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主要作品:《遗山集》、《中州集》、《续夷坚志》等。
目录
元好问介绍

主要经历

家庭背景

元好问是北魏皇室后裔,郝经在《遗山先生墓铭》中说他“系出柘拔(拓跋)魏”。其先祖相继迁居洛阳、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等地。至元好问的曾祖父元春(一作椿)时,又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他的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著有《东岩集》。

游学四方

金章宗明昌元年七月八日(1190年8月10日),元好问诞生在忻州农村一个世代书香的士大夫家庭里。由于他的二叔和三叔都没有儿子,元好问的兄弟有三个,他又是第三。根于中国传统,他的叔父元格在他生后七个月时,就把他当做过继儿子,随即把他带到掖县县令任上。

据记载,元好问天资聪明,七岁就能写诗,被人誉为“神童”。他十一岁时,元格在冀州任职,元好问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兼知登闻鼓院路择的赏识,路择“爱其俊爽,教之为文”。十四岁时,元好问又师从陵川人郝晋卿,博通经史、淹贯百家。到元好问十七岁时,元格被罢去陵川县令之职,但为了儿子的学习,他仍继续住在陵川,直到元好问十九岁完成学业,才带全家离开陵川。

科场受挫

元好问从十六岁起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由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识免乡试”,他直接到并州参加府试,但榜上无名。此后在泰和八年(1208年)十九岁时,他又到长安参加府试,但这次又未中。

元好问二十一岁时返回故里,在离祠堂几十里外的定襄遗山读书,故而自号“遗山山人”。两年之后,蒙古大军突袭秀容,屠城十万余众,其兄元好古丧生。为避兵祸,元好问举家迁往河南福昌,后转徙登封。

卫绍王崇庆元年(1212年),元好问又到中都(今北京)第三次参加考试,仍未考中。这年正月,金朝三十万大军被蒙古击败,蒙古已逼近中都,路途的坎坷、国家的危机,加上考试的失败,使他的情绪非常低沉。

贞佑二年(1214年),蒙古兵围攻、金兵节节败退,金宣宗仓皇迁都南京,元好问于这年夏天赴汴京,准备将于秋天举行的考试。虽然考试又一次失败,但他却通过应试的机会,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诗歌创作极丰。其中《箕山》、《元鲁县琴台》等篇,深得时任礼部尚书的赵秉文赞赏,其文名震京师,被誉为“元才子”。但不久由于蒙古兵围攻,元好问不得不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下来。贞佑五年(1217年),二十八岁的元好问又赴京赶考,仍未成功。

坎坷仕途

兴定五年(1221年),三十二岁的元好问进士及第,因科场纠纷,被诬为“元氏党人”,便愤然不就选任。正大元年(1224年),到他三十五岁时,元好问又得到赵秉文等人的贡举,以考试优异得中科举。这次宏词科登第后,元好问才正式就选,被任为权国史院编修,留官汴京,但生活颇为清苦。

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年),三十六岁的元好问因不满冷官生活请长假回到了登封,期间撰写了一部重要著作《杜诗学》,内容包括杜甫的传志、年谱和唐朝以来评论杜诗的言论。

正大三年(1226年),元好问任河南镇平县令。次年,改官河南内乡县令。其后因母亲张氏身故,元好问丁忧闲居内乡白鹿原。又应邓州节度使移刺瑗之邀,赴任幕僚。不久,蒙古军攻陷凤翔,移刺瑗投降,元好问借机辞去幕府。

正大八年(1231年),元好问调任南阳县令,他在任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成绩斐然。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南阳县志》记载:“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

国亡被囚

此后不久,元好问赴京调金中央政府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此后又升任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官至翰林知制诰。

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军围汴京,元好问被围城中。金哀宗逃出京城,兵败卫州后逃往归德府。朝中无主,崔立率兵向蒙古请降献城。崔立投降蒙古后,胁迫朝臣为自己立碑歌功颂德,元好问、王若虚、刘祁等都被迫参加撰写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露碑》字迹,刻上碑文。

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五十四个中原秀士王若虚等,请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

金亡后,元好问随金朝大批官员被俘,并被押往山东聊城看管两年,后居住冠氏县。元好问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聊城等地,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行动也较为自由。

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

晚年生活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秋,因其诗文名气颇大,耶律楚材倾心接纳元好问。可五十岁的元好问已无意出仕为官,其年重回家乡隐居,并交友游历,潜心编纂著述。

元宪宗二年(1252年),元好问觐见“驻桓、抚间”的忽必烈。希望说服忽必烈尊信儒学,并请他为“儒教大宗师”,促使其任用儒士治国。

元宪宗七年九月四日(1257年10月12日),元好问在获鹿寓舍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主要作品

元好问学问深邃,著述宏富。据说他迄今流传下来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中州集》10卷,《唐诗鼓吹》10卷,《遗山乐府》(又名《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此外还有《遗山诗集》《乐府》《续夷坚志》等。传世《遗山先生文集》、《元遗山先生全集》(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

另有已经散佚的著作多种:《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

类型

部分作品

《石岭关所见》《梁园春》《过晋阳故城书事》《老树》《秋怀》《西园》《家山归梦图》《昆阳》《野菊座主闲闲公命作》《赤壁图》《饮酒》《后饮酒》《南溪》《颍亭留别》《少室南原》《颍亭》《梁县道中》《横波亭》《宿菊潭》《张主簿草堂赋大雨》《别程女》《长寿山居元夕》《山居》《范宽秦川图》《被檄夜赴邓州幕府》《邓州城楼》《岐阳三首》《雨后丹凤门登眺》《李屏山挽章》《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眼中》《俳体雪香亭杂咏》《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癸巳五月三日北渡》《即事》《喜彦深过聊城》《秋夜》《十二月六日》《梦归》《甲午除夜》《学东坡移居》《泛舟大明湖》《游黄华山》《卫州感事》《羊肠坂》《出东平》《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外家南寺》《东山》《九日读书山》《杏花二首》《雁门道中书所见》《出都二首》《洛阳》《自题中州集后》《客意》《种松》《镇州与文举百一饮》《壬子寒食》《台山杂吟》《出都》

《摸鱼儿·雁丘词》《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木兰花慢·游三台》《玉漏迟壬辰围城中,有怀浙江别业》《石州慢·赴召史馆》等

散曲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二首)、《后庭花破子》(二首)、《喜春来·春宴》(四首)、《小圣乐·骤雨打新荷》等

诗词理论

《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论诗三十首》

史记

《壬辰杂编》《中州集》

文集

《遗山先生文集》《元遗山先生全集》

(作品参考资料:来自郝树侯《元好问传》及唐圭璋《全金元词》等)

贡献影响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这些诗是在金朝灭亡前后写出的,主要有《歧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车狩后即事》五首、《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续小娘歌》十首等。

这些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现实,具有诗史的意义。元好问的“丧乱诗”就艺术上的概括力和情感上的真挚性来说,是杜甫以后少有的。但他不像杜甫那样对国家的复兴还抱有希望,他是既绝望而又不甘心,郁结的感情爆发为悲歌,感染力是很强烈的,并且这些“丧乱诗”又掀起了杜甫之后的现实主义诗风的又一高潮。比如《歧阳》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歧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再比如《癸巳五月三日北渡》“道傍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笔笔皆为血泪,字字饱含悲愤。正如清代大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题遗山诗》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正是山河的破碎,诗人的忧患,才造就了这些旷世之作。

当然,元好问还有为数不少的写景诗,这类诗的总体风格是豪壮、清雅、不事雕琢,有很多名句。比如《游黄华山》“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雷公怒击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诗人以大气磅礴、力度千钧的笔势,写出了黄华山瀑布的奇观,给人以雄壮豪放的感受。此外,元好问在晚期还写有一些题画诗,这类诗短小精炼、意境深远,往往是借题发挥,耐人品味,充分地衬托了画作的内涵。比如《秋江晓发图》“百转羊肠挽不前,旃车辘辘共流年。画图羡杀扁舟好,万里清江万里天。”由诗中可以看出,画的内容是秋江无际、扁舟晓发,但诗人只把这种画面作为引子,而把道路艰难、世路艰难作为咏叹的真正对象,使得画图的意境和内涵都扩展了许多。

元好问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他在临终之时嘱咐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只题七个字“诗人元好问之墓”,足见他对自己诗歌创作的重视与肯定。他对自己的诗才极为自信,有着与杜甫相提并论的傲气,有过“诗狂他日笑遗山,饭颗不妨嘲杜甫”诗句。

此外,他又是一位高明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论诗三首》、《论诗三十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校笠泽丛书后记》等,几乎概括了汉朝以来的各种诗歌风格与重要诗人,所有的点评都浓缩在七言诗句之中,不仅点评准确而且文采斐然,“以诗论诗”再继杜甫风范。

他提倡“自然”,主张情性之“真”;倡导雄劲豪放的诗风提倡性灵、神韵、格调的兼容;主张李、杜并列;提倡多元继承的诗风;还提出许多写作时的技巧原则,反对生硬晦涩,乱排典故,做学问要“真积力久”等等,都是他几十年亲身实践得来的结晶,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元好问留下词377首,是金代作品最多的词人。元好问词的内容不及其诗内容广大,但在金词坛却是题材最丰富的一家,艺术上以苏轼、辛弃疾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抒怀、咏史、山水、田园、言情、咏物、赠别、酬答、吊古伤时,无历不控。

作为金词坛现实主义词人,他的词笔首先是面向现实的。有“兵尘万里,家书三月,无言强首。几许光阴,几回欢聚,长教分手。料婆婆挂械多应笑我,慌仲队金城柳。”

元好问多作怀古词,形式以长调为主,奇慨遥深,如《木兰花慢》“渺涨江东下”。田园词则往往表现出恬谈、闲适的情趣。描绘山河壮丽、抒发爱国豪情,是遗山词一个重要内容,如遗山代表作《水调歇头·赋三门律》等。

元好问的水词之所以能如笔下山水那样顶天立地,在于它不仅是雄浑的山水画眷更有寄慨、壮思、理想自画卷中选出。即如此首下闻纯为感慨,词之内涵亦因此而深化。在词文上,元好问的爱情词是别具一格的,如其著名的《雁丘词》等。

小说

元好问还写过小说,所著志怪短篇小说《续夷坚志》四卷二百零二篇,其中除四篇有目无文和一篇内容残缺者外,实有一百九十七篇。从《续夷坚志》和元好问的其他诗文中,我们发现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受《列子》的影响相当大。他的《续夷坚志》的书名,与其说是仿南宋洪迈的《夷坚志》,倒不如说直接取之于《列子·汤问篇》的“夷坚闻而志之”一语更确切些。他继承和学习了《列子》、《搜神记》和唐代传奇、南宋《夷坚志》的志怪搜奇的传统。这书的大部分篇幅虽然也是荒诞不经的东西,但元好问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宣扬有神论、天命论,而是也如《中州集》一样,在于以小说存史和鞭笞社会的丑恶现象。元人朱方石在《续夷坚志》跋中说“《续夷坚志》乃遗山先生当中原陆沉之时,皆耳闻目见之事,非若洪景卢(即洪迈)演史寓言也。其劝善戒恶不为无补,吾知起善推广之心,即遗山之心也”。此书记载自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年)至蒙古国蒙哥汗(元宪宗)元年(1251年)之间的种种传闻故实。内容除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者之外,还有不少是关于地理、历史、文物、医学、天文、艺术等的记载,于理解金元时代的实际情况很有裨益。如《王增寿外力》,记金代“括田”、“签军黟”等弊政外,还有“括驼”,印证了《金史》的记载。《戴十妻梁氏》则记述蒙古统治集团的横暴恣肆。其他如《天裂》、《汤盘周鼎》、《救熏死》、《背疽方二》、《骈胎》、《测影》、《镜辨》、《驴腹异物》、《古钱》、《吕氏所记古印章》、《古鼎》、《泗州题壁词》,《稻画》、《华陀贴》等篇目,均有补于文、史及自然科学、艺术的研究。

散曲

元好问所撰散曲,今仅存九首,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具有开创性。元好问创制的《骤雨打新荷》散曲,元韧曾广为流传,为元散曲家赵孟頫等人所激赏。《陶南村倔耕录》曾云:’“《小圣乐》乃(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而名妓多歌之,借以为《骤雨打新荷》者是也。”元好问是善于创制新曲的,《古今词话顶好问》条引《金源言行录阳:“有《锦机集》,其《三望子》,则《小圣乐》、《松液凝空》皆自制曲也。”如《三奠》曲自元好问创作后,刘秉忠、王恽等人曾依格填作。可见元好问就北曲而言,正是行家里手,自成一家。故《太和正音剧评》述元独家创作,谓:元遗山之词如穷星孤松,列元好问于元散曲名家之列。

史学

元好问目睹亲历金朝的衰亡和蒙古灭金的全过程,又从政多年,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时刻关注着金国的命运和金国史迹的保存。

当金如败亡前夕,他就向当政者建议用女真文小字写一部金史,但未能如愿,他就私下编撰了一部《壬辰杂编》。

金朝灭亡后,元好问抱着“国亡史兴,己所当任”的爱国信念,决心以自己一人之力修一部金史,并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多年的奔波,他积累了相当多的金朝君臣遗言往行的资料上百万字,后称“金源君臣言行录”。他抱着“以诗存史”的目的,编成《中州集》。这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里面不仅收录他所知道的金期一代已故或未仕于蒙古国的诗人词客、包括金朝两位皇帝及诸大臣以至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其中诗2001首,词115首),而且为每位作者共二百五十余人写了小传,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空白。

《金史·艺文传》就是以《中州集》为蓝本写成的,后来《全金诗》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增补而成。同时,《中州集》也为金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可惜,正当他满怀信心地说只需破费三数月功夫,查阅抄录了《金实录》上的有关内容,即可着手《金史》的著述时,他的一个朋友却从中作梗,未能得在蒙古万户、汉军首领张柔处见到金实录,以致功亏一篑,使他抱恨以殁。元好问生前虽然未能实现自己修成金史的愿望,但他所收集的这些资料,却为元代修宋、辽、金史,以至明朝修元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为修金史奠定了基础。元好问尊重史实,不阿时俗,秉笔直书,所以后代学者一致认为,《金史》与元好问关系密切,《四库全书总目》称“多本其所著”。此外,元好问的这种国亡修史的作法,也多为后人所仿效。

人物评价

元代文学家徐世隆说他:“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新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

元代文学家李冶更誉其为“二李(李白、李邕)后身”。

元代政治家脱脱主修《金史》:“①为文有绳尺,备众体。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沈郁。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其长短句,揄扬新声,以写恩怨者又数百篇。兵后,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四方碑板铭志,尽趋其门。”“②王庭筠、党怀英、元好问自足知名异代。”

清代张景星《阮诗别裁序》谓:“遗山未尝仕元,而巨手开先,冠绝于时,固不必言。”

清代顾嗣立《元诗选》:“先生天才清赡,邃婉高古,沈郁太和,力出意外。巧缛而不见斧凿,新丽而绝去浮靡。杂弄金碧,糅饰丹素,奇芬异彩,动荡心魄。以五言为雅正,而出奇于长句。杂言乐府不用古题,新意特出。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晚年尤以著作自娱。……自中原板荡,风雅道衰。汴京之亡,故老都尽。先生蔚为一代宗工,以文章独步者几三十年。由是学者知所指归,作为诗文,皆有法度。百年以还,名家辈出。别裁伪体,溯流穷源,论者以先生为标准,不亦宜乎!”

清代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评:“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南渡宋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

近代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一时称者以其诗直配苏黄;而文则不使奇字,新之又新;不用晦事,深之又深;但见其巧,不见其拙;但见其易,不见其难。东坡之后,继以元子,可也。然好问诗文,非东坡之流亚也;盖志不在东坡之快利,而出以重缓;又不为山谷之生拗,而力求弘润;沉着痛快,固不仅浩浩直达,如赵秉文、王若虚之为苏轼者也。文为韩愈之排(阙),而无其妥帖。诗得杜甫之沉郁,而逊其渊永。“

近现代缪钺《元遗山年谱汇纂》:“金自大定、明昌以还,文风蔚起,遂于末造笃生遗山,卓为一代宗匠。其诗嗣响子美,方轨放翁,古文浑雅,乐府疏快,国亡以文献自任。所著《壬辰杂编》虽失传,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书,故独称雅正。诗文史学,萃于一身,非第元明之后无与颉颃,两汉以来,固不数数觏也。”

元好问相关榜单
山西十大文人墨客有哪些 山西历史上最有名的文人盘点
山西十大文人名单如下:司马光、王维、王勃、温庭筠、郭璞、罗贯中、宋之问、王昌龄、郑光祖、元好问,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讽刺人性的语句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如果您想了解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鲁迅先生讽刺人性的语句、鲁迅先生一生有几个妻子、鲁迅为什么要改自己名字、鲁迅为什么移出教科书、鲁迅为什么到日本去留学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怎么样了
司马迁写完《史记》后,并没有记载其后续的情况,关于其结局,存在多种猜测。如果您想了解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怎么样了、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写入本纪、司马迁为什么要为李陵将军辩护、司马迁为什么受宫刑、司马迁为什么入狱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仓颉为什么能造出汉字 仓颉为什么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如果您想了解仓颉为什么能造出汉字、仓颉为什么被尊奉为文祖仓颉、仓颉为什么叫仓颉、仓颉为什么是四只眼睛、仓颉为什么想发明新的记事方法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水浒传》 施耐庵为什么丑化姓潘的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并没有把女人写得都不堪,比如扈三娘、孙二娘等都是有勇有谋的女性形象。如果您想了解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水浒传》、施耐庵为什么丑化姓潘的、施耐庵为什么不写方腊、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招安、施耐庵为什么喜欢武松、施耐庵为什么把女人都写的那么不堪、施耐庵为什么把人都写死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林徽因为什么不是民国四大才女 林徽因为什么没有嫁给徐志摩
林徽因被称为“先生”主要是因为她在建筑学上的杰出成就和为中国建筑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如果您想了解林徽因为什么不是民国四大才女、林徽因为什么没有嫁给徐志摩、林徽因为什么只活了51岁、林徽因为什么会让男人着迷、林徽因为什么称之为先生、林徽因为什么要改名、林徽因为什么会学建筑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季羡林为什么六岁离家 季羡林为什么不回老家
季羡林六岁离家,主要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变故。如果您想了解季羡林为什么六岁离家、季羡林为什么不回老家、季羡林为什么自己掏钱买600本《留德十年》、季羡林为什么要写牛棚杂志、季羡林为什么写《一条老狗》、季羡林为什么会那么多语言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南怀瑾为什么到台湾 南怀瑾为什么要娶二房
南怀瑾到台湾的原因是因为他当时在大陆的处境变得困难,于是他选择避居台湾。如果您想了解南怀瑾为什么到台湾、南怀瑾为什么要娶二房、南怀瑾为什么不提倡站桩、南怀瑾为什么不建议读易经、南怀瑾为什么会有中阴身、南怀瑾为什么吃那么少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孔子为什么姓子
孔子恶紫夺朱,主要是因为厌恶紫色这种邪能乱正的颜色,厌恶用郑声、利口等偏离正统的事物来颠覆国家。如果您想了解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孔子为什么姓子、孔子为什么最喜欢颜回、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孔子为什么叫孔老二、孔子为什么会恶紫夺朱、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也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曹雪芹为什么没写完红楼梦 曹雪芹为什么被抄家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曹雪芹仍坚持创作《红楼梦》。这种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让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成功。如果您想了解曹雪芹为什么没写完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被抄家、曹雪芹为什么能写出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不考科举、曹雪芹为什么是女名、曹雪芹为什么号雪芹、曹雪芹为什么不能重振家族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朱熹为什么会遭到后世的谩骂 朱熹为什么晚节不保
朱熹作为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您想了解朱熹为什么会遭到后世的谩骂、朱熹为什么晚节不保、朱熹为什么被说为是历史上最无耻的伪君子、朱熹为什么被称为理学的集大成者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王实甫为什么不是元曲四大家 王实甫为什么写西厢记
王实甫被称为花间美人,是因为他的杂剧作品注重遣词造句,音律优美,语言生动,文辞绮丽,给人以花间美人般的感觉。如果您想了解王实甫为什么不是元曲四大家、王实甫为什么写西厢记、王实甫为什么被称为花间美人、王实甫为什么改编莺莺传、王实甫为什么被称为文采派代表人物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曾国藩为什么是半个圣人 曾国藩为什么叫曾剃头
曾国藩被称为半个圣人,是因为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但他的成就和贡献并不完全符合圣人标准。如果您想了解曾国藩为什么是半个圣人、曾国藩为什么叫曾剃头、曾国藩为什么不推翻清朝、曾国藩为什么要屠城、曾国藩为什么没有封王、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为什么恨洪秀全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白朴为什么写梧桐雨 白朴为什么拒绝出仕
白朴之所以被评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是因为他描写的爱情故事,与同领域人相比,语言雍雅华贵,绚丽多彩。如果您想了解白朴为什么写梧桐雨、白朴为什么拒绝出仕、白朴为什么号兰谷、白朴为什么要写墙头马上、白朴为什么要改编白居易诗词、白朴为什么被评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岳飞为什么是民族英雄
岳飞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在抗金战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成就。如果您想了解岳飞为什么必须死、岳飞为什么是民族英雄、岳飞为什么不反抗、岳飞为什么叫鄂王、岳飞为什么被取消民族英雄、岳飞为什么字鹏举、岳飞为什么又叫武穆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关汉卿为什么写窦娥冤 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在西方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您想了解关汉卿为什么写窦娥冤、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为什么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梨园领袖、关汉卿为什么伟大、关汉卿为什么被杀、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本色派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世界十大文豪排名 世界著名文学家排行榜 世界文坛泰斗有哪些
世界十大文豪名单如下:荷马(诗人)、歌德、但丁、维克多·雨果、威廉·莎士比亚、拜伦、鲁迅、托尔斯泰、泰戈尔、马克西姆·高尔基,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当代十大诗人 中国当代诗人排名 中国当代最杰出诗人有哪些
中国当代十大诗人名单如下:洛夫、卞之琳、余光中、郭路生、厉声教、席慕蓉、汪国真、舒婷、北岛、顾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 近现代诗人排行榜 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名单如下:黄遵宪、柳亚子、秋瑾、徐志摩、林徽因、闻一多、戴望舒、冯至、李金发、艾青,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现代十大文学家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排名 现代文学十大家都有谁
中国现代十大文学家名单如下:郭沫若、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曹禺、朱自清、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 中国历史上文学家排名 古代杰出文学家盘点
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名单如下:司马迁、屈原、庄子、班固、曹植、陶渊明、韩愈、杜甫、李白、苏轼,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初中语文必背的十大古代词人 中考必考诗人盘点 中学重点诗词作者有哪些
中考十大必背的古代诗人名单如下:陶渊明、王维、王勃、李白、李贺、杜甫、柳永、苏轼、杜牧、李商隐,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写诗最多的诗人TOP10 古代诗人写诗数量排名 现存诗作最多的是谁
写诗最多的诗人TOP10名单如下:爱新觉罗·弘历、杨万里、陆游、刘克庄、白居易、赵蕃、苏轼、梅尧臣、方回、黄庭坚,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元代诗人排名前十 元朝诗人代表人物 代著名诗人排行榜
元代诗人排名前十名单如下:王冕、马致远、虞集、揭傒斯、杨载、杨维桢、范梈、耶律楚材、张养浩、黄溍,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宋代诗人排名前十 宋代诗人排名 宋朝十大著名诗人
宋代诗人排名前十名单如下:苏轼、黄庭坚、陆游、王安石、欧阳修、文天祥、范成大、杨万里、梅尧臣、陈师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唐代诗人排名前十 唐代著名诗人排名 唐朝十大诗人排行榜
唐朝十大著名诗人名单如下: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维、刘禹锡、李商隐、杜牧、李贺、王昌龄,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 古代文人居士大全 号居士的诗人有哪些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名单如下:李清照(易安居士)、苏轼(东坡居士)、李白(青莲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范成大(石湖居士)、朱淑真(幽栖居士)、唐寅(六如居士)、蒲松龄(柳泉居士)、王安石(半山居士),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盘点南宋四大家 南宋中兴四大家分别是哪四位
南宋四大家名单如下: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姜夔、陈与义,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汉赋四大家 中国汉赋史上的代表人物 司马相如上榜
汉赋四大家名单如下: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最为著名的散文家 耳熟能详的唐宋文人
唐宋八大家名单如下: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国学大师 国学大师排名榜 中国的学界泰斗有哪些
中国十大国学大师名单如下: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冯友兰、钱钟书、陈寅恪、黄侃、辜鸿铭、刘师培、钱穆,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作家
  • 诗人
  • 翻译家
  • 国学大师
  • 学者
  • 元曲家
  • 艺术家
  • 演说家
  • 才女
  • 才子
  • 茶学家
  • 经济学家
  • 设计师
  • 管理学家
  • 谋士
  • 科学家
  • 美食家
  • 富豪人物
  • 明星艺人
  • 文人
  • 文化名人
  • 热门文章
  • 四川十大文人
  • 山东十大文人
  • 写诗最多的诗人TOP10
  • 福建十大文人
  • 江西十大文人
  •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
  • 宋代诗人前十
  • 新疆十大文人
  • 成都十大文人
  • 中国当代十大诗人
  • 中国现代十大文学家
  • 重庆十大文人
  • 唐代诗人前十
  • 江苏十大文人
  • 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
  • 热门词条
  • 1
    李开先
  • 2
    野利任荣
  • 3
    吴道行
  • 4
    袁绍姗
  • 5
    张顺富
  • 6
    李远
  • 7
    路遥
  • 8
    秦观
  • 9
    巴·布林贝赫
  • 10
    尤袤
  • 11
    李清照
  • 12
    姚鼐
  • 13
    来知德
  • 14
    吴芳吉
  • 15
    张凤九
  • 16
    张元济
  • 17
    刘翼明
  • 18
    加拉力钉拜克热木
  • 19
    萧军
  • 20
    史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