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草原位于新疆东北部的哈密地区,这里有“天山淞雪”、“瀚海鳌城”、“镜泉宿月”、“岳台留胜”等八景名胜古迹,是新疆的第二大草原。巴里坤大草原上牛羊肥硕,牧草丰美,空气清新,绿草如茵,是一处夏季避暑冬季休闲的好去处。巴里坤草原海拔1650米,雪山晶莹,松林青翠,云雾缭绕,变幻莫测。人们称这种美丽景色为“天山淞雪”。传说,天山淞雪是远古时期黄帝开国后,唐尧、夏禹、周穆王西巡“西王母之国”的时候,在“瑶池欢宴”上赠赐的一幅中原丝绣,后来西王母把丝绣化成了“天马”牧场。迄今巴里坤草原仍有“天马故乡”之称。
巴里坤草原有效使用面积近20万面。每年绿草如茵,野花竟放的季节,牧民纷至沓来,游牧湖畔,羊群像飘动看的朵朵浮云,点缀在绿茵上的毡房,炊烟袅绕,奶茶飘香。这里的牧民保留有纯正的哈萨克族传统,如若到哈萨克族毡房做客,好客的主人一定捧出烫手的酥油茶。
醇香的马奶酒和手抓内热情款待你,主人还会将悠扬悦耳的冬不拉和粗犷的歌声撒向草原。每年的草原盛会,这里都会举行哈萨克族传统的赛马、叼羊、姑娘追、摔跤、阿肯弹唱,夏日巴里坤草原的风格永远都是那么地热情奔放。
巴里坤有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十多个民族。大草原上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但流传多的一则传说则是:一位汉族姑娘和一位名叫蒲类海的哈萨克青年合力同破坏湖泊的山魔搏斗,姑娘被压在尖山下变成了石头,哈萨克青年则扭住山魔同归于尽沉入湖底。姑娘和哈萨克青年用生命为后人换来了安宁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他们,人们就把尖山下的数股清泉叫“汉姑泉”,把湖泊称作“蒲类海”。
春天的巴里坤草原,冰雪随着温暖的阳光渐渐融化。 五月中旬前后,风和日丽,小草儿争先恐后地冒出了头,在微风细雨的抚慰中渐渐长高。 六、七月份,蝶儿纷飞、鸟儿鸣叫、绿浪翻滚,那可真是风吹草低才能见到牛羊啊。
这时,你可要当心了,你独自进入草原之中就会迷失方向,除非你的个头长的比草高。 草原上热闹的要数八、九月份了:村民们喂养的牲畜的口粮几乎要全部在大草原里收取,在八月初,你看那草原的四周,人欢马叫、机声隆隆,远远看去,一座座白毡房犹如雨后的蘑菇破土而出 巴里坤草原上的冬天来的很早,到了10月底,草原已被冰雪覆盖,草原上没有行人,没有牲畜,逐渐恢复了平静。
看完200余年历史的清代民宅,看遍3000年前古岩画的时空,在新疆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池的残墙下,又可以畅游冰雕玉砌的冰雪世界,观赏松涛起伏的林海雪原。巴里坤将大力推广冬季冰雪旅游。此次冰雪旅游节将于2005年12月25日开幕,到来年的元宵节闭幕,历时两个多月。
此次巴里坤冰雪节的中心点是放在冰雕展上,在巴里坤县湖滨公园上万平方米的广场上,110余件冰雕作品晶莹夺目.有万人驼队的缩影、有中国三大名马之一的巴里坤马的俊美、还有神舟六号高耸入云刺破青云的雄姿。最为辉煌的是冰雕师们将巴里坤老汉城的西城门楼原样复制了下来,城门楼巍峨耸立,楼前站立着栩栩如生的任尚、岳仲琪等历代戍边将军的高大雕像。
据了解,此次巴里坤县委专门从哈尔滨请来50余位专业冰雕师,创作了代表巴里坤浓厚文化历史内涵和民俗风情的古建筑、丝路风情、民俗风情、现代科技、历史人物及游乐等六大类110余件作品。这些冰雕作品与巴里坤已经颇有影响的北湖冰雕作品一起,构成游客第一道冬季大餐。
冰雕群的旁边,有一个巨型冰滑梯,从滑梯上滑下去,就是一个巨大的滑冰场,冰场冰面金光闪闪,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除了这里,值得一去的是松树塘高山滑冰滑雪场,该滑冰滑雪场举办过多次国家滑冰运动会,这里积雪多,风力小,阳光充足,风和日丽,使这里成为一处著名的冬季冰雪运动场所。
参观完冰雕展,游客可在现今新疆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池内,体味“寒声一夜传刁斗”的思古幽情。县委宣传部赵副部长介绍,在巴里坤县西城门楼上,将战旗猎猎,峰遂冲天,游客可骑巴里坤马,体味戍边将士的生活。也可在高高的城楼上,极目“塞外”风光。
一场大雪后,巴里坤那些古老的庙宇及民宅银装素裹,越发肃穆庄严。地藏庙、仙姑庙照壁森然、石碑林立,院内的老柳树枝条灿灿,每一处景点都有一段优美的历史传说。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到节日的时候,我们这里还有庙宇开光、巴里坤小曲子表演唱、文艺节目汇演等等。”
当日,记者乘车不到20分钟,就来到著名的西黑沟“黑沟藏春”景点。西黑沟位于西天山脚下,山里白雪皑皑,但从山坡顶直到沟底,到处一大片一大片墨绿、青黄相间的松林,阳光撒下来,雾气沿着山脚向上爬,风起处松涛阵阵,恍若人间仙境。
巴里坤县委宣传部部长李梅彩说:“巴里坤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遗存,目前巴里坤夏季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我们希望通过打造冬季旅游品牌,带动巴里坤旅游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本地的一项支柱产业。我们欢迎各地的游客来到巴里坤,巴里坤人民的热情和美丽的景色,会使您流连忘返。”
巴里坤是大草原。但巴里坤草原不象内蒙古的草原那样一望无际,可以看到草天相接的地平线。而巴里坤是盆地,极目远望,四周与蓝天相接的是连绵不断的山巅。
这些山都属于东天山。特别是南山尤为高大雄伟,山顶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山腰是四季常青的林带。山顶积雪融化以后,有的顺着山沟流了下来,不到山口就不见了踪影,全都钻到地下去了。
而有的则就地渗入岩缝。俗话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确实不假。因为在山上到处可以见到泊泊的山泉。夏天,水草丰美的高山草甸草场则是牲畜避暑的绝好去处。
为数不多的几条大沟里的水可以流出沟口,便成了山前冲击扇平原上农田的灌溉用水。
在冲击扇平原的下面,就是地下水溢出带了。巴里坤盆地不大,南北也就是三四十公里。因此南北两山的地下水溢出带集中在盆地中间,有的地方也有十几公里宽,这里无数泉眼的泉水竟然汇聚出一条条小河,自东向西流入到巴里坤湖。
这十几里宽的地方植被很好,形成了很好的草甸。古诗《疏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据说就写的是巴里坤。古人也称这里是“甘露川”。
人们干脆就叫“草湖”:草,牧草,湖,水也,既有草有水的地方。草湖与巴里坤人的生存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