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运动思潮》中作者以影响16世纪欧洲的人文主义、经院哲学运动、极端宗教改革运动和罗马天主教等其他宗教意识形态为背景,阐释了“因信称义”、“预定论”、“回到圣经”、“圣礼教义”、“教会教义”等基督教神学思想,比较了著名改教家路德、茨温利、梅兰希顿、布塞、加尔文在上述教义上的异同,软完整地勾勒出16世纪上半叶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风貌。
《宗教改革运动思潮》作者阿利斯特·麦格拉思为牛津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宗教改革运动思潮》他以影响16世纪欧洲的人文主义、经院哲学运动、极端宗教改革运动和罗马天主教等其他宗教意识形态为背景,阐释了“因信称义”、“预定论”、“回到圣经”、“圣礼教义”、“教会教义”等基督教神学思想。
作者:(英国) 阿利斯特·麦格拉思 (McGrath.A.) 译者:蔡锦图 陈佐人
阿利斯特·麦格拉思(Alistei’McGrath),当代杰出的福音派神学家和教育家,曾任英国牛津大学威克里夫学院历史神学教授、威克里夫学院院长;现任英国国王大学(King’sCollege)神学、宗教与文化中心主任。著述甚丰,包括《基督教概论》、《基督教神学手册》、《历史神学》、《上帝的义》、《科学的神学》等几十部著作。
路德在1517年10月张贴《九十五条论纲》之前,已经拥有了他的改革方案所建基的见解。
这些见解的中心是“唯独因信称义”的教义,而对这个用语之意义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称义”的观念已是十分熟悉。不过,“唯独因信”一词又作何解?称义的信心又有何性质?
“某些人不明白为何唯独因信称义的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白信心是什么。”路德在写这些话时,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需要深入探讨“信心”这个让人困惑的词上。路德对信心的观念涉及三点,可以视之为对他的称义教义特别重要。这些论点每一个都被后来的作者(例如加尔文)所采用和发挥,显示路德在这点上对宗教改革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贡献。这三个要点是:
1.信心是个人的一个参照点,而不是纯粹历史性的。
2.信心是关乎信靠上帝应许的。
3.信心联合信徒与基督。
我们将会分别讨论这些要点。
首先,信心不只是历史性的知识。路德认为,一个只是满足于相信福音书的历史可靠性的信心,不是称义的信心。罪人完全有能力相信福音书的历史细节,不过这些事实本身并不足以构成真正的基督徒信心。拯救的信心是关乎相信和信靠基督是为我们(pro nobis)而生,并且是个别地为我们而生,而且为我们成就了拯救的工作。正如路德所说的:
我经常提到两类不同的信心。第一类是这样的:你相信基督真的是如在福音书中所描述和宣称的那位,不过你并不相信他是这样一个为你而生的人。你怀疑你是否可以从他得此,而且你想:“是的,我肯定他是为别人而生的人(就像彼得和保罗,以及虔诚和圣洁的人)。
本译丛选择现代西方学者的思想史研究经典为译介对象。迄今为止,国内译介西方学术著作主要有两类:一是西方思想的经典著作,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等等;二是现代西方思想家诠释西方思想史的著作,例如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等等。然而,国内学术界对基于专业专精于学术富有思想底蕴的学者型的阐释性著作却甚少重视,缺乏译介。这就忽视了西方思想史研究的重要一维,也无益于西方思想史的真实呈现。西方学术界的实际情况却是相反:学者们更重视富有启发性的专业研究著作。这些著作本着思想的历史作历史的发微,使思想史的客观、绵延和更新的真实脉络得到呈现。本译丛希望弥补这一空缺,挑选富有学术内涵、可读性强、关联性广、思想空间宏阔的学者型研究经典,以呈献于中国学术界。
本丛书以“历史与思想”为名,在于显明真实地把握思想脉络须基于历史的把捉方式,而不是着意于把一切思想史都诠释为当代史。唯有真实地接近思想的历史,才可能真实地接近历史鲜活的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