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钧瑛,195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分子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
袁钧瑛主要从事于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是世界细胞死亡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世界上第一个细胞死亡基因的发现者。
1977年,袁钧瑛作为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以上海市应届生高考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
1982年,从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毕业;同年考入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并以优异成绩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生物化学类研究生计划(CUSBEA项目),成绩在25000名学生中名列第二名,之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罗伯特·霍维茨教授(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9年,获得哈佛大学神经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0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1990年-1996年)、副教授(1996年-2000年)、终生正教授(2000年-)。
2005年,受聘为第七批复旦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属于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007年,入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2010年,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2012年,袁钧瑛领衔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并出任中心主任。
2014年,获得哈佛大学ElizabethD.Hay教授称号。
2017年4月17日,袁钧瑛教授以“发现细胞死亡的秘密”为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做“大师论坛”学术报告。5月,袁钧瑛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0年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
1997年美国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
1996-1998《CurrentBiology》编辑委员
1998年美国神经学会会员
1999年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
1999年美国华人科学家协会会员
1999-2004《GenestoCells》副主编
1999-2002《JournalofCellBiology》编辑委员
2000-2004《JournalofNeuroscience》审稿编辑
2002-2004《CellDeathandDifferentiation》接受编辑
2003-2016《JournalofCellBiology》高级编辑
2007年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2010年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2010年至今《CellDeath&Diseases》编辑委员
2017年至今《JournalofCellBiology》编辑委员
201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9年,SCBA杰出青年研究者奖。
2002年,乳腺癌研究创新奖。
2006年,国际细胞死亡协会奖。
2013年,安捷伦思想领袖奖。
2014年,获得哈佛大学ElizabethD.Hay教授称号。
袁钧瑛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细胞死亡研究领域里的权威,是世界细胞死亡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细胞死亡基因的发现者,该发现为世界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奠定了研究基础。(国际细胞死亡协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