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凤头燕鸥(学名:Thalasseus bernsteini):是中型水鸟,体长38-42厘米。额、头顶和冠羽黑色,上体淡灰色,翅灰色,外侧初级飞羽外翈黑色。尾白色,呈深叉状。下体白色。嘴黄色,具有较宽的黑色尖端。脚黑色。非繁殖羽和夏羽相似,但前额和头顶白色。虹膜褐色。嘴比燕鸥类略粗,而且稍微弯曲,呈黄色,尖端具有黑色的亚端斑。
主要栖息于海岸岛屿,繁殖于中国山东海岸,迁徙和越冬于广东、福建、菲律宾、婆罗洲和马来半岛海岸。在中国东北部为夏候鸟,南部为冬候鸟。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其它海洋无脊椎动物。觅食主要在水面。分布于中国、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
中华凤头燕鸥在海岸、海岛岩石、悬崖、沙滩和海洋上活动。主要栖息于海岸岛屿,喜欢于海水深度浅且离岸近的区域活动,不喜水草太高。
中华凤头燕鸥是中型水鸟,羽色与黄嘴河燕鸥较为相似,夏羽自前额经眼睛到枕部的头顶部分,以及头顶上的冠羽均为黑色,背部、肩部和翅上覆羽为淡灰色,几乎呈白色,而黄嘴河燕鸥的羽色较深。初级飞羽的内 具楔形的白斑。尾上覆羽和尾羽为白色。尾羽呈深叉状,外侧尾羽逐渐变尖。颊部、颈侧、后颈、颏部、喉部和下体均为白色。翼下覆羽和腋羽淡灰色。冬羽和夏羽相似,但前额和头顶为白色,头顶具有黑色的纵纹。
虹膜褐色。嘴比燕鸥类略粗,而且稍微弯曲,呈黄色,尖端具有黑色的亚端斑。与黄嘴河燕鸥不同,但冬季嘴则完全变为黄色。脚和趾为黑色,与黄嘴河燕鸥不同。
中华凤头燕鸥在中国东北部为夏候鸟,南部为冬候鸟。每年的4-9月,中国福建省长乐闽江口鳝鱼滩湿地上,这些神秘的海鸟随着每日潮涨如约而至。它们在这里嬉戏、休息,然后飘然离去。长乐闽江口的鳝鱼滩,江风与海风际会,咸水和淡水交融,滩涂平坦宽阔,潮汐徐缓,波澜不惊,是海鸟眼中的极乐世界,各种水鸟云集这里。这些中华凤头燕鸥远道风尘仆仆地赶来,它们是过来洗澡、求偶、跳求偶舞的,它们把漂亮的瞬间展示给世界,然后便飘然离去。
中华凤头燕鸥频繁的在海面上空飞翔,飞翔时嘴垂直向下,两翅煽动缓慢,有时又在空中翱翔,它们能在空中搜觅和发现水下鱼类。当发现鱼类时,则两翅一收,突然一下扎入水中捕食,捕获后立刻振翅上升。有时又长时间的飘浮于海面上。或在海边浅水处沐浴。晚上多栖息于岸边悬岩或岩石上。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其它海洋无脊椎动物。觅食主要在水面。
在闽江口湿地沙滩上交配,4月始,刚刚到达中国闽江口的中华凤头燕鸥开始了叼食求偶行为,为繁殖后代做准备。混群在数千只大凤头燕鸥中繁殖。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时间为5-8月,中华凤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混群产卵,繁殖时间也基本同步;通常营巢于海边有稀疏矮小植物的沙地或沙酥地上。巢甚简陋。主要由亲鸟在沙石地上刨一浅坑,内无任何内垫物。一对中华凤头燕鸥一年只产1枚卵,由父母轮流孵化和共同饲育;它们以海洋上层小鱼为食,与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与否密切相关,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刚出壳的中华凤头燕鸥雏鸟,全身毛绒绒的,洁白的羽毛布满黑褐色的斑点。它们一般会在巢里呆上几天后,才能四处走动。亲鸟们都忙着外出捕鱼了,雏鸟们聚在一起等着父母回来。一只中华凤头燕鸥留了下来,负责看护这些小家伙们。到了8月底,这些马祖列岛出生的中华凤头燕鸥幼鸟的羽毛逐渐丰满,嘴尖也有了些许黑色,与它的父母越来越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