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号是京东首个全流程无人仓库,建筑面积达40000 平方米,物流中心主体由收货、存储、包装、订单拣选四个作业系统组成。公开资料显示,亚洲一号于2014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2017年10月9日京东官方宣布亚洲一号仓库已建成;今日首次对外界开放参观。
京东物流首席规划师章根云透露,目前亚洲一号已经实现全流程无人作业。
在收货存储阶段,亚洲一号使用的是高密度存储货架,存储系统由 8 组穿梭车立库系统组成,可同时存储商品 6万箱,可以简单理解为存储量更大的无人货架。货架的每个节点都有红外射线,这是因为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无人,需要以此确定货物的位置和距离,保证货物的有序排放。
在包装阶段,京东投放使用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先进的自动打包机,分为两种,包括纸箱包装和纸袋包装。
袋装自动打包
在打包过程中,机器可以扫描货物的二维码,并根据二维码信息来进行包装和纸板的切割。两种包装在货物的包装数量上有不同。其中白色袋装可以同时包装好几件商品,更加灵活。黄色箱装只能包装1件商品,并且是更加标准化的商品,例如手机。在打包时,两种包装分为两条轨道独立运作,在去分拣中心之前汇集。
在货物入库,打包这两个环节里,京东无人仓配备了 3 种不同型号的六轴机械臂,应用在入库装箱、拣货、混合码垛、分拣机器人供包 4 个场景下。
机械臂自动分拣
在分拣阶段,采用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无人搬运车,即“小红人”)进行作业,亚洲一号负责人告诉36氪等媒体,亚洲一号的AGV有三种类型,按型号分为大中小,中小AGV是在分拣轨道里面运作,运输货物;而大的AGV则是在货物掉入集口宝之后直接将集口宝运送到不同的分拨中心。
大型AGV正在分拣货物
在分拣场内,京东分别使用了 2D 视觉识别、3D 视觉识别、以及由视觉技术与红外测距组成的 2.5D 视觉技术,为仓库内上千智能机器人安装了"眼睛",实现了机器与环境的主动交互。
这种视觉技术上的巨大变化,是为了让机器人更好的判断SKU的条码,视觉技术升级后,机器人可以更好的改进动作幅度、吸力来判断该抓取商的位置。不过,即使如此,仍然会出现差错,这是因为,为了节省成本,商品通常只会打上条码,一旦条码处于机器人的视觉盲点,系统将无法获取商品信息。
这些AGV每次充电耗时10分钟,按照不同的轨道进行货物的运送,碰上加急的货物,其他AGV会自动让道,让加急货物优先运送。
蒲浦江表示,目前亚洲一号的每日包裹量可达20万个,这种体量仅分拣场景就需要300人同时作业,而实现无人后可以通过机器实现全自动化。
在亚洲一号中,手机是目前实现全流程无人的品类。这是由于,相对于其他品类,手机更加标准化,包装是严格的长方体;同时,尽管每部手机都有一个串码,间距是微米级的,导致作业十分复杂,但对于京东而言,手机一直属于优势品类,京东对其实际作业十分熟悉。
目前,江浙沪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70%的手机订单都在亚洲一号分拣,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分拣中心。
蒲浦江告诉媒体,明年亚洲一号将通过自动化中间工具来实现其他品类的分拣,而不仅仅是手机。
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仍有困难。蒲浦江表示,实现无人仓储最大的障碍就是海量的SKU,目前亚洲一号只有1~2万个SKU,而京东平台则有500万个;同时SKU会不断变化和迭代迭代,客户需求也不一样,这样导致SKU组合不同。
章根云将仓库划分为4个阶段,她认为仓库将从传统仓库、智能型仓库、少人型仓库、无人型仓库一直迭代到终极无人型仓库。其中亚洲一号属于无人型仓库,而终极无人型仓库将实现全品类无人。
不过,尽管亚洲一号还没有实现全品类的,京东仍然将其视为无人仓库的样板间。众所周知,京东一直走的是自建仓储物流的路线,这使得京东十几年物流业务运营成本高昂,也让财报变得不那么好看。
无人仓库的推广,对京东而言至关重要。当仓储全部实现无人后,货物的转运次数将降到最低,人员结构变得简单,极高提升物流效率并提升精度,运营成本将极大降低。 章根云透露,京东未来将实现一半自建仓库的无人化作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力、运营成本降低的同时技术成本将不断攀升,京东最新的财报也说明了这一点。不过,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的几十年京东做的都是技术,不难看出京东在实现无人智能化物流方面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