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雅黑青稞籽粒外皮紫色或黑紫色,形状为椭圆形,籽粒面光滑,颗粒饱满,千粒重37-40g。
察雅黑青稞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包括察雅县现辖的烟多镇、吉唐镇、香堆镇、扩达乡、卡贡乡、新卡乡、王卡乡、巴日乡、荣周乡、察拉乡共10个乡(镇),133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97°02′-98°05′,北纬30°01′-31°01′,保护面积2526公顷,年产量0.758万吨。
(1)外在感官品质:籽粒外皮紫色或黑紫色,形状为椭圆形,籽粒面光滑,颗粒饱满,千粒重37-40g。
(2)内在品质指标:淀粉含量>48%,蛋白质>10%,矢车菊色素含量>47mg/kg,飞燕草色素含量>16mg/kg,β-葡聚糖>6%。
(3)安全要求:察雅黑青稞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体系组织生产。
有澜沧江峡谷流经,山脉河流呈北西至南东走向,平均海拔3500米,地势高差悬殊大,最低海拔3000米,最高5000米,为察雅黑青稞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产地条件。
(2)气候特点:保护区处干热河谷地带,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热量水平较高,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小时,太阳辐射强,紫外线丰富。年平均气温为11℃,1月份平均气温-1℃,7月份平均气温19℃。日平均气温5℃以上持续时间在200~250天之间,日平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间在300~330天之间,年均降水量为355毫米,大部份集中在7~9月。年均蒸发量1800毫米,年均无霜期180天,独特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察雅黑青稞营养物质形成,造就察雅黑青稞籽粒充实,蛋白质含量高的品质。
(3)水源条件:保护区内水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由地下水、冰雪融水和雨水构成。全县流域属于澜沧江水系,呈扇形枝状分布,河床比降大,麦曲河和金河分别为澜沧江左岸的一级支流贯穿全境,麦曲河由史曲、勇曲和麦曲汇合而成由东南向西北横穿县境腹部,全长138公里,在7-9月是河流水量最大的时期,降水以及河流水量集中的时期是察雅黑青稞分蘖至抽穗期和开花灌浆期,充足的水源可满足察雅黑青稞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
(4)土壤条件:保护区土壤为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及棕壤为主的中性偏碱土壤(pH值7.5-8.5),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含氮量高、矿物质丰富,有利于察雅黑青稞从土壤中吸收充足的养分,使得察雅黑青稞颗粒饱满。
(1) 品种选择 选择察雅当地古老的耐寒、耐旱、抗瘠薄的察雅黑青稞品种,维生素含量应≥0.12mg/g,β-葡聚糖含量应>6%。 (2) 栽培方式 采用祖辈相传的传统栽培方式,生产环节不使用农药。
① 种子质量标准:经筛选后的优质种子,种子纯度≥99%,净度≥96%,发芽率≥85%,水分≤13%。
② 整地:耕深20-25厘米,整地时做到“齐、平、松、碎、净、墒”。旱地在休闲期结合降水量进行深翻,冬季要做好保墒工作。在水肥条件稍好的地方,在播前整地施肥的同时注意除草,播种前整地有益于提高播种质量。
③ 播种:谷雨后、立夏前播种,亩用种量15~17.5公斤,约为30万粒/亩。在日出前、地表解冻层达到5cm以上时播种。做到适时早播,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从而奠定高产稳产的基础。
④ 施肥:施用有机肥,亩施农家肥1000-1500kg。不得施用工业废弃物,不得施用未经腐熟和重金属超标的有机肥。在犁地前施足底肥,在青稞三叶一心期至四叶一心需进行追肥,灌浆前期追肥,可延长叶片寿命,增加粒重。 ⑤ 田间管理: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密补缺,破除板结,达到匀苗、全苗。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重点抓好头水、拔节、灌浆三次水,头水一般掌握在出苗后25天左右,即植株处于三叶一心期至四叶一心期为宜,此后10-15天,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好分蘖水;在青稞三叶一心期,最迟不迟于四叶一心期,在田间进行第一次中耕松土,灭除田间杂草,在拔节前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
⑥ 收获与贮藏:在腊熟末期及时收获,采用机械或人工收获。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粒、晒谷,脱粒后及时晾晒、扬净,当籽粒较硬,手捏无水份时,可进行精选和包装,而后分类、分等级存放在清洁、避光、干燥、通风、无污染的地方,做好防虫、防霉烂、防鼠。
⑦ 生产记录要求:认真记录察雅黑青稞的种植情况、技术措施,建立察雅黑青稞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全面记载并保存好,以备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