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占地2500余亩,馆藏纸质图书194.78万册,电子图书近82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3个。标本馆藏有各类标本50余万份,是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公众教育基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和“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基地”、云南省社科联“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云南省林草科普基地。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十佳大学、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截至2023年3月,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958人,硕士研究生3798人,博士研究生189人。
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架构,现设有林学院(亚太林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园林园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湿地学院、数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博物馆、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干部学院)、国际学院等21个教学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现设有本科专业83个,中外合作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0个,其中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4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19项。获批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500余项(含产学研项目52项),获省部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2个。“林学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南林业大学——楚雄市林业局紫金山林场理科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3项。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含参与1项)。云南省首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云南省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学校创业园被评为省级青年创业示范园,林科类校园创业平台被认定为省级校园创业平台,是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学校被评为云南省省级创新创业学院、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云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云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先进集体、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6个、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院省校合作咨询共建学科2个,A类高峰学科1个、B类高峰学科2个、B类高峰学科优势特色研究方向1个,A类高原学科2个。2022年获批云南省重点支持建设一流学科3个、特色学科建设计划4个、新学科培育计划1个。学校植物与动物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西南林业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
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高校,经过多年发展,构建了从本科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到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博士后研究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农林经济管理等涉林学科为特色,林理融合、林工融合、林文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院校。
第一章 校名 校址 办学层次 办学性质和颁发证书
第一条 全称:西南林业大学。
第二条 学校国标代码:10677。
第三条 校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龙寺300号。
第四条 办学层次:具有招收博士、硕士和本科等多层次学历教育资格。
第五条 办学类型:国家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第六条 颁发证书:合格毕业生颁发西南林业大学毕业证书,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学位证书。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七条 学校成立由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教育部和云南省有关招生工作政策,领导招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审议、决策本科招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 教务处招生办公室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本科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学校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九条 学校纪检监察机构负责全程监督本科招生各项工作。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十条 学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人才培养、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统筹考虑省(直辖市、自治区)生源情况、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区域协调发展及国家重点支持政策、历年计划因素,综合确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第十一条 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考试管理部门公布为准。
第十二条 学校按照教育部规定确定预留计划数为10个,主要用于调节各地上线生源的不平衡,优先向生源数量相对较多的省份倾斜。预留计划的使用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决定。
第四章 录取工作
招生录取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的招生政策,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具体的录取原则是:
第十三条 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生源情况和招生计划确定调档比例,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各省公布计划的105%。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各省公布计划的120%。
第十四条 专业录取按分数优先原则,根据考生投档成绩及专业志愿顺序录取专业,不设专业级差。若考生投档分数相同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确定的同分排序规则执行。对于专业志愿不能满足的考生,服从专业调剂者,按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到未录满的专业,不服从调剂者,予以退档。
第十五条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专业只录取填报有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专业志愿的考生。其余专业志愿虽服从专业调剂,但原则上不调剂至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专业。
第十六条 高考综合改革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招生机构公布的信息为准。
第十七条 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第十八条 外语语种要求:英语、商务英语专业仅招收英语语种考生,法语专业仅招收英语和法语语种考生,其他专业考生外语语种不限。除中俄合作办学的专业外,新生入学后主要以英语实施外语教学。
第十九条 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其文化和专业考试成绩均达到生源地省级招生管理部门划定的投档线者,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若专业分相同,则按文化总成绩(含照顾分)超出该批次文化总成绩最低控制线的分值从高到低排序;若超出该批次文化总成绩最低控制线的分值相同,则按照顾加分分值排序(优先录取照顾加分分值较低考生);若照顾加分分值相同,则按语文、数学、综合、外语各项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逐项比较,并按比较结果排列出先后顺序;若所有科目分值都相同,则按同分数考生处理。
第二十条 艺术类录取按西南林业大学2024年艺术类招生章程和招生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学校执行教育部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部门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规定。
第二十二条 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录取期间,计划调整按程序报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执行。
第二十四条 学校已建立健全资助体系及相应的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奖、助、贷、勤、减、免、补等。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学生入校就读后可根据自身条件申请相应的资助。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同学可申请国家、省政府及校级各类奖助学金。
第二十五条 收费标准:各专业收费标准按学校在云南省发改委备案的学费标准执行。
第五章 招生办公室地址及联系方式
第二十六条 学校招生办公室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龙寺300号学生事务中心202-2室
第二十七条 邮政编码:650224
第二十八条 电话及传真:0871-63863101(兼传真)
第二十九条 监督举报电话:0871-63863035
第三十条 网址:http://zb.swfu.edu.cn
第三十一条 电子邮件地址:zb@swfu.edu.cn
第六章 其他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若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为准。
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由西南林业大学教务处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章更新于2024年5月,最新章程以官网为准。
学校获批成立林业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云南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及林权制度研究基地。有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检验检测中心1个、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个、创新联盟3个。有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个、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2个。有院士工作站5个、专家工作站10个。有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3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6个、昆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昆明市国际研发中心1个。设有中国林学会国家公园分会、中国林学会古树名木分会、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发展促进会。有各级各类自然科学类创新团队2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4个、研究基地1个、智库2个,社科普及基地2个。2010年至今先后荣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0项。2023年荣获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办有《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学校立足特色学科、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在非洲马里共建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各1所,孔子课堂获全球先进孔子课堂奖,孔子课堂外方负责人获首批“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获批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林学院合作共建亚太林学院;通过各类留学项目选派优秀师生赴外学习深造,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学校外籍专家曾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云南省政府“彩云奖”及云南省科学技术合作奖。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地方高校新建基地。留学生生源国覆盖五大洲20余国,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留学生及非学历留学生。学校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亚太森林组织昆明中心,连续数年面向南亚、东南亚、南太平洋岛国等27个经济体举办国际培训班,培训林业中高级官员和科研人员百余名。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普洱市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办学起源于1938年的云南大学森林系。
1938年,云南大学增设农学院并设森林系。
1946年冬,云南大学农学院迁回云南大学本部旧址——原农新村(现称)。
1958年,云南大学的农学、林学两系分出,单独成立昆明农林学院,并增设森林工业系,院址在昆明市北郊黑龙潭。
1960年,在林学与森林工业两系的基础上建成云南林学院。
1962年,云南林学院下马,又与农学院合并为昆明农林学院。
1969年夏,昆明农林学院迁到云南省宾川县;同年冬,昆明农林学院的农学、林学、畜牧三个系迁往寻甸,与云南农业大学合并。
1973年初,云南农业大学的林学系从寻甸迁来温泉秋木园,与下迁来的北京林学院合并成立云南林业学院。林学系仍保留原建制,改称亚热带林业系,当年开始招生。
1979年,北京林学院部分迁回北京,林业系七七、七八两级的学生随北京林学院回北京。留下部分仍作云南林业学院继续办下去,规模仍旧不变。
1983年,经林业部、教育部批准,学校改名为西南林学院。
2000年,学校由原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2011年8月,昆明理工大学白龙校区正式全面移交西南林业大学管理使用。
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7年,新增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
2020年11月16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23年6月3日,“西南林业大学自然影像档案馆”揭牌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7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