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影片由浦泽直树的同名惊悚漫画《MONSTER》改编而成的,原作漫画共18卷,已经连载结束。作品描写了20世纪末在德国发生的一系列恐怖杀人案件。整个作品画面基调灰暗,着重人物的心理描写,故事情节紧凑,给人一种紧张压抑的恐怖气氛
本作品曾获2000年(第46届)小学馆漫画赏。在2004年春季,同名动画作品开始在日本电视台播放。故事以悬疑杀人、医疗推理、医院内的权力斗争、父母和兄弟姊妹之间的爱、人类之间的爱、东西冷战结构、柏林墙倒塌前后社会等为主题。
2005年春天,由新线影业(New Line Cinema)取得电影版权,由Josh Olson负责脚本。
天马贤三
本作品的主角。德国杜塞尔多夫艾斯勒纪念医院的脑外科日本医生。被称为脑外科天才和被周围人士一致认为有着顶级的手术技术。
妮娜·弗多拿(安娜・李贝特)
约翰的双胞胎妹妹。在『利贝尔德公馆杀人事件』后丧失了10岁以前的记忆。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成绩优异,心地善良。
伦克警部
BKA(德国联邦调查局)的警部。拥有超乎常人的逻辑推理思维,破案率奇高,却因为沉迷工作而冷落妻女。
约翰·李贝特
双胞胎哥哥,拥有超人头脑的“怪物”。
1986年,一名头部被子弹击中的重伤少年送到西德?杜塞尔多夫医院中。日本外科医生天马忽视院长的命令,以他天才般的手术技术的拯救了那位少年。
数年后、1995年,几年不见的约翰已长成巨大的怪物、一点也不犹豫地杀掉天马的病人。在体内有什么东西爆开了似的天马、因而追缉着怪物约翰。天马医生是否能阻止约翰的杀戮呢?故事就在柏林墙倒塌后的德国与捷克展开。
看《怪物》大概都会有疑问:为何会有毁灭性人格产生了?为何会有的穷凶恶极的人存在呢?对于产生毁灭性人格的成因,卡尔‧戈登柏格所著的《为什么做坏事?》中有很深入的探讨。卡尔归纳出「毁灭性人格」的主要成因有四项:「无可避免的羞辱」、「善意的忽略」、「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无法用语言表达情绪」。我们可以用这几个原则来看一看《怪物》里的例子。
「无可避免的羞辱」指的是对于孩童任意羞辱,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杀人狂魔尤根斯,他妈妈小时候常常把他关在地下室里,殴打他,他每一次都向洋娃娃求救,洋娃娃都不理他,长大后就专找16至18岁的少女下手,总共犯案谋杀了11名少女。可能是少女比较像是洋娃娃,又有成年人妇女的身体特征,因而成了尤根斯性报复和杀害的对象。当对孩童任意羞辱时,孩童会对自己憎恨,导致的行为是越来不会内省,因为想自己是痛苦,所以当有苦恼的时候,会倾向于暴力发洩情绪,而不是反省自己。
「善意的忽略」指的是对于小孩子不闻不问,表面是尊重孩子,但是孩子基本上是需要引导和安慰的,父母没有陪孩子走过人格塑造的儿童以及青少年期,青少年在塑造自己的行为模式时,往往会成为无法无天的孩子。最著名的例子应该就是连续杀人食人犯达莫(Jeffey Dahmer),父母都是高级的知识分子,莫达一辈子都在不停的找别人同情和认同,却没有办法建立安全感。当孩子缺乏了父母保护他对抗童年的各种恐惧、羞辱、不安、徬徨时,小孩子往往会自己找寻替代的方式来排除心理的焦虑。小孩子有时候会半夜哭,听到一些鬼怪的故事可能会害怕,这一些都需要父母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呵护,当小孩子必须自求多福的时候,往往会把恐惧变成粗暴的行为,不是自残就是伤害他人,心理学家波拉克曾说:
「男孩子总是默默的对抗危机。
只有当他扣下扳机的时候,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怪物》里的「511幼儿之家」出来的人,大概都是在童年的时候就进去了,在一个没有「父母功能」的环境下生存,葛利马说「511幼儿之家」有「假父母」存在,就是假装是你父母的成年人,很恐怖的教育,跟杀人食人犯达莫的「父母」一样,小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很容易培养成暴戾乖张的性格,杀人食人魔达内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验性的欺负小动物,后来依样画葫芦的对待其它孩童,最后演变成虐待性的强奸、折磨、谋杀他人以及吃人肉。人类往往会藉由其它的感官的刺激来发泄掉内心的恐惧、焦虑和不安,莫肉以虐待的方式重新取得事物的主导权,避免沦于各种恐惧的俘虏。
「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指的是根本就没有感到哀伤,就像是葛利马说他每天要受很多教育,学习各种表情,其中最难的就是「笑」,他是跟书学的。通常父母不准小孩子表露失望之感时,将使得孩童日后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孩童如果生长在一个无法表达自己紊乱情绪的环境,孩童通常都会寻找一些方法,通常是透过了「奇幻幻想」(magical thinking)的方式,为自己营造一个自己舒服的幻想世界,让自己觉得没有实际情况中那样无助。久而久之,就无法表达出哀伤的情绪。这时候,为非作歹对这些孩童来说就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表示他们还可以经营自己的生活,他可以做任何他高兴做的事,他不是那么无助的。
《怪物》里除了葛利马外,几乎所有「511幼儿之家」出来的孩童都无法表达出哀伤的情绪,不知道何时哭,何时该笑,而葛利马也是经过漫长的学习过程,才在临死前知道何谓「悲伤」。无法对於其它人的情绪反应表达出正确的表情,主要是脑中的「边缘系统」出来问题。根据专家指出,人类的悲伤情绪主要是由脑中的「边缘系统」主导的,而「边缘系统」的发育又跟父母亲的亲密度有直接的关系,小孩子接受爱的质与量,会对于小孩子的脑细胞成长,形成关键性的影响。通常疏于父母疏于照顾的小朋友,头围尺寸较小,若施以磁共振扫瞄,则可以发现大脑因丧失亿万个细胞而萎缩(《爱在大脑深处》,页244)。
哺乳类的动物需要亲密的关系以使其神经生理机制可以正确连结,而灵长类脑中抑制暴力的神经防线并非自动形成的,必须藉由父母的关心和爱以引导孩童成长,因此边缘系统受损的人具有致命的危险。当损害的程度够深的话,就会完全成为具备了「爬虫类」冷血性格,以及具有人类智力的「怪物」,所以浦泽直树才藉由波纳帕达这位脑外科专家说出了「人类可以被塑造成任何形式」。
「无法用语言表达情绪」,指的是无法用言语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一般人在痛苦的时候,会找到倾诉的对象,说出自己为何感到痛苦,为什么痛苦,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人面对自己的情绪异常,无法用言语来表示,或是害羞说不出口。
当一个人长期处在一个不允许表达自己情绪的生长环境下,情绪会收回去,在柴门文的《爱情白皮书》里,男主角挂居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一次面对的园田成美时,想到一些悲伤的事情,眼泪在眼眶打转,挂居保就让眼泪慢慢回流,不滴下来。所以挂居保总是冷冷的,太多的情绪压回去产生的後果是无法预料的,就像挂居保在高中的时候曾经做过学生会会长,学校要挂居去说服学生遵照学校版的校规,挂居答应了,但是面对太多的同学,压力太大,竟然数落学校起来,太压抑自己的情绪,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正是挂居的写照。
根据海外网站Deadline.com的消息,曾以漫画《20世纪少年》为人所熟知的漫画家浦泽直树的另一部漫画《怪物》(MONSTER)将被翻拍为美剧,曾执导《地狱男爵》、《刀锋战士Ⅱ》的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将执导该部作品。同时美国HBO将负责制作本片,小学馆也参与进了该美剧的制片人咨询协助。
根据报道,漫画《怪物》曾有真人电影化的企划,但因为种种原因企划搁浅。而因为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本人对作品的写实化有着执念,因此本次终于从电影企划过度到了电视剧,同时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还将和人气英剧《神探夏洛克》(或译:新福尔摩斯)的编剧史蒂芬·托马森(Steve Thomson)共同探讨《怪物》的改编脚本,有着这样的阵容,不知美国版的《怪物》是否能成为一部人气美剧?让我们拭目以待!
漫画《怪物》是浦泽直树自1994年起到2001年结束连载的作品,曾在2004年-2005年间给改编成TV动画。故事是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德国为舞台背景,描写天才外科医生天马贤三和他所搭救的杀人狂约翰之间的命运交错。漫画整体基调灰暗,突出描写了人心的灰暗面,整个故事呈现一种抑郁,紧张的恐怖气氛。故事的情节紧凑,伏笔设计巧妙,在人性的描写和心理的剖析上十分出彩。往往一两句对白,或是一段心理,人物的个性就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