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倍(生卒899年—937年1月11日,926—930在位),辽义宗文献钦义皇帝,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里(今中国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人,姓耶律,契丹文名图欲(或作突欲、托云等),大契丹国(后改称大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平的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和章肃皇帝耶律李胡的长兄,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东丹国国王(称人皇王,一般也通称东丹王)。
899年(唐昭宗光化二年),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图欲出生。耶律倍自幼聪明好学,表面宽容,内心凶狠。
在扫除了政敌和称帝的障碍后,在担任可汗的第十年春二月初一丙戌日(916年3月7日),阿保机自立为皇帝,建大契丹国(后改称辽国),改元神册,是为辽太祖。同年三月初二丙辰日(916年4月6日),年仅十八岁的耶律倍被立为皇太子,成为大契丹国皇位的继承人。
公元919年11月7日,在跟随阿保机向北征讨乌古部时,作为先锋都统的耶律倍,带兵开路,首先进击,大破乌古部,俘获牲口一万四千二百头,车乘、庐帐、器物二十余万,使乌古部全部投降了契丹。922年1月9日,耶律倍又率王郁等经略燕地,一度打到定州(今属河北),大大扩张了契丹的领地。
924年春,渤海国杀死了大契丹国的辽州刺史张秀实,并掠夺州民。事发后,阿保机召集群臣,颁布诏书,宣称要御驾西征。众人非常惊讶,不明其意,因为渤海国在契丹东面,阿保机不急于报仇却去攻打西面。其中,只有耶律倍最先明白了父皇声东击西的真实用意,并乘机向父皇献上了攻取渤海国的计策。
公元926年2月17日,契丹在攻克渤海重镇扶余城(今吉林省农安县)后,阿保机想先清点城中的户籍和人口,耶律倍却进谏道:“如今刚刚得到扶余城就清点户籍,人民必定不会安分。如果现在乘着我军破竹之势,直接攻向渤海国的首都忽汗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则一定会攻克它。”阿保机听从了长子的建议,让他和耶律德光担任前锋,于2月23日夜间开始围攻忽汗城。 3日之后,渤海国末代国王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
征服渤海国后,阿保机将其改名为“东丹国”,以“甘露”为年号,采用“天、地、人”三才之典故,册封皇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并赐予其天子的冠冕。因为阿保机自己的尊号是“天皇帝”,皇后述律平是“地皇后”,这样就确立了耶律倍“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崇高地位。
但是,刚刚在草原上取得了重大战果的契丹人,还没有来得及充分享受胜利的喜悦,很快就陷入了危机四伏的尴尬境地:天显元年(926年)七月,阿保机在班师返回契丹的途中在没交代自己的身后事的情况下突然不幸病逝。在外的耶律倍接到父皇驾崩噩耗后,马上动身返辽,而母亲述律平已奉梓宫西还,弟弟耶律德光也已先到“行在”。兄弟二人的急速奔丧,意味着辽朝统治集团内部将要开展一场对皇位的争夺。
皇位的合法继承人――皇太子耶律倍汉化程度很深,尊孔尚儒,主张契丹全盘汉化,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术;而临朝称制、大权在握的述律平则奉行草原本位主义,主张维护契丹奴隶制度。她关注传统的草原经济,更关心契丹贵族的传统利益。对于汉臣和汉人的农业经济、文化,她会借用,但并不愿看到其势力过大而影响到契丹民族自身。
虽然以天、地、人皇的顺序来看,文武双全的皇太子耶律倍很有理由继承皇位。不过若论战功,却比其弟耶律德光稍逊一筹。而且在文化传统的考量中,耶律德光也更加符合母亲的心意。因此,此时摄掌辽朝军国大权,对皇位继承问题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述律平,果断地走上前台,用断腕指定了她心仪的继承人。
于是述律平亲自导演了一场众拥耶律德光的把戏:她来到大臣齐集的帐内,对文武百官说:“我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也都适合做皇帝,我不能决定由谁做皇帝,现在把选皇帝的权力交给你们,你们认为谁适合做皇帝就执谁的鞍辔。”文武百官都知道述律平的意图,争先恐后抢着执耶律德光的鞍辔,并欢呼“愿事德光皇帝”。
皇太子耶律倍洞悉了母亲的心思,无奈之下,只好“与群臣请于太后而让位焉”。率领群臣向述律平请命:“大元帅(德光)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属,宜主社稷。”主动要求将契丹皇位让给母亲喜爱的弟弟。
天显二年(927年)底,耶律德光即皇帝位,是为辽太宗。
耶律德光虽然如愿即位,可是他对哥哥耶律倍却并不放心。不仅对耶律倍实行了监视,更不断想方设法削弱他的东丹国的实力。为此,兄弟之间的关系恶化,矛盾进一步加深。
耶律倍的处境被后唐明宗李嗣源所知,出于政治目的,他派人持书密诏耶律倍。930年(天显五年),耶律倍带着自己心爱的妾室与珍藏的图书从辽东渡海投奔了后唐,自比“吴太伯”。当他在金州(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即将上船时,面对故国,悲愤满腔,在海边立了一块小木牌,上刻《海上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他把“大山”比作自己,“小山”比作二弟,寥寥几笔,勾勒出契丹皇室内部矛盾的尖锐。
耶律倍到达后唐后受到了热情地接待。后唐皇帝李嗣源以天子仪卫迎接,并赐姓东丹,名慕华。改瑞州(今江西高安)为怀化军,拜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后又赐姓李,赐姓名为李赞华,移镇滑州(今河南滑县),遥领虔州(今江西赣州)节度使。
虽身在异国,但耶律倍却常思念故乡和亲人。933年(天显八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病死,其子李从厚即位不到半年,就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杀死。耶律倍认为这是攻打后唐的极好时机,派人密报辽太宗,希望利用后唐内乱之际攻打后唐。耶律德光果然亲率大军南下,但他不是应耶律倍之邀,而是应石敬瑭之请。
936年(天显十一年),李从珂欲自焚,召耶律倍同焚,耶律倍不从,李从珂派壮士李彦绅杀害了耶律倍,时年38岁,洛阳一僧人把耶律倍的尸体收敛起来,暂时埋在一个荒山坡上。后来,辽太宗把耶律倍改葬在他生前喜爱的医巫闾山,谥号“文武元皇王”。
大同元年(947年),耶律倍长子耶律阮当了皇帝,追谥其父为“让国皇帝”,陵曰显陵。辽圣宗统和年间,改谥号为“文献”。1051年(重熙二十年),辽兴宗又增谥号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追谥两位王后“端顺”、“柔贞”。
作为契丹人,耶律倍免不了北方民族的豪爽直率,但由于长期接受汉文化的熏陶,他已变得外表宽让,一副忠厚长者的样子。他以太子身份失去国主地位,却不曾兴兵征战,最终投奔国外,很明显是受到了“吴太伯让国”的影响。他让位以后长期受到弟弟的压制与监视却少有怨言,与他通晓阴阳之术,受道家玄学影响有关。可以说,中原文化的侵染,使他在皇位的角逐中,抵制住了最高权力的诱惑,表现出罕见的隐忍与退让,最终做出了“让国”的选择。
在流亡后唐期间,耶律倍突然变得“刻急好杀”起来。据史书记载,耶律倍在后唐时有嗜饮人血的毛病,疯狂时甚至在姬妾臂上刺洞吸血。奴婢侍妾稍微犯了点儿小错,耶律倍就用火烫她们,甚至挖掉她们的眼睛。他的暴躁脾气把嫁给他的汉妻夏氏吓得魂飞魄散,为防丈夫的辣手,以至于她请求削发出家为尼。史家评论耶律倍这种两极分化的性格时认为,这很可能与他在自己祖国的不幸遭遇密切相关。
阿保机对三个儿子的评价是:“长巧而次成,,少不及矣”。从中可以看出耶律倍的灵巧,也显示出阿保机对耶律倍的喜爱。
《辽史·义宗倍传》最后的“论曰”,高度概括、评价了耶律倍的一生:
“自古新造之国,一传而太子让,岂易得哉?辽之义宗,可谓盛矣!然让而见疑,岂不兆于建元称制之际乎?斯则一时君臣昧于礼制之过也。束书浮海,寄迹他国,思亲不忘,问安不绝,其心甚有足谅者焉。观其始慕泰伯之贤而为远适之谋,终疾陈恒之恶而有请讨之举,志趣之卓,盖已见于早岁先祀孔子之言欤。善不令终,天道难诘,得非性卞嗜杀之所致也!虽然,终辽之代,贤圣继统,皆其子孙。至德之报,昭然在兹矣。”
此论点首先大力赞扬了耶律倍的“让国”行为,以及他的孝心和爱国热情,又说他之所以会有的这种义举,是因为他深谙孔孟之道,懂得“泰伯让国”的至德和儒家的忠孝之礼;然后对他的惨死表示了惋惜,并认为是他“嗜杀”所遭到的报应;最后说,他虽然有缺点,但他“让国”的义举感动了上天,使得他的子孙能够享有辽国的帝位。这种说法虽然有“因果报应”的思想,但对耶律倍来说,却不失为一种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