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第一代“三国志”上市,该游戏一经上市就好评如潮,拿下了当年日本BHS大赏第一名及最受读者欢迎产品奖。
1989年12月,《三国志Ⅱ》问世,但是这一代却并没有比第一代取得更大的成功。
1993年,《三国志Ⅲ》发售,这是整个三国志系列代表作之一,比之前两代有天壤之别,这一代奠定三国志系列游戏其特有的内政和战争两套系统的特色,逐渐走向成熟。
在三代推出不久,1994年光荣公司迅速推出了《三国志Ⅳ》。该作品在很多方面有所创新,引入投石器、连弩等工具。到了1995年,光荣又推出了《三国志Ⅴ》,这成为DOS平台下三国志游戏的巅峰之作,该款游戏无论画面还是可玩性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由此一举占领了当时回合制策略游戏的主要市场。
自《三国志Ⅴ》以后,光荣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关于当时新出品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编程,另一个则是关于游戏本身的可玩性遭到质疑。
《三国志Ⅵ》正是光荣面对这两个问题所作的回应,从界面上可以看出,光荣编程人员对Windows系统的了解:不仅BUG很少,并且在Windows集成菜单中增加了许多原本在游戏中就存在的菜单选项,虽然这个措施有画蛇添足的嫌疑,但光荣却把它保留下来,延续到三国志的三个外传(三国志英杰传、三国志孔明传与三国志曹操传)中。另外,《三国志Ⅵ》开始引入大量史实与虚构剧情,摆脱了以往游戏中的三国人物描写苍白的现象,注入全新的活力。
2000年,《三国志Ⅶ》正式发售,光荣在制作该游戏时,引入了另一系列游戏《太阁立志传》的人物培养功能,着重以“人”的视角进行游戏,并且在画质、音乐上也有了飞跃,其下一代《三国志Ⅷ》也延续了这一发展途径,成为三国志系列中两款有别于其他系列的亮点。但这种改进似乎引起了两极分化:一部分太阁立志传的玩家注意到三国志Ⅶ、Ⅷ的出现,成为三国志系列的新玩家群体;但这也导致传统派玩家的不满,他们认为三国志系列应该把重心放在战争与外交策略上,而不是人物的培养。鉴于这种局面,光荣最终回归了传统视角,以战争为主要功用,将人物养成大幅度删减,这体现在《三国志Ⅸ》中。
与此同时,由于电脑立体显卡和电视游戏机的三维画面大大改进,光荣也推出《三国无双》系列,以三维及格斗模式推出,宣称让玩家一尝以一敌百,百万军中突围的畅快感,开辟了公司新的游戏类型。
至到《三国志Ⅹ》,游戏的运作方式变回为人物养成类游戏。同时引入了文官的“辩论”战斗模式。
《三国志11》与三国志Ⅸ类似,整个中国以一幅地图表示。另外在制图中亦大幅强化,使用水墨画立体构图的方式展现中国疆域的山河壮丽,是三国志系列中画面突破最大的一款。该作品也借鉴了光荣另一系列作品《信长之野望·天下创世》和《信长之野望·革新》的某些要素。这亦是三国志系列首次走出二维界面,于地图、场境、舌战和单挑情节中首次用到三维构图。而且部分人物模组造型是从三国无双中的造型为蓝本,再“正常化”(如周泰的三维模型中的面部就是来自真三国无双4)而成的。
在《三国志11》推出6年后的《三国志12》,系统上与前一代不同。首先舍弃了大地图系统,改采切换画面。另外战斗也是分隔画面,不采大地图战斗形式(10代为兼具大小地图、11代为仅大地图)。此外,12代比较特别是增加了“秘策”,并且增加了部分武将的特殊技能,如吕布的“人中吕布”、曹操的“魏武之强”及关羽的“千里行”等。在人物造型上,修改较为细腻,但是基本造型已经确定,与《三国志11》相似,没有太大改变。整体来说,《三国志12》界面上比较接近信长之野望系列中的《天下创世》,与《三国志11》不同。此外,本作不能进行军粮交易,是模拟游戏系列中少见的。
2017年3月29日,光荣特库摩针对移动平台推出的手机游戏《三国志:军团》已登陆了安卓平台,游戏也即将登陆iOS平台。
1、武将可以作为游戏主角参加,使三国志VII的玩法更加丰富。一改以往三国志游戏玩者只能饰演君主的玩法,你可以单独挑选一位一般武将来玩,O人物比以往又有增加,共有三国志武将520名 登录武将100名=620名武将加入三国志。
2、武将身份的转化。本游戏中人物的身份有“君主、军师、太守、一般和在野”,不同的身份在行动中有不同的,信息来源和不同的游戏指令。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游戏目的,如军师是为了辅助君主平天下;太守是培养地方势力以图日后称王;在野武将为了给明君赏识,发展自己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