透风处,避免日晒雨淋;采后的运输包装宜采用塑料周转箱或光洁的木箱,采收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
标签:在标签上标注“宜昌猕猴桃”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产品名称、数量、产地、包装日期、保存期、生产单位等。
包装:包装分箱装和盒装,箱装用于大批量(5~10千克)果实包装,盒装用于小批量(0.5~1千克)果实包装。
运输:猕猴桃易碰伤、腐烂,做到快装、快运、快卸。严禁日晒雨淋,装卸、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严禁乱丢乱掷。
贮存:猕猴桃果实宜在冷凉温湿的条件下贮存,在温度0~2℃,湿度90%以上时可贮存3~6个月。常温下仅可存放约20天。
质量安全规定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标志:包装箱上使用农产品地里标志和已获证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志,其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具体标准按相关规定执行。
标识:宜昌猕猴桃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内的猕猴桃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宜昌猕猴桃”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宜昌猕猴桃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使用标志,在其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宜昌猕猴桃”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2017年,宜昌猕猴桃种植面积约1.2万亩,产量5000余吨,产值近8000万元。
2018年,宜昌猕猴桃规模化栽培和林下种植面积达11.7万亩,产量达4.3万吨。
2017年4月,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申报的农业科技开发项目“猕猴桃新优品种筛选与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获得立项,为宜昌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17年7月,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共同制定的湖北省地方标准《猕猴桃高标准建园技术规程》获得立项,该标准的建立有助于推动宜昌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提升。
2017年11月,宜昌猕猴桃荣获第二届中国·武汉绿色产品交易会暨湖北猕猴桃首届优良品种展销品鉴会金奖。
2017年12月15日,由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申报的“宜昌猕猴桃"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省级验收。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宜昌猕猴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宜昌市是世界公认的猕猴桃“老家”。2002年第五届国际猕猴桃学术研讨会首次确认世界猕猴桃原产地在湖北宜昌。2006 年在新西兰召开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来自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美国等19个国家的200余位猕猴桃专家再次确认:中国是猕猴桃的原生中心,世界猕猴桃原产地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
在宜昌发现大量类似猕猴桃形状的图案,在石头上栩栩如生。2016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花岗岩成岩成矿地质研究中心专家魏运许,通过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源所及西北大学应用锆石LA-LCP-MSV-PB,均测得宜昌“猕猴桃石"成岩年轮为8.2亿年,这也是被当地人奉为“神石”的全球最早的“猕猴桃石”。
据湖北日报与湖北省档案局联合主办的《档案解密》第61期记载,英国植物学家厄内斯特・亨利・威尔逊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5月在宜昌西南部发现“羊桃(宜昌猕猴桃)”,将其引种到欧美地区。
1978年,中国开始向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猕猴桃资源的调查以及选种、育种和栽培工作。1978年8月由中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的全国猕猴桃科研座谈会成立了全国猕猴桃科研协作组。
2000年,宜昌猕猴桃进入产业化发展时代。宜昌规模种植的品种主要有“金魁”、“红阳”、“三峡1号”、"米良1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