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日,中国气象局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派-曙光”启动业务化应用。
2019年4月,派-曙光因在前期测试、试运行中表现良好,通过业务验收,正式承担起气象业务运行及科研的重任。
派-曙光峰值运算速度达到每秒8189.5万亿次,约为此前中国气象局使用的进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8倍;内存总容量达到690,432GB;在线存储物理容量为23,088TB;全系统可用度超过99%;操作系统为Linux,配套基础软件,并行语言及集成开发环境。
在系统架构上,它有两套子系统互相备份,计算资源相对独立,共享存储资源。如此一来,即便其中一套出现故障,另一套会提供同样的支持,气象业务可靠性大大提高。
这套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为散热和降低能耗提供的解决方案可同时对主要发热源CPU、内存进行液冷,实现部件级精确制冷,器件稳定性大幅提高。
为了支持气象新领域的研究和适应未来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中国气象局还在这套高性能计算系统中特意配置了小规模试验子系统,支持GPU/众核环境下气象模式的研发与试验,希望借此为将来天气气候模式在异构平台的移植提供实验环境。
2018年9月到11月短暂的试运行期间,这套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更是扛起了包括GRAPES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系统、北京市气象局冬奥睿图模式运行,全国高分辨率风能太阳能多源数值预报集成业务和全国水平分辨率200m风能资源图谱制作,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研制等多项业务、科研重担。
在2018年汛期实时环境下,这套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已经默默参与到预报重任中,在“玛丽亚”“安比”“山竹”等台风预报中为全国会商提供了参考。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海进口博览会的数值预报产品保障服务工作,都有这套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贡献的一份力量。科研人员还利用它开发了GRAPES-GFS全球卫星云图模拟产品、降水量级误差订正产品、平昌冬奥会预报产品。
截至2019年3月,来自“风云”系列国产气象卫星的数据,也已经全面应用到这台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所支持的各项业务和科研作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