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中医医院建院于1958年7月,是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浙江省“名院”建设单位、浙江省健康促进医院。医院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6.75万㎡,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中医药特色优势明显。开放床位934张,病区24个。
金华市名中医馆位于医院门诊三楼,国家级、省级、市级名中医汇聚,开展中医内科、妇科、肿瘤、心血管、肝、脾、胃、眼等疑难杂症的诊疗和中医特色保健工作,为本地区中医文化传承,提供了固定的交流园地,深受百姓青睐。治未病中心成立于2007年,是金华地区“治未病”领域的龙头单位,是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增的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单位。2015年6月,金华市中医治未病中心由金华市卫计委授牌增挂至我院,使我院的“治未病”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和提升。中心根据人体个性化差异,开展了音乐疗法、热疗、电疗、磁疗、针刺、灸疗等在内的多种中医特色干预技术以及养生功能示范指导、中医调养咨询指导等保健咨询类服务。骨伤中心是我院的传统强科,目前设有创伤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手足显微外科等5个病区,其中脊柱病专科为省中医药重点专科,该中心有床位250张,为金华市目前规模较大的骨病中心。不但有较强的骨病现代医学诊治能力,同时传承了中医正骨、夹板固定等传统诊治手段,多项科研、高难手术居省、市先进水平,部分项目跨入国内先进行列,病人辐射浙中西四市三县及周边省市。中西医结合肾病科,年收治住院病人1600人次以上,年血透病人15000多人次。科室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将慢性肾衰竭、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列为重点病种及主攻方向,自行研制了芪蛭合剂、肾毒宁制剂等中药制剂,充分发挥中医药对肾脏疾病个体化整体治疗的优势。近几年来,科室团队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级科研奖项及专利二十余项。康复中心,是目前我市以“先康复、后评残”为理念,承接工伤康复患者工伤鉴定、康复为一体的医疗机构。在神经康复、骨和关节病变康复、老年康复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诊治能力。现拥有床位100余张,内设运动训练区、职能训练区、工伤康复评估区、物理因子治疗区、生物力学实验室等功能区块,设备设施先进,其中,从奥地利进口的“智能手”是全国第二台针对手外伤的专业治疗设备。2014年,中心成立了脑康复功能与神经影像专家工作站科研平台,为我市的康复患者带来了福音。 2013年,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医疗合作中心,引进优秀医疗资源更好地服务于金华百姓。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文明中医院、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省、市双优活动先进集体、市十佳形象单位、市优质服务医院、市文明单位标兵、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把学科建设作为实施“三名”战略的重中之重,作为“育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的纽带和桥梁。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神志病科),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项目1个(治未病中心),第三批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肾病科)、重点专科3个(眼科、脊柱病、针推康复科),市优先发展医学重点学科6个(针推康复科、中西医结合脊柱病专科、中西医结合肾病科、中西医结合眼科、中西医结合脑病学、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建设项目2个(中药临床药学、康复医学);拥有石学敏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医大师工作室,胡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潘智敏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金华分站;为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200人,其中卫技人员1041人;卫技人员中正高职称60人、副高职称137人、中级职称307人。
医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与引进作为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点来抓,注重发挥名中医的传、帮、带作用,推广应用名中医的学术经验,制定了《金华市中医医院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打造了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现有国家级名中医1名、省级名中医2名、市级名医31名、市级医界新秀16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培养对象3名、省医坛新秀培养对象2名、市拔尖人才4名、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市321专业技术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3名、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5名。
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拥有1.5T磁共振成像仪, 64排(128层)、16排CT,DR、CR、DSA、移动DR、C臂、数字胃肠造影机、彩色多普勒、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气分析仪、人工肾、高压氧舱、关节镜、腹腔镜、电子胃镜、电子肠镜、超声刀、等离子电刀等检查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