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是首都北京通往塞外草原的咽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赤峰市南部,处七老图山脉东北麓。东经118°08′-119°02′,北纬41°53′-42°14′。是内蒙古、河北、辽宁三省区交界之处,北境与赤峰市松山区、红山区接壤,东隔老哈河与辽宁省建平县交界,南与赤峰市宁城县毗邻,西与河北省隆化县、围场县相连。
全旗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3071.8平方公里,现辖11个乡镇(街道)161个嘎查村。喀喇沁山葡萄年种植面积666.7公顷,总产量达0.8万吨以上。
喀喇沁山葡萄果枝结实、果粒小、呈紫红色;果皮厚,果穗紧凑整齐;果粒大小均匀、含原汁少,可生食,阳光下晶莹透亮、饱满汁甜。
喀喇沁旗地形复杂多样,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旗内以茅荆坝和马鞍山梁为主体,由西向东构成中低山地、丘陵漫岗和河谷平原3种地貌类型。
海拔高度在500-1890.9米之间,西南部燕山北麓羽脉的七老图山脉最高峰葫芦峰海拔1890.9米,韭菜楼海拔1806米,东北、东南部的锡伯河下游、老哈河沿岸的平原地带,海拔只有500-600米左右。
旗内西南部多为山区,天然植被较好,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9.6%,中部为黄土丘陵及山麓地带,山峦起伏,坡向多变,冲沟密布,植被较少,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37.4%,东部老哈河畔及锡伯河沿岸为河谷平川地区,土层较厚,水资源较丰富,为旗内主要产粮区,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13%。土壤以棕壤土、褐土、草甸土为主,肥力中等,pH值7.6-8.5,有机质含量10-20g/kg,全氮平均1.03g/kg,有效磷平均14.8mg/kg,速效钾平均143.54mg/kg,属于典型的农业旗县。
喀喇沁旗属西辽河上游老哈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8条,即老哈河、坤都沦河、马架子河、楼子店河、锡伯河、小牛群河、半支箭河、西路噶河,分属于老哈河、锡伯河、西路噶河、半支箭河4个流域。
多年平均径流深49.8毫米,年径流总量1.50亿立方米,客水4.86亿立方米。全旗年人均占有地表水451立方米,年人均占有可开采地下水量145立方米。农业为深井水灌溉,无工业污染,环境条件优良。
可溶性固形物22.7%-25.4%,可溶性总糖24.8%-28.0%,总酸14.33-18.24g/Kg,维生素C7.12-8.95mg/100g。花色素、单宁、黄体酮含量均高于欧亚葡萄种。
喀喇沁旗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降临早。
旗内年日照数2700-2900小时,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5.9℃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2.3℃左右,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1.9℃左右,全年≥10℃有效积温1900-3100℃,无霜期95-145天。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响十分明显,不同地区差别很大,有300-500毫米不等。
在山葡萄生长季节和果实成熟期雨量小、空气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极有利于山葡萄的着色和糖分积累。同时,得天独厚的气候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结构促使喀喇沁山葡萄病害发病率低。
喀喇沁山葡萄病虫害防治采用农业、物理、生物方法为主,农药为辅。生产过程必须按照《喀喇沁山葡萄种植技术规程》操作。
山葡萄果实一般在9月中、下旬,当果穗充分着色,含糖量达到加工要求时,即可及时剪取果穗采收。山葡萄果粒为浆果,易碎烂,所以要轻踩轻放,要用条筐等包装物成装,及时运至加工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