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烛之武

要说到忽悠界的鼻祖,那一定是烛之武。烛之武是春秋时期郑国人,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就只身前往秦国军营,游说秦王退兵,在游说过程中烛之武为秦王分析了灭郑与不灭郑的利弊关系,并利用秦国与晋国之间的间隙,成功的游说秦王退兵,还派免费自己的手下帮助郑国守卫晋军。由此可见烛之武忽悠人的能力,只是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就让秦国退兵,还帮忙守敌。
目录
烛之武介绍

人物简介

烛之武,烛地叫武的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前往秦营之中,向秦穆公陈说利害,终于使得秦穆公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并派兵保护郑国,拯救郑国于危难之中。

民间对他的评价是:“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

主要经历

烛之武,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闻名于历史的是因为,公元前630年,秦晋攻郑,烛之武智退秦师,保护了郑国。(“之”为介于姓、名之间的语助词。)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听取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没有能力办事情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么敢用这件事劳烦您手下的人呢。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既然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使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希望您能好好考虑‘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逄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军容整齐的军队打军型散乱的军队,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贡献影响

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社会活动

烛之武之中,“烛”代表一个地名,“之”作为名字中的字在古现通译中不必做翻译,何况其本身也没什么意思。“武”为他的名字。如果翻译的话,直接称烛之武就可以。  例如北京的张三,按照这么讲就是‘京之三’,大概就是这样。

人物形象

在冯梦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烛之武的名字被写作烛武。小说中他是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养马的长官),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人物评价

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正,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服秦伯,足见其义、勇。说服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正所谓:

危难之时挺身行,

宝刀未老入敌营。

但凭三寸不烂舌,

说退秦师留美名。

烛之武相关榜单
中国历史十大忽悠高手 中国著名忽悠高手
中国古代十大忽悠高手名单如下:诸葛亮、吕不韦、烛之武、张仪、晏婴、苏秦、徐福、冯谖、史思明、安禄山,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中国历史十大忽悠高手 中国著名忽悠高手
中国古代十大忽悠高手名单如下:诸葛亮、吕不韦、烛之武、张仪、晏婴、苏秦、徐福、冯谖、史思明、安禄山,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魔术师
  • 魔法师
  • 吝啬鬼
  • 奸臣
  • 军师
  • 谋士
  • 狠人
  • 千古罪人
  • 刺客
  • 独裁者
  • 土匪
  • 大臣
  • 恶人
  • 圣人
  • 隐士
  • 孝子
  • 状元
  • 名妓
  • 男宠
  • 黑客
  • 配享太庙的大臣
  • 热门文章
  • 中国古代十大忽悠高手
  • 世界十大信奉基督教的名人
  • 金庸小说中武功最高的女性
  • 中国十大信仰基督教的明星
  • 金庸小说十大人气男性角色
  • 水浒传十大武将
  • 金庸小说十大绝色美女
  • 全球十大杀手
  • 金庸笔下十大美男
  • 世界十大信奉基督教的科学家
  • 国外十大信仰基督教的明星
  • 中国十大人贩子
  • 金庸笔下十大最丑角色
  • 中国近代十大伟人
  • 世界十大独裁者
  • 热门词条
  • 1
    诸葛亮
  • 2
    苏秦
  • 3
    吕不韦
  • 4
    安禄山
  • 5
    徐福
  • 6
    史思明
  • 7
    晏婴
  • 8
    冯谖
  • 9
    烛之武
  • 10
    张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