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墩水库位于鳌江流域横阳支江上游,坝址坐落在桥墩镇仙堂村。玉龙湖是桥墩水库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湖。库容8433万立方米,水域面积3平方公里,景区总面积17公里,距县城灵溪镇12公里,距温州市区90公里,直通104国道和甬台温高速路。
1956年1月,平阳县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兴修南港水利的决议》桥墩建水库居南港水利的“治本”目标,应属远期目标。
1957年5月,由电力工业部上海水力发电设计院,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联合组成的普查队,完成了《鳌江流域普查报告》,由于上游多峡谷,而下游南港片区过于平坦,故雨水不易调节,每逢汛期暴雨,洪水直泻江西平原,常患水灾。而江南垟因河道长而源流短,水资源又比较缺乏,一遇旱天,便川源枯竭,常患旱灾。下游可谓旱涝不止。
195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今冬明春大规模地兴建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县区乡各级领导大搞群众性的治水运动,观美等一批水库先后动工,桥墩建水库提前摆上议事日程。
1958年2月,时任省水利厅副厅长吴又新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到桥墩现场踏勘,提出可以在水游兴建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的建议。温州地委、平阳县委决定建设横阳支江上游水库,坝址设在桥墩镇大玉沙,人称桥墩水库。上报浙江省委批准,得到同意。
1958年2月,平阳县人民委员会编制《平阳县桥墩门水库初步设计及南港规划》。同年8月上旬,平阳县南港水利工程指挥部成立,县委副书记陈常修指挥。
1958年9月,桥墩水库工程正式动工。
由于时值“大跃进”时期,工程指挥部提出“土法上马,就地取材;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的口号,先从水库灌溉受益地区桥墩、灵溪、麻步调度民工3500人,自带口粮、自带工具、自带被铺进驻工地,参加水库建设。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管理制度。
1959年10日,工程进入大施工阶段,提出“高速度、高工效、高质量和超定额、超规划”口号,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全县民工凋度也增加到1.4万人;出现寒冬腊月赤搏劳动和跑步拉车等劳动场面,也出现了少数头脑比较清醒的干部说了真话,被作为白旗“拔掉”的情况。
1959年12月27日 《浙南大众》更是发表了题为《学桥墩(水库),赶桥墩,超桥墩》的社论。
1960年1月10日和16日,县长卢声亮和温州地区专员邱华清公别给桥墩颁发“嘉奖令”。干部中的热情再次被直鼓起,而出现了个别民工夜间坐“红车”(暗车)离开工地,赴福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