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文化馆前身是界首县民众教育馆,成立于一九四八年,一九五三年更名为界首县文化馆,1989界首县撤县复市,更名为界首市文化馆。2011年被文化部评为二级馆,现以被评为国家一级馆。界首市文化馆位于界首市东城区胜利东路,建筑面积5040平方米,于2009年12月30日正式启用。设有办公室、艺术股、创作室、非遗班。活动室有民俗传习所、非遗保护中心、棋牌室、老年活动室、艺术培训室、科技制作室、多功能厅、智慧园、舞蹈室、室外活动场等所,宣传橱窗18米,LED电子屏12米,常年对外免费开放,年接待群众达60000多人次。
多年来,界首市文化馆在市文广新局的领导下,遵循公益性的办馆宗旨,贯彻“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积极弘扬主旋律,立足全市、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50余次,群众参与达8万余人。其中,由文化馆多年来参与承办和举办的全市春节传统群众文化活动、节庆性文艺晚会、风筝节、苗湖书会、梨花书会、樱花书会、石榴花艺术节、游园艺术节等各类活动,已在省内外颇具影响,获得了较好的“品牌”效应。 砖集 “杜鹃花”工程点、文化大院、颍南文化一条街等基层文化站点,常年坚持面向社会,服务基层,积极开展各类艺术活动,促进了我市社会艺术交流与合作。“非遗”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很大进展。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界首书会分别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界首渔鼓、扁担戏、大黄庙会、界首刺绣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界首剪纸、斗鸡会、年画等十个项目被列为阜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制作室:负责剪纸、花灯、图板等群众文化活动所需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制作。
民俗传习所: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担任讲师,为广大民俗爱好者及中小学生开办庙会班、民俗班、年画班、彩陶班、渔鼓班、剪纸班等各类“非遗”培训班,培养新一代“非遗”传承人,进一步推广本地区源源流长的民俗文化,推动我市“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调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理论研究;搜集、整理、保护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申报工作;负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与相关部门的联络、协调工作。
棋牌室:提供各种棋类、扑克和麻将娱乐用具,本着“文明娱乐,增进技艺”的宗旨,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欢乐和谐的娱乐竞技环境。
老年活动室:为我市老年朋友提供曲艺交流、文体娱乐、休闲谈心、阅览学习、书法绘画等活动场所。丰富全市老年朋友的文化生活,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艺术培训班:开办美术、绘画、舞蹈、二胡、少儿拉丁舞等各类艺术培训班,培养艺术人才,提高综合素质,为活跃我市的青少年文化生活奠定了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