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得名于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
该建筑群大约始于公元4世纪至5世纪,以此为中心曾先后间建立过一些班图人的王国。后经多次重建或扩建,于14、15世纪达到鼎盛。
“津巴布韦”一词源于邵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
大津巴布韦是这些遗址中最大、最壮观的。它是一个围墙围成的圆表区域,内有房屋和庭院。围墙高9米,厚约5米,顶部砌着大石块。沿山谷向下延伸,在约2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散布着许多石头建筑,包括一座围墙围着的庙宇和稍小一些的建筑物遗迹。
大津巴布韦遗址位于今津巴布韦共和国内。
大津巴布韦建于公元4世纪~公元16世纪初,但关于其民族人们却所知甚少。
1871年,来到这里探险的德国地理学家卡尔·莫赫最先把这个奇迹公之于世。他说:“那是一大片聚在一起的石造建筑物,全没屋顶,都用灰色的花岗岩石块以精巧的技术建成,有些石块还曾雕琢。山上那些高大的石墙,分明是欧洲式的建筑。”
莫赫进入城内作了一番考察,认为有证据显示石头城的最初建造者们生活富裕、势力强大。然而,对于究竟是什么人、在什么年代以及为什么要建造这么庞大的石头城等诸多疑问,却没有找到任何线索。但是他认为,石头城的建造者不可能是非洲人,更不是当地卡兰加人的祖先所为。莫赫的这种说法也许不足为据,但他的有关津巴布韦的报告,于1876年出版,却引起了世界各地不少学者和探险者们的兴趣,他们开始相继前往大津巴布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