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2日,曾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的李国彝女士在上海驾鹤仙去,享年108岁,遗言“中华文化,两岸一家”。2月17日,李国彝遗骸回归故里,安徽潜山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随后她被安葬于潜山县野寨中学,与先前已长眠在那里的夫君范苑声合冢。有挽联曰:“从世界回归故里,是安徽俊士,华夏贤良,寰球圣母;自民国跨越诗歌,为文坛宿将,和平使者,教育精英。”
李国彝1906年生于合肥的一个大户人家,然而她两岁多时,父亲就去世了。她的父亲自幼勤奋,19岁考中秀才,后考取官费留学。丈夫英年早逝,虽受过高等教育但年仅25岁的妻子在大家族里生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甚至小小的李国彝也被风言风语说成“克父”。无奈,母亲带着尚未开蒙的李国彝回了娘家。
童年在合肥西乡周大郢度过的李国彝在母亲膝下开蒙,9岁才进私塾,但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到报考合肥城内女中时,精于国文但未上过数学的她,硬是靠平时自学和突击恶补,顺利入读。一个星期后回家母亲问起学业,她却伤心地哭了,因为别的同学英文都会了很多,她却仅仅知道26个字母。然而泪擦干,她又返回学校,发愤苦读。三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离开合肥去当时的省城安庆求学。行前母亲把省吃俭用积攒的30块银元“袁大头”交给她做盘缠,并再三叮嘱她一定要报师范科,因为师范生不用交费用,且有生活补贴。李国彝勉强同意了,虽然她志存高远。
独自从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上千人的考生竞争,确实是严峻的考验。考完后有人得意洋洋地告诉她自己的数学得了100分,李国彝有些茫然了。看榜的时候,她小心翼翼地从中间看到最后,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她再回首从头开始看去,却发现自己的名字赫然列在榜首!
安庆女中校长意识到这是个可雕可琢的优秀女孩,鼓励她由师范科改读普通科,并决定学校资助她念下去。北伐军到安庆,她积极投身妇女运动,毕业后她和三个同窗结伴从安庆顺江而下,然后坐运煤的货船往天津,在货舱里“闷”了七天七夜,差点使人也成了“煤黑子”。命运垂青于历经磨难的人,李国彝以优异成绩顺利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商学系。在校期间因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加之长得秀丽端庄,一时有“大学之花”之美誉。
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驻扎在我国辽东半岛的日本关东军经常无端生衅,妄图蚕食中国。有着五四运动光荣传统的学生们愤怒了,李国彝和同学们多次走出校门,上街示威游行,高呼打倒日本侵略者的口号。而在日本,安徽潜山籍留日学生范苑声因带头组织反对侵华外交后援会,1929年初被关进东京监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九死一生,仍坚贞不屈。范苑声身陷囹圄的消息传到国内,当时国民政府派特使到日本斡旋,社会各界也多方营救,终于迫使日方解除关押。一时间海内外莘莘学子纷纷写信慰问范苑声,北平的女大学生李国彝就是其中之一。她在信中称赞范苑声的爱国壮举,表示要向他学习,并倾吐了爱慕之情。后来鸿雁传书,他俩成为恋人。1930年,范苑声学成回国,应聘北平师范大学和国民大学教授,次年与尚在中国大学读书的李国彝结婚。李国彝大学毕业后也走上从教生涯,志在桃李满天下。
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前夕,他们全家避往陪都重庆,李国彝遂在重庆大学任教。1940年,范苑声调任安徽干训团教育长,不久已有三个儿女的李国彝为寻找夫君,拖儿带女,穿过敌人一道道封锁线,辗转千里来到安庆,并定居下来。抗战胜利后,她在位于安庆菱湖之畔的安徽大学执教,教学业绩颇丰,1948年曾当选为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次年初,她随范苑声去台湾后,仍为“国大代表”。
李国彝女士虽身缠繁重的教学任务,但对九个子女教育都很严,使他们个个成才。因此她1979年当选为台湾“中华模范母亲”,1993年获美国旧金山世界文化与诗人大会“世界模范母亲”奖。蒋纬国先生称之为 “范伯母”,执礼甚恭。陈立夫老先生曾称赞李国彝家庭“一家模范,万世光荣。”
1996年,李国彝从台湾移居美国,先后和在加利福尼亚州和新泽西州的子孙们一起生活。老人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而每两年一次的家庭聚会,更是热闹非常。
李国彝的专著有《我的母亲》、《亲情集》、《人生集》、《如烟集》、《微云集》和《励志集》等15部,这些诗集已被大陆、台湾和世界各国图书馆收藏。2005年在泰山举行的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上,百岁老人李国彝与季羡林、高占祥同获由国际桂冠诗人联盟董事会授予的“世界桂冠诗人”称号。这位人瑞步入会场引起轰动,她作《诗人》一首赞曰:
诗人四海来,欢聚说汉唐;
泰山清风高,不及友情长。
她在游历三峡时,特别写了一首诗作为纪念:
昔日多少滩,而今皆平坦。
一去一甲子,爱国在心坎。
李国彝的《百岁诗人集》一书,有人赞誉“作者是国宝,本书是国宝,读一遍添福,读二遍添寿,多读多添”。 她一生推行四维(礼义廉耻)、八德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美国陈香梅女士题赠:“范伯母诗才高洁。”台湾吴伯雄敬题“中华文化母亲”。
谈起长寿秘诀,李国彝笑答:大家总问我这个问题,其实我没有什么秘诀的。无怪乎第一不挑食,我有诗“瓦缶胜金玉,园蔬逾珍馐”,吃的清淡,以蔬为主,但也不忌讳鱼肉,不偏食,才能吸取各种营养。第二多活动,每天正常起居,生活上尽量自己料理自己,“人老要坚强,凡事自己忙,虽然少人管,生活不彷徨”。第三心开朗,小事不计较,要会忍耐,世事繁琐如牛毛,要看得开,“淡泊如水,情不破碎”,“恬淡以明志,心平以致远”。第四善用脑,凡事多思考,“无事多读书,心广少烦恼”,手不释卷自然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