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蒂尼娜从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开始收获奥运奖牌,那时她面临着匈牙利选手阿格尼斯·凯莱蒂的强力。
挑战。这两个姑娘均在这届奥运会上获得4枚金牌,但拉蒂尼娜因获得个人全能金牌占据上风—主要是因为凯莱蒂在跳马项目中出现了严重失误得分很惨。
拉蒂尼娜是1958年莫斯科世界体操锦标赛的霸主,那时她获得了全部6枚金牌中的5枚金牌和1枚银牌,之后拉蒂尼娜参加了1960年罗马奥运会并在包括个人全能的3项比赛中成功卫冕,此外她还收获2枚银牌和1枚铜牌。但即使已收获7枚奥运金牌也未能阻止拉蒂尼娜对成功的渴望,她依然没有满足。
1964年她的职业生涯已进入后期,但拉蒂尼娜依然保持了上佳竞技状态。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拉蒂尼娜未能卫冕个人全能冠军,但她收获了6枚奖牌,其中包括2枚金牌,他也因为成为获得9枚奥运金牌的第一名女选手。
苏联体操运动员拉里莎·拉蒂尼娜拥有七项奥林匹克历史纪录:她是唯一获得18枚奥运奖牌的运动员(该记录于2012年8月4号由迈克尔·菲尔普斯打破,他在男子4×100自由泳接力获得金牌,将自己的奥运金牌和奖牌改写成18枚和22枚,一举超过拉蒂尼娜);她是四名获得九枚奥运金牌的运动员之一;她是唯一赢得14枚个人项目奖牌的运动员,也是三位在一届奥运会上三夺金牌的女子运动员之一。
1956年,21岁的拉里莎·拉蒂尼娜在个人全能比赛中战胜凯莱蒂夺得金牌,她的第二枚金牌来自高低杠,随后又在自由体操比赛中夺金。此外,拉提尼娜还带领苏联队获得体操团体金牌。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拉里莎·拉蒂尼娜成功卫冕奥运会个人全能项目金牌,同时在团体项目中再获一金,在这届奥运会上,她还在自由体操比赛中夺得金牌,在高低杠项目上获得银牌。1964年,拉里莎·拉蒂尼娜在东京获得个人的第三枚体操团体金牌,并在个人全能项目上收获一枚银牌,同时还夺得自由体操冠军,实现自由体操三连冠。在她参加的三届奥运会比赛中,拉里莎·拉蒂尼娜每次都能获得六枚奖牌,退役后,拉里莎·拉蒂尼娜开始教练生涯,在1967年到1977年间,她担任苏联体操队教练。
或许,在前苏联体操名将拉里莎·拉蒂尼娜眼中,赛场上摘金夺银已激不起多少波澜,因为,它们实在太多了:她在奥运会、世锦赛和欧锦赛总共获得24枚金牌、15枚银牌和5枚铜牌,成为世界体操史上响当当的女杰。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拉蒂尼娜第三次登上奥运赛场。彼时,这位体操皇后已是30岁的母亲,有人揣测:她的体操生涯临近尾声。
出人意料的是,拉蒂尼娜在这届奥运会上写下了完美的个人纪录。延续前两届摘6风格,她又一次拿下6枚奖牌,并实现了团体和自由体操的“三连冠”。至此,1956至1964连续三届奥运会,拉蒂尼娜拿下9金、5银、4铜,共获得奥运奖牌18枚,并成为迄今奥运史上所有项目赢得9枚金牌的4位选手之一。
在《泰晤士报》如是评价:“我们或许再也见不到像她这样的体操明星了……但是她带给我们的每个时刻都让人振奋:这些臻于完美的动作孕育着永恒的希望。”1934年12月27日,拉蒂尼娜(LarisaSemyonovnaLatynina)出生在前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第聂伯河畔的赫尔松,由于受到二战影响,拉蒂尼娜童年时不幸成了孤儿,窘困的生活激起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强烈的梦想便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因此苦练芭蕾。但是,一次偶然机会,这个灵敏强悍的小姑娘被体操的魅力所吸引。
小学三年级时,拉蒂尼娜在体操房门口张望,体育老师米哈伊尔正带领高年级学生在单杠上练习,勃勃生机的体操动作让她看得入了神。“你站在这里干什么?”突然,体育老师发现了她,故意厉声问道。拉蒂尼娜一下愣住了,怯怯地回答:“我想到您班上来学习。”米哈伊尔注视着她:“原来如此,等你升到五年级,就可以了。”
此后,拉蒂尼娜便盼着自己快点长大。空闲时,她把商店橱窗外的栏杆当作单杠,开始练习她的第一套动作。等她终于以五年级学生的身份走进体操房,她已经掌握了单杠的一套完整动作,水平与高年级同学不相上下。在米哈伊尔教练的指导下,她进行跑步、跳跃等基本训练,发展体操运动员所必备的力量,同时练习艺术体操,加强韵律感,塑造身型。凭借勤奋自觉的训练,加之良好的身体素质,经过一段时间,拉蒂尼娜13岁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就得了冠军,并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的标准。3年后,拉蒂尼娜参加全苏学生运动会,因比赛临近,新准备的一套动作不够熟练,她在比赛中几次失误,最终没能取得名次。看到了差距,拉蒂尼娜回到学校刻苦练习新动作,进步神速。八年级时,她已达到运动健将的水平。
1952年,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奥运会,全苏联都注视着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本国运动员。当传来苏联体操队获胜的捷报,拉蒂尼娜高兴得蹦了起来。她暗下决心,将来要以优异成绩为国争光。1953年拉蒂尼娜佩戴苏联国徽,参加了布加勒斯特举行的世界青年联谊赛,成绩一般,却得到了国际大赛的锻炼。
回国后,拉蒂尼娜考入基辅工学院,在这里结识了她的第一任丈夫、船运工程师伊凡·拉蒂宁。由于学业紧张,拉蒂尼娜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具备成为优秀体操运动员的潜质,于是立志成为一位优秀的工程师。不久,教育家的念头又吸引了她。经多番考虑,拉蒂尼娜从工学院转入体育学院,在教练亚历山大·米沙科夫的指导下开始新的训练,决心致力体操事业。为了做出更优美的动作,她严于律己,每次训练前对着镜子练习芭蕾,训练之余还去基辅歌剧院客串排练芭蕾舞,甚至参加正式演出。
1954年,她以苏联国家队员的身份参加了意大利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首次登上团体世界冠军宝座。1956年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22岁的拉蒂尼娜凭借新颖的动作与熟练的技术,一举夺得团体、全能、跳马和自由体操4枚金牌。1958年,拉蒂尼娜与未出世的胎儿一同参加了第1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尽管身怀六甲,拉蒂尼娜依旧技压群芳,以绝对优势囊括了全能、高低杠、跳马和团体4项冠军。根据1964年《苏联今日生活》报道,关于这次世锦赛超水平发挥,她将一半功劳归于女儿坦尼娅:“当得知自己已有5个月身孕,我向医生隐瞒了这个秘密,否则他们会取消我的竞赛资格。我确实得忍受风险和痛苦,但正是和宝宝同上赛场让我最终能够夺魁!”
在拉蒂尼娜生日的前10天,女儿诞生了。不过,长大后的坦尼娅似乎无意女承母业练习体操。闻听此讯,丈夫伊凡显得很高兴:“家里有位体操运动员已经够了!每次拉蒂尼娜竞赛都让我紧张兮兮的,当她在平衡木上,我不得不闭上眼,甚至离开赛场。”跨入60年代,拉蒂尼娜进入体操事业的巅峰期。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拉蒂尼娜英姿不减,蝉联了团体、全能和自由体操3枚金牌;1962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除了平衡木,她几乎囊括了全部项目的冠军,赢得5枚金牌;1964年,30岁的拉蒂尼娜第3次登上熟悉的奥运赛场。渐长的年龄影响了她在全能比赛中的发挥,略显力不从心,该项目最终败于捷克新秀维拉·恰斯拉夫斯卡,只收获一枚银牌。但是,她还是获得2枚金牌,实现了团体和自由体操罕见的“三连冠”。6枚奖牌中,包括跳马银牌与高低杠、平衡木两项铜牌。
在拉蒂尼娜的体操运动生涯中,她还曾在1957年和1961年欧洲体操锦标赛上夺魁。1966年,拉蒂尼娜激流勇退。她从基辅体育学院毕业后继续从事体操运动,1967年到1977年间,她担任苏联体操队教练,多次率队出国参赛。鉴于她对体操运动所做出的贡献,她被授予“列宁勋章”和3次“荣誉勋章”。1968年,她被批准为国际裁判员,著有《平衡》、《一个女体操运动员度过的岁月》等书。除了体操,闲暇时,拉蒂尼娜还喜欢读诗,听古典音乐和爵士乐,到剧院欣赏芭蕾。“我从这些活动中获益非浅,我敢说,如果没有这些,我不可能成为一位高素养的体操运动员。”
参加奥运会时间:
195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夏季奥运会
1960年意大利罗马夏季奥运会
1964年日本东京夏季奥运会
苏联体操运动员拉里莎·拉蒂尼娜在1956年、1960年和1964年参加了三届奥运会,共夺得18枚奖牌,其中9枚金牌。她的这项纪录于2012年夏季,被美国的游泳天才菲尔普斯所打破,他在三届奥运会上创造了得18金,2银,2铜的战绩。
有趣的是,拉蒂尼娜练体操纯属偶然。她在家乡赫尔松学的是芭蕾舞,但芭蕾舞老师离开这座城市后,她只好放弃自己心爱的艺术,来到基辅工学院求学。这样一来,世界可能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但得到了一位无与伦比的体操运动员。
在1956年的奥运会上,拉蒂尼娜与匈牙利选手克莱蒂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她们在自由体操项目上并列冠军,最终克莱蒂共获得4金2银,拉蒂尼娜获得4金1银1铜。但是,对35岁的克莱蒂而言,墨尔本奥运会是最后一届,而22岁的拉蒂尼娜还要参加两届奥运会。拉蒂尼娜在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收获3金,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夺得2金。
乌克兰体操运动员拉里莎·拉蒂尼娜保持着奥运会的几个重要纪录:她是唯一一个得到18枚奥运会奖牌的运动员;她是4个得到9枚奥运会金牌的选手之一;她是唯一一个在个人项目上得到14枚奥运会奖牌的运动员;她还是3名在同一个夏季奥运会项目上获得3次冠军的女选手之一。
1956年,21岁的拉蒂尼娜取代克莱蒂成为女子全能的冠军,并且获得了跳马金牌和自由操的金牌,高低杠银牌以及平衡木的第四名。此外拉蒂尼娜还帮助前苏联队获得了女子团体的冠军,并在后来取消的简易器械团体比赛中获得铜牌。1960年罗马奥运会,拉蒂尼娜卫冕了全能冠军和团体冠军,获得了第二枚自由操金牌,在平衡木和高低杠上得到银牌,跳马获得第三。
1964年东京奥运会,拉蒂尼娜再次获得团体冠军,个人全能获得第二,自由体操连续三届获得金牌,跳马得到银牌,平衡木和高低杠得到铜牌。在拉蒂尼娜传奇般的奥运会生涯中,她参加的三届奥运会,每届都得到了6枚奖牌,退役后,拉蒂尼娜在1967年-1977年成为前苏联队的教练。
奥运成绩:金牌9枚、银牌5枚、铜牌4枚。
其他成绩:
世界锦标赛:金牌8枚1958年1962年 银牌4枚1958年1962年 铜牌1枚19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