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分为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大部分,有孤鹤亭、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射圃、问梅槛、钗头凤碑、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1963年被确定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陆游曾在此留下著名诗篇《钗头凤》。词于壁间,极言"离索"之痛。唐琬见而和之,情意凄绝,不久抑郁而逝。晚年陆游数度访沈园,赋诗述怀。公元1192年重游沈园,又赋诗一首,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于石,读之怅然"。
沈园中孤鹤亭、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射圃、问梅槛、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依据历史面貌或沈园文化内涵所需要,被有序地分布在沈园三大区内,形成了“断云悲歌”、“诗境爱意”、“春波惊鸿”、“残壁遗恨”、“孤鹤哀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和“鹊桥传情”等十景。
沈园之夜是一个夜游景点,有“码头恭迎、市井夜市、开园仪式、诗境游园、乡饮酒礼、礼饼献瑞、开戏鸣锣”等具体活动情景。提供家丁恭候、宋币换购、管家迎客、侍女讲解、品饼饮酒、民乐伴奏、堂会表演七项服务。游客可以在参与了宋代大户人家的开园仪式后,在侍女陪同下游园,欣赏风情大戏,醉在花前月下、灯影酒香之中,感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与表妹唐琬凄美的爱情故事。欣赏堂会表演《沈园情》,感受浓郁的绍兴地方文化。
陆游纪念馆位于沈园古迹区南侧。由陆游史迹陈列(安丰堂)、碑廊、务观堂和雕塑等组成。馆内展出大量手迹、照片、画幅、善本、托拓片、实物模型等,反映了陆游爱国忧民和作为一代文豪的辉煌成就。展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爱国壮志;第二部分:爱乡赤子;第三部分:爱情悲歌。
双桂堂是一处仿宋建筑庭院,庭院建筑,屋宇两楹,古雅幽静。天井内植有两棵桂树,一棵金桂,一棵银桂,故称“双桂堂”。
葫芦池原名荷花池,但由于它的形状很像葫芦,所以民间就把它称为葫芦池。在1985年考古发掘时,在池的西侧发现了一条葫芦池的排洪沟。在排洪沟的同一地层发现了许多典型的宋代遗物。
孤鹤轩亦称“孤鹤哀鸣”处,是陆放翁的自喻。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因南宋朝廷昏庸,壮志难以实现,发出孤鹤的哀鸣,以孤鹤自喻,隐喻诗人在人生中痛失伴侣,事业上报国无门、爱民有罪、屡遭贬职的坎坷一生。亭内有“亭池”遗址,1985年考古发掘时在此发现唐亭阁和明代的假山、鱼池遗址。“孤鹤轩”匾额分为内外两块,内匾额由著名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谢稚柳题写,亭外由大康敬书。
六朝井亭是唐、五代、宋、明、清的亭阁、砖井、池塘和假山等建筑遗址多处,是沈园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六朝井亭”亭内有古井一口,此井亭中间可以望到天空,亭顶中空,可以使井承天露,象征诗人覆水欲收的意愿;中空“承天光”,解决雨水活性和采光,使人们从中体现向往婚姻光明自由的愿望。
断云石在沈园入口处,陆游曾写过诗句“断云幽梦事茫茫”,“断云”谐音“断缘”,此石中间断开,但依依不愿分离,向人们诉说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点明沈园的主题。
白天:8:00-17:00(16:30停止售票);
夜晚(沈园之夜):17:30-22:00
沈园(白天):40元,有半价票
沈园之夜A座138元,B座118元,C座80元;
绍兴古城13景点联票(仅含沈园白天,2日有效)120元,绍兴古城14景点联票(含沈园白天 沈园之夜,默认C座,3日有效)140元。
1.2米以下儿童、70周岁及以上老人凭证免费,1.2-1.4米儿童、学生、60-69周岁老人凭证半价(其中沈园之夜门票仅儿童享受优惠)。
沈园拥有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处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园林。古迹区内葫芦池与小山仍是宋代原物遗存,其余大多为在考古挖掘的基础上修复的;东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位于古迹区东侧,又被称为情侣园,尽显江南造园特色;南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位于古迹区南首,主要由沈园之夜演艺剧场和陆游纪念馆组成。
在布局上,沈园内部三个“园中之园”各自的景观组合均以水为景观主题。除南苑的务观堂、安丰堂等系纪念性景观,因而采用规则的中轴对称布局外,沈园的三个院落仍旧是自然式园林院落布局。同时,各园之间相互呼应,相互因借,创造出更美的画面和更多的情趣。
在自由式布局的基础上,各个院落的景物呈向内“聚合”态势的布置,即院落所有建筑都朝向水面,所有景物的安排也从高度上来看有一个从外向内跌落的趋势,这就是江南园林中以水体为中心的造园常用的“内向性”布局特点。
沈园在保证基本的园林活动空间外,水体、建筑、山体及植被(花木)进行了合理的配置。整个沈园之内建筑不多,满地绿荫,挖池堆山,栽松植竹,临池造轩,极为古朴。园林四要素的完美结合,相互协调,营造出咫尺山林的意境,突出了各苑的主题气氛。
水体作为沈园的景观主体,虽然总体面积较小,但在各苑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为了充分发挥水体景观的优势,在水面周围布置建筑、假山、游廊等,扩大了各苑水面的实际控制范围,增加了园林情致和乐趣。沈园之中对水面的处理有两种,即分散用水和集中用水。北苑和东苑属分散用水,将水面用不同的构筑物小品划分成几个水面,是从人的亲水性出发,合理利用苑内空旷地带,有着内在的联系;而南苑则属集中用水,水面分散程度不大,保持了整体统一的效果,景物分布于四周,合理地利用了园林死角。
“看与被看”的关系,一直是古典园林造景的一个重要环节,沈园中的建筑配置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园中建筑的配置很好地利用了大面积水体的特点,基本都处于一个比较好的观景位置,如冷翠亭、孤鹤轩以及琴台等;观景的同时,将自身作为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到点缀的作用。
沈园之中地面起伏较小,为了塑造山林静幽的意境,园中多处用了石景。东苑和南苑堆置了假山,不同的是东苑采用的是玲珑多孔的太湖石,山体小巧而秀气,象征了陆游与唐琬之爱的细腻多情;而南苑则是厚重硬直的黄色斧劈石,隐喻了陆游性格的直傲与不拘小节。二山各有特色,烘托了各苑的主题。
北苑中八咏楼楼南有假山两座,上有“闲云亭”及“明池”,此为全园最高点。
沈园共有68种植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藤本和水生植物各个类别。种植密度以东苑和北苑较大,主要用来对苑内空旷地带进行补充,弥补线路上建筑数量少而在立面和平面上形成的空隙;东苑还设置了一小块杉木林带,疏密相间,丰富了景深和立面景观。
沈园始建于南宋,建成之初占地在70多亩。因为沈园最初的主人姓沈,但具体名字已无从考证,所以称为“沈氏园”。
公元1151年,陆游与唐婉在沈园重逢,并作《钗头凤》。
约公元1199年,陆游再游沈园,作《沈园》两首。
公元1205年,陆游夜游沈园,作《十二月二日夜游沈氏亭园》。
元至清时期,经历多次变迁,曾更名“许氏园”。
绍兴解放之时,仅存一隅,约4.6亩。郭沫若先生1962年游历沈园时,仍是荒凉不堪,曾作《钗头凤》描写园中的景象。沈园门额“沈氏园”三字即为郭沫若1962年所题。
1963年3月11日,沈园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为修复沈园,对西侧7.2亩旧址进行考古,发现六朝古井、唐宋建筑、明代水池及瓦当、滴水,脊饰、湖石等遗迹、遗物。
1987、1994年两次扩建,全园占地恢复到18.5亩。园内新建了石碑坊、冷翠亭、六朝井亭、八咏楼、孤鹤轩、双桂堂、闲云亭、半壁亭、放翁桥等仿宋建筑,堆置了假山,栽植桃、梅、柳、竹,重修题词壁断垣,重镌陆游《钗头凤》词,使故园展现了原貌。
2001年5月,沈园增添新景,主要有陆游纪念馆、连理园、情侣园等三大部分,十多个景点,面积达57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