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氏鳇的体形较大,是淡水鱼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及与其较大支流相连的湖泊,尤其以黑龙江中游为最多;其次是分布于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下游等水域,嫩江下游也偶有发现。
此鱼为淡水鱼类,从不游入海里,分为黑龙江河口的种群、常年生活在该河道的种群以及鄂霍茨克海与日本海沿岸淡水水域的种群。达氏鳇为底层鱼类,喜欢分散活动,成体多在深水区,很少进入浅水区。幼体在河道浅水区及其附属湖泊、泡沼中育肥、生长,平时栖息在大江的夹心子、江岔等水流缓慢、砂砾底质的地方。
鳇鱼形态奇特,头尖、尾歪、体长,颜色黄褐,身上无鳞,而在背脊和两侧有5列菱形的骨板(硬鳞)。鳇鱼长可达5.6米,重可达1000公斤。鳇鱼力大无穷,它是一种底栖肉食性鱼类,在水中只要摆动尾鳍,张开大口,便可吞进几千克重的鱼。鳇鱼平时趴在流石上,颜色和江水一样,别的鱼饱食之后总是喜欢到涯下深水处休息,常常被大鳇鱼吞食。大鳇鱼一口可吃掉几十条鱼,饱了便晃动身体上浮,甩掉挂在身上的杂草和泥水沫子,被称为“鳇鱼甩涎子”。喜欢在沙质和鹅卵石底的江河中活动。
觅食游动活跃,一年四季觅食,冬季在大江深处越冬,性成熟的个体,在初春开始向产卵场洄游。达氏鳇性情凶猛,为大型的肉食性淡水鱼类。幼体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小鱼、小虾、昆虫幼体等。口位于头的腹面,较大,似半月形,口前、吻的腹面有触须2对,中间的1对向前。吻呈三角形,比较尖。左右鳃膜相互连接,这是与鲟鱼不同点,是鳇、鲟鱼的分类依据之一。有长吻型和短吻型两种类型。
达氏鳇(Husodauricus),又称鳇鱼、黑龙江鳇,是只有黑龙江流域才有的珍贵鱼类。自然界中鳇鱼以天然水域水生昆虫、底栖动物及小型鱼类为食,性成熟年龄在 14年以上。人工养殖经过驯化可以摄食配合饲料,性成熟年龄在8年左右。2000年公司从黑龙江引进野生达氏鳇鱼卵通过人工孵化,获得鱼苗,模拟自然水域环境条件,建循环水工厂化车间培育达氏鳇,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达氏鳇性腺发育成熟。2010年6月3日,选取5尾达氏鳇,通过人工催产获得成功,取得了技术性的突破。
成熟好的达氏鳇亲鱼可以从雌、雄鱼外部形态来鉴别:雌鱼腹部饱满膨胀、柔软有弹性,肚皮薄,生殖孔红润外突;雄鱼腹部较瘦小,呈轻微的凹槽状,用取卵器取出少许精巢组织洒在水中立即散开,发育好的雄鱼挤压腹部有精液流出。
用于做繁殖的达氏鳇亲鲟,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处Ⅳ期中以上,取卵观察,卵椭圆形,深褐色,卵径2.9mm左右,卵粒大小均匀,色素圈明显,动物极中央形成被暗色色素环所包围的明亮的极性斑。切片观察:卵核紧靠动物极边缘,极化指标为1/25~1/40。成熟雄鱼一般选用精巢发育到Ⅳ期末或Ⅴ期的雄鱼(已能挤出精液的)。这时成熟精子已充满精巢的腹腔内,挤压鱼腹部时可将精液挤出。温度对催产的影响达氏鳇催产适宜水温在11~18℃,超过、低于适宜水温范围则不能获得很好的催产效果。水温要求相对稳定,突然较大幅度的水温变化,不利于产卵排精。催产前应注意天气预报,尽量避免在天气突变时催产。
达氏鳇的繁殖都采用人工授精,产卵池实际上当作催产池用,因此建产卵池不必考虑收集鱼卵的问题,而应考虑捕捉亲鱼方便、有利于保护亲鱼,以及是否经济实用等。产卵池的形状多采用椭圆形,圆形,进水方式采用沿池壁方向冲入,水在池中形成圆周运动,刺激鳇鱼产卵或排精。产卵池面积一般为80m2左右,池深1.0m,池底铺白色瓷砖,便于观察亲鱼排卵。产卵前将达氏鳇雌、雄亲鱼分开暂养,便于注射催产药物,产卵时将亲鱼捞出鱼池进行人工授精。
在人工催产的条件下,流水不是主要条件而是辅助条件,一方面流水可供给池中充足的溶氧,另一方面在预计产卵前的数小时,给予一定的流水刺激有助于亲鱼的发情产卵,水温较低时可以适当增加流水刺激。
自然产卵的鳇鱼都是成群结队,往往一尾雌鱼产卵有数尾雄鱼追逐,以通过自然选择来保证后代的质量。而人工催情却用不着许多雄鱼,一般雌雄亲鱼的比例为1∶ 1~2∶1即可。进行人工授精时,一尾雄鱼的精液可供3~4尾同样大小的雌鱼使用。
达氏鳇催产的催产激素主要为地欧酮(DOM)、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合剂,采用两针胸鳍基部体腔注射,其具体剂量为:第一针DOM1 mg/kg LHRH-A2μg/kg,第二针DOM2mg/kg LHRH-A27μg/kg,根据鱼卵发育成熟度的好坏可以适当的加减其剂量,两针间隔时间在10h左右。雄鱼在雌鱼注射前1d采用一针注射,注射量为雌鱼的一半左右。
采卵、采精与授精、脱黏采精。在采卵之前先将雄鱼精液取出来低温保存备用。雄鱼药物注射14h后便可以采集精液,擦干鱼体腹部用导流管或前端带有软管的注射器插入雄鱼生殖孔中将精液收集到氧气袋中。优质精液为乳白色,镜检精子活力在3min以上,无论哪种方法采取精液初期和最后取出的精液舍弃,将优质精液充上新鲜的氧气,放入冰箱中控制温度4℃左右保存备用。取卵。雌鱼药物注射15h后,每隔2h检查一次雌鱼有无卵粒产出,当生殖孔可以挤产卵粒或雌鱼自己排出少量卵粒时,说明已少量排卵,但大部分卵还未游离,需要再等1.0~1.5h,待可挤出大量成股的卵粒时,说明鱼卵已经游离,应立即采取鱼体腹部剖腹方法取卵。
人工授精。采用半干法受精,按照1L鱼卵10mL精液2L水的比例混合受精,先将适量优质精液倒入适量水中再立即倒入鱼卵中用羽毛搅拌均匀,再加清水搅拌3~5 min,滤掉多余的精液和黏液清洗几次,进行人工脱黏。
脱黏。达氏鳇受精卵有很强的黏性,5~10min出现黏性,受精完毕加水清洗黏液和多余的精液,静置2min,然后将产卵前浸泡好的10%~20%滑石粉溶液倒入盆中充分混合搅拌脱黏50min。脱黏结束将受精卵清洗干净放入孵化瓶中孵化。
症状:病鱼行动迟缓,摄食量下降,体表症状为腹部、口腔周围、骨板基部出血,肛门红肿,鳃丝颜色较淡;剖检有淡红色腹水,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有坏死灶,后肠及螺旋瓣出血发炎,并充满泡沫粘液物质。
病因:该病是生产操作致使鱼体产生应激反应过多或鱼体受其他病害侵袭后引起的继发性感染。该病在自然界水体中广泛分布。
危害:该病可危及人工养殖的各种规格的鳇鱼,在管理不善、连绵阴雨天时较易发病,其来势猛、传播快、感染率高,如控制不及时,死亡率很高。
治疗:①池水消毒,全池泼洒二氧化氯,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g。②内服治疗,每100kg鱼每天用恩诺沙星2.0g拌饵,分4次投喂,6d为一疗程。1.5预防①减少不必要的操作,保持池水清洁。②定期用二氧化氯(0.3g/m3)、聚维酮碘(0.5g/m3)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抗菌药物及维生素A、E等。
症状:病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检查病鱼,可见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或者全肠呈红色,肠内无食物且积黄色粘液。病因:在水温高于20℃时,因养殖水体水质变差或鳇鱼摄食
危害:达氏鳇稚、幼鱼(250g以下)易染此病,若不及时治疗,常引起大量死亡。
治疗:每100kg鱼每天用2~4g大蒜素,拌饵投喂,连服5~6d。
预防:①投喂天然饵料,一定要新鲜;投喂人工饲料,要选用颗粒大小适中、未变质的全价饲料。②尽量做到定时定量投喂,定期投喂药饵(每10kg饲料中添加大蒜素2g)。
症状:病鱼口部四周充血、肿胀,有时伴有水霉着生,口腔不能活动自如,摄食困难。
病因:该病经常发生在幼鳇转食期间,由于池底残饵较多,清洗不及时,幼鳇在此摄食时易导致嘴部发炎。从该病对一些抗菌药物较为敏感的现象来看,普遍认为该病由细菌感染引起。但自前未见有关病原的筛选、鉴定等详细研究资料。
危害:该病在20cm以下的幼鳇阶段发生较多,可造成幼鳇死亡。
治疗:①池水消毒,全池泼洒恩诺沙星1g/m3水体,连泼3d;②内服治疗,每100kg鱼每天用土霉素3g拌饵投喂,连喂3d。
预防: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定期对饲料台进行消毒。
症状:病鱼体色较淡,行动迟缓,离群独游;鳃丝发白,呈斑块状腐烂,其上覆盖带泥土杂物的粘液。
病因:因养殖水体水温偏高(25℃以上),有机质含量高,某些有害细菌生长旺盛,毒力增强,感染鱼体所致。
危害:该病主要危害20cm以下的幼鳇。染病后2~3d,病鱼因呼吸困难而死。
治疗:①池水消毒,全池泼洒二氧化氯0.3g/m3水体,连泼2d。②内服治疗,土霉素拌饵投喂,每夭用药50mg/kg鱼体重,连用3~5d。
预防:及时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症状:受感染的孵化中的达氏鳇卵上,菌丝像根状物浸入卵膜,外菌丝穿出卵膜或辐射浸在水中,使鳇卵看起来像一个白色绒球。体表受伤的达氏鳇也易继发感染水霉,病鱼伤处灰白色,孽生大量棉絮状水霉菌丝,患病达氏鳇早期离群在水体上层不正常游动,不摄食,鱼体逐渐消瘦,直至死亡。
病因:在15~20℃水温条件下,未受精的卵或鱼体的受伤部位先着生水霉,然后向受精卵或鱼体正常组织蔓延。该病由水霉属和绵霉属等水生真菌寄生引起,常见种类有同丝水霉、鞭毛绵霉等。
危害:达氏鳇卵及受伤达氏鳇易感染此病,其对孵化中的受精卵危害较大,受精卵死亡率可达70%~90%。
治疗:①每天用卫抗(1~2g/m3)溶液浸泡鱼卵20min,②全池泼洒食盐、小苏打合剂,用药量为食盐400g/m3水体 小苏打400g/m3水体。
预防:①提高鳃卵受精率,改进孵化方法,保持良好水质,或采用人工方法不断清除坏卵。②放养仔、幼鱼的鱼池池壁池底要光滑,避免鱼体擦伤。③运输、转池和放苗时,操作要细致,经过操作后的鱼苗下池时,须用2%~3%的食盐水浸洗5~10min消毒。
症状:病鱼游动缓慢、上浮贴边,或分布在水流较缓处的中上层水中,病重者腹部膨大明显,下沉困难。肉眼检查,可见在口前两侧的两条沟裂内有许多呈线形排列的气泡;剖腹可见部分胃内有食物,肠内有黄色粘液和气泡。镜检鳃丝发白,鳃丝间粘液较多,有许多小气泡,鳃丝完整。
病因:本病是水中氮气或氧气含量过饱和时(氮气饱和度达125%以上时即会发生氮所引起的气泡病;在氮气饱和度达130%以上时,短时间内即会引发致命的危害),使得鱼的肠道、鳃、肌肉等组织内形成微气泡,进而使微细血管产生栓塞;造成组织水肿等现象,而使鱼死亡。养殖用水使用地下深层水或自喷地表水时,极易取到氮气过饱和的水而引发此病。
危害:该病对达氏鳇幼鱼(15cm以下)造成危害最大,严重时,3~5d就可使大部分的鱼死亡。
治疗:①全池泼洒食盐,使池水浓度为0.5%。②把有病的鱼收集到经处理过的较低温水中,加大水流速度,增加鱼的运动量,使鱼通过体循环,较快地排出体内气泡。③将有病鱼苗装入塑料袋充氧静放12h后放出。
预防:①减少水源过度曝气,防止水源中气体过饱和。②幼鳇转食期间,池中充气头罩上网罩,可避免鳇鱼误食气泡。
黑龙江省的鲟鳇鱼肉含有比其他鱼类高出3~5倍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造血维生素叶酸,而且赫赫有名的鱼子酱就来自其卵,经济价值很高,出口价格每斤高达近3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