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山药蛋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太原市娄烦县所辖娄烦镇、静游镇、杜交曲镇、马家庄乡、天池店乡、米峪镇乡、盖家庄乡、庙湾乡共计8个乡镇。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1′-112°02′,北纬37°51′-38°13′。
娄烦山药蛋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其产品外形椭圆,薯块芽眼较浅,表皮光滑,红皮黄肉,适宜鲜食菜用。
1、娄烦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征是气候干旱,雨量较少,气温较低,风力较小,光照充足,湿热同季,分季节看:冬季漫长、干燥寒冷,夏季炎热、雨季集中,春季风多、升温较快,秋季短暂,天气凉爽,昼夜温差大。
2、汾河位于娄烦县城东部,纵贯南北,流经境内37公里。有独特的自然支流。境内较大的河流还有:涧河、岚州河、赤泥河、细米河、天池河、西川河、南川河等。
3、娄烦县主要以褐土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81.71%,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好,pH值6.5-7.5之间,有机3质含量1.25%,碱解氮158.7ppm,速效磷65.4ppm,速效钾在185.9ppm以上,即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非常丰富,速效磷中等,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耕作层深厚,养分含量高。
4、娄烦县境内流域面积922.8平方公里。洪水总量:丰水年6847万方,平水年5441万方,中等干旱年4251万方。娄烦县有清水河沟40余条,均属小泉小沟水,年清水总量为218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据初步测算,丰水年13971万方/年,平水年12051万方/年,中等干旱年10771万方/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0.9万吨/日。
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自来水三种。娄烦县水域面积6.75万亩。全年平均气温在17.1℃-17.6℃之间,无霜期为110-125天,年平均降雨36.5-41.6毫米之间,全年偏西风,年平均风速2.5米/秒,日照总时数为2872.6小时。
娄烦山药蛋内在营养丰富、干物质23.8%、还原糖0.31%、淀粉含18.5%、蛋白质含量1.95%、钙(Ca)83.2毫克/千克、铁(Fe)15.6毫克/千克、钾(K)0.352%、锌(Zn)1.93毫克/千克、磷(P)357毫克/千克、镁(Mg)250毫克/千克、锰(Mn)1.36毫克/千克、铜(Cu)1.26毫克/千克。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娄烦山药蛋”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1年,山西省政府、省农业厅将马铃薯产业确定为娄烦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
2013年,娄烦县成立马铃薯协会。
2017年12月10日,“中国好土豆、娄烦山药蛋”品牌推介暨有机土豆认购会在太原市举行。
2012年,娄烦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总产量达到9637万公斤,总产值实现1.2673亿元。
2017年,娄烦县山药蛋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量达到16.5万吨以上、产值2.9亿元,平均单产1650公斤/亩,最高达到5000公斤/亩。仅山药蛋产业,娄烦县农民人均收入1939元。
2018年,娄烦县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山药种植面积6666.66公顷,年产量15万吨。
2012年,娄烦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总产量达到9637万公斤,总产值实现1.2673亿元。
2017年,娄烦县山药蛋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量达到16.5万吨以上、产值2.9亿元,平均单产1650公斤/亩,最高达到5000公斤/亩。仅山药蛋产业,娄烦县农民人均收入1939元。
2018年,娄烦县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山药种植面积6666.66公顷,年产量1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