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学名:Leiothrixlutes(Scopoli)
英文名:Red-Billedleiothrix;
商品名称:“Pekingrobin”。
鉴别特征:体形大小似银耳相思鸟,上体从头以至尾上覆羽均为暗灰绿色,头顶绿色较浓;两翅具朱红色翼斑;颏至喉黄色;胸部橙黄;腹部淡白;尾下覆羽浅黄色。
形态:雄性成鸟:上体大都暗灰绿色,前额、头顶及上背绿色较浓;小翼羽黄白色;飞羽暗褐色,向内转为黑褐色;初级飞羽外嘲外缘黄色,从第三枚起羽基约三分之一部分朱红色,构成了鲜明的翼斑;次级飞羽的外翈基部橄榄灰色,第一到第四或第五枚中段边缘橙黄色,端部约占羽长三分之二段的边缘漆黑;尾呈叉形,辉黑色;眼先和眼周浅黄色;耳羽浅灰色,前部略带银白色;颊部微黑;颏和上喉鲜黄色;下喉和胸部深橙黄色;腹部淡白,两胁浅黄灰色;尾下覆羽浅黄色。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翼斑朱红色为橙黄色所代替,其他羽色较雄鸟稍淡。虹膜淡红褐色;雌雄体的嘴同为珊瑚红色;跗跖和趾黄褐色。
地理分布:中国分布西自西藏昌都地区,向东直到东南沿海各地,北自甘肃和陕西等省的南部,南至云南、广西、广东南方各省;世界分布,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等。
亚种分化:中国有4个亚种分布
昌都亚种Leiothrixluteacalipyga,见于西藏东南部波密和察隅等地;在国外,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的阿萨姆,孟加拉国及缅甸等均有分布。
红嘴相思鸟云南亚种LeiothrixluteayunnanensisRothschild,分布于云南西部;在国外,见于缅甸东北部。
红嘴相思鸟指名亚种Leiothrixlutealutea(Scopoli),见于我国甘肃、陕西南部、四川、云南东部、贵州、湖北、湖南、安徽南部、江西、浙江、福建等;国外不见分布。
红嘴相思鸟广东亚种LeiothrixluteakwangtungensisStresemann,见于云南东南部广西和广东等地;国外见于北部湾。
拉丁学名:Leiothrixargentauris(Hodgson)
英文名:Silver-earedLeiothrix
鉴别特征:头顶黑色;耳羽银灰色;翅有明显的朱红色翼斑;尾上和尾下覆羽与翼斑同色;上体以橄榄黄和橄榄绿色为主。两性稍有不同。
形态特征:雄性成鸟:前额橙黄色;头顶、眼先和颊部黑色;耳羽银灰色;颈部与前额同色;上体余部灰橄榄绿色。翅上覆羽与上体同色:飞羽暗褐色,除最内侧的次级飞羽外,余羽外嘲边缘基部朱红色,构成鲜明的翼斑,端部橙黄色;初级飞羽除第1—2两枚外,羽片的基部均不成朱红色。尾羽暗灰褐色,除中央一对外,其余尾羽的外嘲边缘均为橙黄色;尾上覆羽与翼斑同色。颏、喉及胸部深黄色,喉侧及上胸沾红;腹部橄榄黄色;两胁橄榄绿色;尾下覆羽与尾上覆羽同色,但较淡些。
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但尾上覆羽橄榄褐色,尾下覆羽黄褐色;胸、腹黄色微沾灰色。虹膜红褐色或褐色;嘴橙黄色;跗踱和趾肉黄色。
地理分布:在我国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云南省的西部、南部与东部及广西省的西南部;在国外,见于印度,尼泊尔,锡金,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西部山区等。
在中国种群数量较丰富,由于该鸟羽色艳丽,深受人们喜爱,是重要的笼养观赏鸟之一,每年都受到严重的捕猎压力,致使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应控制猎取,加强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亚种分化:本种计有10个亚种;已有文献记载分布于我国的有4个亚种,据何纪昌等(1980),采自云南勐海、西盟的标本鉴定为指名亚种。但我们在同一地区所采的标本,发现其中也有喉侧红色即喉部及上胸不是纯黄色的,因此指名亚种(L.a.argentauris)是否见于我国,尚属疑问。
滇西亚种Leiothrixargentaurlsvernayi(MayrefGreenway)此亚种见于西藏东南部墨脱、察隅等地区,云南西北部贡山一带;在国外,见于缅甸北;颈部淡橄榄黄色,而无金橙色泽;喉无红色,而具赭色纵纹。
滇南亚种Leiothrixargentaurisrieketti(LaTouche)见于云南南部思茅及西双版纳地区;在国外,分布于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喉部黄色;喉侧朱红色,有些个体喉侧朱红色不显;雌性标本的喉侧几乎都不显任何红色,故与喉部纯黄色的指名亚种甚为相似。
西南亚种Leiothrixargentaurisrubrogularis(Kinnear)见于云南的东南部金平、富宁,西至广西的西南部;在国外,分布于越南。翅上覆羽和背部绿色沾灰;喉和上胸朱红色;腹部灰色略带粉红,几乎不沾黄色。
相思鸟属为典型的东洋界鸟类,在中国内分布较广,西自西藏东南部,直到东部沿海各地,北自甘肃和陕西等省的南部,南到云南、广西、广东;
在国外,见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吝腊西部山区。
相思鸟属的典型特征为嘴形粗健,长度约为头长的一半,嘴峰稍曲;鼻孔不被羽毛掩盖;翅较尾长;尾略呈平尾状或叉尾状,而且外侧尾羽向外弯曲;尾上覆羽较长;跗跖细长;两性稍有不同。
栖于海拔900-3300米间的山地,随季节性变化,稍有垂直迁移。它们常成群活动于常绿阔叶林、竹林或灌丛中,林缘很少见到。在有沟谷的地方,常于清晨到溪沟旁的灌丛中活动。日出后,它们才离开沟谷,飞往较高的山坡去。常在树丛下层寻食,有时亦到树林中层或树冠活动。繁殖季节成对活动,雌雄常形影不离。雄鸟此时鸣声多变,音调悦耳,并常站在灌木顶上,抖动其翅膀,激动地耸起体羽高唱,歌声美妙动听。
1965年5月23日在云南腾冲大塘的山坡灌丛中采得一巢,该巢外层以苔藓、干草和枯树叶组成,内层垫以棕丝;巢离地1.3米,外径110毫米,内径50毫米,巢深60毫米;巢中有三枚卵,呈圆形蛋壳淡蓝色,杂以红色点斑。1979年7月24日,在贵州绥阳县的常绿阔叶林缘竹丛中采得一巢,建于斑竹枝上,离地1.2米;巢外层以细草根和苔藓编织而成,中层为竹叶,内层垫以须根,并用藤条将巢系于竹枝上;巢呈椭圆形,巢外径96×85毫米,内径76×66毫米,巢高64毫米,巢深56毫米;巢中有卵三枚,呈白色,杂以淡紫色或紫色点斑;卵重2.4—2.6克,卵大小为(20.2X21.7)×16.3毫米。
食物以膜翅目幼虫、双翅目长脚蚊及虫卵、等翅目白蚁等昆虫为主,另外还吃大量的植物性物质如种子、草莓、悬钩子种子、果实等。
饲养红嘴相思鸟多以鸡蛋、小米、或蛋黄搓玉米面(4:7)为主食,常有消化不良和羽毛退色较严重的现象。南方养红嘴相思鸟离不开花生粉,大致配比是:玉米面0.5公斤加生鸡蛋4个拌匀、烤干,再加花生粉200克。还应经常喂水果、浆果、昆虫及其幼虫(或鲜牛、羊肉沫)。
相思鸟一般不学其它鸟叫,只能听本口。可成对饲养,雌雄相互偎依、理羽,亲密无间、十分有趣。在东南亚各国被当做结婚礼品赠送。相思鸟有善飞好动的习性,以此,容易撞笼伤鸟,笼养时最好笼大些,不惊吓,可在鸟笼的三分之二处,加一横竿。给鸟增加一个落脚点。效果很好,如需要,不妨试试。
相思鸟属鸟类体形矫健玲俐,鸣声幽雅清晰、多变而动听;羽色美丽,是驰名国内外的观赏笼鸟。在笼养条件下,此鸟好活动,很少静站一处,经常上上下下地跳动,只有在唱得高兴的时候,或是雌雄鸟相互整理羽毛时才休静一下。雄鸟在繁殖季节,鸣声特别动听,十分招人喜爱,所以人们喜欢饲养它,每年出口销售量很大;此鸟吃虫对农有益,不宜捕捉;为了合理利用,必须要进行人工饲养、繁殖以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