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景区的古城在两条河流的汇集处依水而建,年平均气温19.9℃,四季宜人。“山水赛桂林,气候似昆明”,人文古迹众多,壮族风情浓郁,素有“壮族活的博物馆”之美誉。旧州山水集靖西风光之大成,移步是风景,入眼皆是画,被摄影家、美术家们盛赞为“采风创作的天堂”。旧州古城自古以来制作传统工艺品--绣球布闻名于世,旧州街有5百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绣球,从七、八岁的娃娃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参加制作绣球,年产绣球30多万个,被誉为“中国绣球之乡”。早在一千多年前,旧州古城就作为归顺州(靖西古名)的州府,一直是中越边境线上重要的政治门户、经贸枢纽、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塞,是当之无愧的“千年古城”,也是名扬四海的抗倭民族巾帼英雄瓦氏夫人的故乡。旧州风光是靖西田园风光的缩影,吸纳了靖西近千年古朴典雅的文化底蕴,将自然景观和人文荟萃融为一体。
文昌阁
文昌阁下衔鹅泉河,背椅火焰峰,是广西旅游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之一,是游客来到靖西必去的摄影打卡圣地。文昌阁位于旧州古城大门以东约1公里,阁建于鹅泉河中的小岛上,是—座四角型三层高的古阁,坐东朝西,阁高约15米,阁底面积约16平方米,其中二层、三层均有圆窗,可供游客眺望四面田园风光。文昌阁建于清朝的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兀立水中,成为碧水带和峰峦之间的点睛之笔,独有风采,是古时文人墨客对月临流、琴棋书咏之处。文昌阁吸收天地灵气,阁中供奉着文曲星和魁星,自古就是科举时考生们必供的神庙。
绣球风情街
依河而建,是旧州古城里最古老、同时也是当地百姓制作绣球最为集中的一条街。整条街道上方火红的灯笼组阵排布,寓意“鸿运当头”。每逢农闲日子,旧州古城满街都是坐在门口缝制绣球。在这里,老式的砖瓦房,斑驳的厚木门,沧桑的青石板路,以及心灵手巧的壮乡手工艺人,无不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瓦氏点将台
是“巾帼英雄第一人”瓦氏夫人明嘉靖三十三年出征江浙沿海抗倭前,回到家乡归顺州征调、校阅俍兵,点将誓师的练兵台遗址。
壮族生态博物馆
该馆于2005年建成,是我国第一座壮族生态博物馆。该馆通过展示旧州壮族的自然环境、文化遗存、社会结构和居民的生活,有效保护了旧州古村文化的积淀。博物馆展示中心结合了图、声、像等现代科技手段,并采集民间实物进行展览,表现本地壮族的历史渊源、壮族建筑、民族服饰、生产工具、民俗节庆和传统工艺等经济文化概貌。
壮音阁
由旧州古戏台修缮而成。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曾在此取景演唱《大地飞歌》,是名扬全国的三月三歌圩擂台。逢年重大节庆,周边乡邻都会到这里组织民俗表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已经有一百四十多年发展历史的南路壮剧。
千亩锦绣花海
位于旧州古城东山脚下,绵延千亩的种植区内花卉、稻田、季节性花树、观赏性苗木错落有致,因其形似一副色彩斑斓的巨幅壮锦而得名。分布有锦绣花海区、三生桃林、山楂树之恋、丘比特之箭、七彩风车阵、蟾宫桂花林、红妆枫林、不染莲池“那”文化展示区(水稻种植区和拾趣采摘园)等花卉景观。
红妆枫林
旧州“红妆枫林”的典故源自于“枫林红妆送嫁”的民间传说——相传瓦氏夫人从归顺州(今靖西旧州古城)远嫁田州,虽然当时并不是枫叶变红的时节,但是出嫁前夜,旧州的枫林一夜之间染红山谷,当地百姓都说是满山的枫林不舍旧州女儿,一夜变红为瓦氏夫人送嫁。
绣球广场
位于靖西市旧州古城正门前,从绣球、壮锦、铜鼓这三种最具壮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中提取设计灵感。绣球广场的核心景观是直径为8.08米的绣球雕塑,也是旧州古城作为中国绣球之乡的重要文化地标,寓意代表公元808年(唐朝元和三年)靖西正式建州定州府所在地为“那签”(今旧州古城)。绣球雕塑底座为3个壮锦环绕的铜鼓,壮锦高1.496米,寓意代表抗倭民族英雄瓦氏夫人公元1496年(明朝弘治九年)诞生于旧州。铜鼓刻有《绣球赋》等与旧州的相关诗词。整个绣球雕塑总高12.75米,代表张天宗于公元1275年(宋朝德祐元年)正式进入旧州古城带来先进中原文化。
旧州土司墓群
位于旧州风景区约2公里,为明代归顺土州土司岑瑾、岑琅官及其家族等墓冢,冢呈凸项圆堡形,墓堆用石灰,砂土等混合夯成,外镶石板,上有龙、凤、麒麟、鱼、天狗和花草等动植物浮雕图案,工艺精美,墓前设石祭台、石台阶、石华表、三长两石鼓、石麒麟等。
【公交】
1.乘坐靖西11路公交到旧州路口站,步行320米到达。
2.乘坐靖西6路公交到旧州地州站,步行300米到达。
【自驾】
靖西市--人民街--南门街--城西街--凤凰路--S210--G359--G212--旧州景区。
旧州古城于公元808年(唐朝元和三年)正式建州,命名为归顺州,定州府所在地为“那签”。清顺治六年(公元1650年),为抵御外敌侵拢,州治北迁计峒(今靖西市城)兴建州城。据清《归顺直隶州志》记载:南宋末年,江西省广信府广丰县(今江西省上饶县地)人张天宗随文天祥抗元,因兵败,张天宗率部众300余人退走广西,因途中迷路,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林木茂盛、气候温和,就在此住下,与当地土民—起,辟垦山林,开荒造田,引水灌溉,还把内地先进技术和文化传授给当地土民,使这个偏僻的壮族山区经济文化得到发展,民众悦服,把张天宗推为峒官,把此地称为顺安峒,举来年号,依循宋制,以驻地那签为中心,把辖地划为五个峒,每个峒分四路四甲,并设置亭田,用其收入助婚丧嫁娶、孤寡伤残,设乡塾教育土民子弟,百姓安居乐业,成为边地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