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于中国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最为常见,华北和东北仅有栽培。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沿溪涧河滩、阴湿山坡地的林中。
朝鲜半岛亦有分布,培育繁殖基地在江苏、浙江、山东、湖南等。
大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幼树树皮平滑,浅灰色,老时则深纵裂;小枝灰色至暗褐色,具灰黄色皮孔;芽具柄,密被锈褐色盾状着生的腺体。叶多为偶数或稀奇数羽状复叶,长8~16厘米(稀达25厘米),叶柄长2~5厘米,叶轴具翅至翅不甚发达,与叶柄一样被有疏或密的短毛;小叶10~16枚(稀6~25枚),无小叶柄,对生或稀近对生,长椭圆形一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约8~12厘米,宽2~3厘米,顶端常钝圆或稀急尖,基部歪斜,上方1侧楔形至阔楔形,下方1侧圆形,边缘有向内弯的细锯齿,上面被有细小的浅色疣状凸起,沿中脉及侧脉被有极短的星芒状毛,下面幼时被有散生的短柔毛,成长后脱落而仅留有极稀疏的腺体及侧脉腋内留有1丛星芒状毛。
雄性葇荑花序长约6~10厘米,单独生于去年生枝条上叶痕腋内,花序轴常有稀疏的星芒状毛。雄花常具1(稀2或3)枚发育的花被片,雄蕊5~12枚。雌性葇荑花序顶生,长约10~15厘米,花序轴密被星芒状毛及单毛,下端不生花的部分长达3厘米,具2枚长达5毫米的不孕性苞片。雌花几乎无梗,苞片及小苞片基部常有细小的星芒状毛,并密被腺体。
果序长20~45厘米,果序轴常被有宿存的毛。果实长椭圆形,长6~7毫米,基部常有宿存的星芒状毛;果翅狭,条形或阔条形,长12~20毫米,宽3~6毫米,具近于平行的脉。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喜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以温度不太低,雨量比较多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较为适宜。喜光树种,不耐庇荫。耐湿性强,但不耐长期积水和水位太高之地。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侧根发达。萌芽力很强,生长很快。对有害气体二氧化硫及氯气的抗性弱。受害后叶片迅速由绿色变为红褐色至紫褐色,易脱落。受到二氧化硫危害严重者,几小时内使叶全部落光。枫杨初期生长较慢,后期生长速度加快。
虽然枫杨有较强的适生能力,但是在育苗繁殖的过程中还是需要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土壤深厚肥沃的地区进行栽培。先应对土壤进行20~30厘米的深耕细耙,将地下熟化土翻在土壤表层然后浇灌底水。然后将辛硫磷颗粒剂加入细土,搅拌均匀后撒人苗圃,以减少地下害虫造成的种子受损。再施加腐熟肥、粪肥、有机肥等以改善土壤的种植环境。堆闷风化一段时间后,土壤可以使用。
利用种子繁殖,选择10~20年生,干形通直,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母树上采种。果实成熟后将果穗采下或等散落地面后扫集。种子采回后可当年播种;也可去翅晒干后袋藏或拌沙贮藏,至来年春季播种。
以秋播为好,也可春播。春播时(2—3月)先用60~80℃温水浸种,冷却后换清水浸种1~2天,然后按20~25厘米行距条播,每亩播种量8~10千克。发芽后当幼苗高达10~15厘米进行间苗,并做好除草松土、排灌、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每亩产苗量0.8万~1.5万株,当苗高1.5~2米、地径1~2厘米时,可出圃栽植
药用
中药名
树皮:枫柳皮。
叶:麻柳叶。
功能主治
治慢性气管炎,关节痛,疮疽疖肿,疥癣风痒,皮炎湿疹,汤火伤。祛风止痛;杀虫;敛疮。主风湿麻木;寒湿骨痛;头颅伤痛;齿痛;浮肿,痔疮;烫伤;溃疡日久不敛。
观赏
枫杨树冠广展,枝叶茂密,生长快速,根系发达,为河床两岸低洼湿地的良好绿化树种,还可防治水土流失。枫杨既可以作为行道树,也可成片种植或孤植于草坪及坡地,均可形成一定景观。
研究表明,浙南山区广泛分布的乡土植物枫杨能够有效地降解水库消落带污水中TN、TP和COD含量,并且在高浓度污水中降解这些指标的能力要大于在低浓度污水中的降解能力。枫杨对消落带中污染物TN、TP和COD的降解效应,是源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N、P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以及植株在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O2对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氧化分解。因此,在浙南山区水库库区消落带生态重建中,降污力强的木本乡土植物枫杨应作为主要的物种。
经济
木材轻软,不易翘裂,但不耐腐朽,可制作箱板、家具、火柴杆等。树皮富含纤维,可制上等绳索。叶有毒,可作农药杀虫剂。枫杨苗木可作嫁接胡桃之砧木。
树皮和枝皮含鞣质,可提取栲胶,亦可作纤维原料;果实可作饲料和酿酒,种子还可榨油。加工容易,不耐腐,易翘曲,胶接、着色、油漆均好。木材色白质软,可作家具及火柴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