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独活根头及主根粗短,略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下部2-3个分支或更多,表皮灰褐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纹,断面呈菊花心状,皮部油细胞丰富,轻微挤压有大量透明油点溢出,麻舌,香气浓郁。
巫溪独活为伞形科Umbelliferae 植物重齿毛当归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俗称肉独活,又名独摇草、长生草。 巫溪独活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城厢镇、胜利乡、宁厂镇、大河乡、天星乡、长桂乡、文峰镇、塘坊镇、朝阳镇、徐家镇、白鹿镇、鱼鳞乡、乌龙乡、尖山镇、田坝镇、红池坝镇、通城镇、双阳乡、兰英乡、下堡镇、中梁乡、天元乡、土城镇等全县23个乡镇。地标坐标为东经108°44′~109°58ˊ、北纬31°14ˊ~31°44′。海拔800以上米。保护面积1500公顷,年产量9000吨。
4.1外在感官特征 巫溪独活根头及主根粗短,略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下部2-3个分支或更多,表皮灰褐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纹,断面呈菊花心状,皮部油细胞丰富,轻微挤压有大量透明油点溢出,麻舌,香气浓郁。
4.2内在品质指标 蛇床子素含量≥0.6%、二氢欧山芹当归酸酯含量≥0.1%。
4.3安全要求 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质量标准。
巫溪独活的特性主要取决于独特的土质地貌、特殊的光照、适宜的温湿度和水质控制。
(1)独特的地貌和土质:全县地貌以山地为主,占93%;地形东、西、北高而中南部低,最低海拔175.5米,最高海拔2796.8米,最大相对高差2621.3米,一般相对高差在500多米左右,属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独活生长区域地貌类型主要表现为强烈切割,崇山峻岭连绵不断,高山槽地和盆地到处可见。全县土壤类型有黄壤、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和潮土五个大类,其中石灰土和黄壤占的40%以上,该类土壤抗蚀力强,保水保肥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5—7.8之间,平均有机质含量35.5g/kg,全氮1.65g/kg,全磷0.53g/kg,全钾18.9g/kg,碱解氮115.2g/kg,有效磷5.1g/kg,速效钾123g/kg,表现为少氮、富钾、缺磷。海拔1200米以上的槽地或盆地,周边植被丰富,气候冷凉、光照充足,这种独特的地貌和“富钾”土壤类型造就了巫溪独活特定的内外品质。
(2)优质的水资源:巫溪县有大宁河、汤溪河等15条主要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大宁河流域占全县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总量56.6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34.6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约为14.5亿立方米。境内溪河均发源于本县大巴山南麓,大宁河流域控制大部分地区。独活产区大集镇和工矿企业稀少,水资源没有受到污染,森林覆盖率高,素有“山清水秀”的美称,水质检测指标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类标准。广泛分布的水系和优良的水质,给巫溪洋芋创造了良好的水资源环境。
(3)独特气候条件:巫溪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海拔1400米以上区域气候冷凉、光照充足,年降雨量1200mm以上,年平均气温10——20℃,平均湿度70%以上,独特的立体气候、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昼夜温差是形成巫溪独活的独特外观和内在品质的主要因素。
3.1产地环境 巫溪独活产地在高海拔1200米以上,远离城市、水质优良、无污染,区域,种植地块选择半阴坡的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黄棕壤土,种植地周边植被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3.2品种选择
3.2.1栽培品种 巫溪原产地肉独活川独2号品种为主要品种。
3.2.2种子繁育 巫溪独活采用种子繁育,以在地3年生植株生产种子作繁殖材料。
3.3栽培技术 巫溪独活通常与洋芋、玉米套作,也可净作。
3.3.1整地 待洋芋、玉米收获后,于11月将地进行深耕30cm以上,独活移栽前进行耙细,施入农家肥2500~3000公斤作底肥,四周开好排水沟。
3.3.2育苗移栽 巫溪独活传统栽培方法是育苗移栽。按种子田与大田比为1:20确定育苗地面积。苗床地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较好的半阴半阳的非重茬坡地。在11月中旬前种子收获后及时播种。播前先将种子用50~55℃的温水浸种12小时,捞出后装入纱布袋中,沥去多余水分,置温暖处保湿催芽,催芽过程中注意浇水保湿。待芽萌动后,趁土壤墒情适宜时播种,右可条播和穴播,条播按行距50cm,开沟3~4cm深,将种子均匀撒人沟内;穴播按行距50cm,穴距20~30cm点播,每穴播种10~20粒;覆细土或火灰2~3cm,稍许压实,并盖上一层草以保温保湿,亩用种量2.5~3公斤。次年11月起苗移栽至大田。与洋芋、玉米套作按1米开厢,1行洋芋或玉米套1行独活,株距30~35cm,亩栽植株数2200~2300株。净作4400~4600株。
3.3.3除草施肥 出苗后,应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苗期杂草生长特别快,应经常进行除草,与洋芋、玉米套作的,结合洋芋、玉米除草一同进行,净作田块特别在苗期和夏季各除草一次。后期独活植株封行后杂草就少了。同时要看苗追肥。全年分两次追肥,第一次在春季苗高10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提苗;第二次在夏季苗高30厘米左右时,再次结合中耕看苗酌量追施速效氮肥,净作的同时培土,套作的在洋芋收获时培土。
3.3.4摘苔 在7~8月,对有抽苔植株及时摘除。
3.3.5病虫害防治 最常见的病害为根腐病,该病在高温多雨季节、湿度较大地块发病最为严重。其防治措施:一是不可在地势低洼、土质黏重的地块种植独活;二是避免重茬;三是选择健壮无病种苗;四是种苗栽植前,用多菌灵或恩益碧对根部进行喷雾处理;五是盛夏多雨季节疏通沟渠,防洪排涝;六是抢在发病初期,及时喷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进行药剂防治。常见害虫有蚜虫等,发现后可喷施氧化乐果21%增效马·氰乳油等对症杀虫剂进行防治。
3.3.6收获 于秋季霜降后至土壤封冻前(11~12月)开挖收获。开挖前先割除地上茎部,挖时注意用较长的锄头,在距离独活根部15厘米处下锄,最好一锄一翻,防止将根部挖破、挖断或遗失。挖出的独活,在田间略摊晾后,抖落泥土运回。
3.4加工 加工时先切去芦头和细根,摊晾至水分稍干后,入炕房内加热,炕至六七成干后移出炕房,堆放至回潮后再抖尽泥土、须根,理顺扎成小捆,再次搬入炕房,码放时注意根头部向下,用文火炕至全干,装入麻袋储藏于低温、干燥、通风良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