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历史上首个状元蒋重珍读书的地方,书院内有:蒋龙石,独露堂,龙字碑廊,子阁,八德龙潭,龙井,卧历代文人咏雪浪山诗文化碑刻,科举文化馆,茶文化馆,科教园展览馆等景点。
无锡南部的“雪浪山”,被誉为“太湖第一峰”。山上有座“蒋子书院”名播遐迩。在这里走出了无锡的第一个状元——宋代的蒋重珍。据史载,无锡历史上共诞生了五位状元,其中四位都曾在雪浪山蒋子书院就读过。民国时,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也曾三次来到蒋子书院,追念同宗,参拜先贤。
庚子立冬后,我偕建军、若江、建新等好友来到雪浪山,造访蒋子书院。雪浪山的乡贤达人、老友陆圣陪同我们,一路热心介绍当地文史,如数家珍。
在雪浪山顶,山顶上有御茶楼和望湖台,这里是雪浪山远眺四周的绝佳之处,东有长广溪悠悠如练,南有太湖水浩瀚无边,西有五浪山连绵起伏,北有五里湖气象万千,仰则天高云淡,俯则美景尽收,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御茶楼的对面山坡上有座烽火台,传说由春秋战国时期孙武所建,他与史上有名的驻军之地——军嶂山遥相呼应。从烽火台南眺,发现蒋子书院座落在雪浪山窝穴的中心位置,四周树木葱茏,生机勃勃,雪浪山贡茶园历经沧桑八百多年的古茶树与书院相拥在一起。书院为宋式建筑,高墙深院,十分静谧,确实是静心读书的风水宝地,难怪文脉兴盛、延绵不绝。
走进蒋子书院,但见院内两棵银杏硕果累累,树上的片片黄金甲在阳光的折射下熠熠生辉。另有两棵香樟树,壮实挺拔,树叶油绿,一派生机活力。前殿中央悬挂着书法家钱茂生先生书写的“状元极地”的匾额。所谓“状元极地”是指学子通过努力,登上科举考试的最高峰,即进士第一,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极地”。匾额两旁悬挂着“雪浪开圣境,人杰地灵招云鹤;长溪育生机,水秀山明隐鱼龙”的对联。步入殿堂,四周金碧辉煌。当地建了一个科举文化馆,主题是“灵秀雪浪山,千年状元情”。 无锡自古钟灵毓秀,科举以来,曾流传“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佳话。无锡(不包括宜兴、江阴)共出过五个状元(蒋重珍,孙继皋、邹忠倚,王云锦,顾皋),除孙继皋以外,其余四人都在雪浪山蒋子阁就读过。文化馆内,以几个墙面的篇幅介绍了无锡的科举佳话、无锡及宜兴状元、明清状元名录、雪浪地区科举美谈等,以使来访者对科举制度及状元文化有个大体的了解。
进入后殿是“文昌阁”,正中端坐着圣人孔夫子的塑像。两侧悬挂着“运数属文章学问深时飞凤藻,梓潼司福禄精神到处起龙吟”的对联。供台上摆放着苹果、芹菜、香葱、粽子,蕴含着平安、勤奋、冲刺、高中之意。
在蒋子书院西侧有一个很大的围廊,这里有“含露堂”、“八德龙潭”。“北有二泉水,南有龙潭水”,这是清乾隆初年无锡进士秦蕙田对雪浪山八德龙潭水的评价。史书上也有记载,“雪浪山顶茶,八德龙潭水”。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喝了雪浪茶曾连说“好茶、神茶!”清康熙皇帝南巡时喝了雪浪山的雨前茶后挥毫题诗“茗碗偏饮滋味长”(这也就是雪浪山山顶御茶楼的由来了),自宋代至今,雪浪山顶茶与八德龙潭水成为雪浪山的镇山之宝。
蒋子阁在书院的东侧,原名谭云阁,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按宋代建筑风格重修的蒋子阁为两层小楼,砖木结构,飞檐画栋,明亮轩敞。阁内有清代两江总督何桂清题写的“蒋子读书处”和康有为题写的“蒋子阁”匾额,这是无锡第一状元蒋重珍读书成名的地方。
原先蒋子阁旁还建有“入浊禅院”。坊间传说,蒋介石三次来访蒋子阁,其实第一次是来访“入浊禅院”的,入浊禅院的师太原与蒋互相倾慕,后两人分手,蒋公出资造了入浊禅院。据雪浪山人介绍,小时候看到禅院的住持师太,长得十分清秀,举止很有修养。后来随着师太的老去,加上文革“破四旧”,入浊禅院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雪浪山东麓,有一行步行石阶直通山顶。当年蒋重珍就是从这条小路登山入谭云阁的。自他状元及第后,上山走过的路、经过的桥、读书的亭,被称为状元路、状元桥、状元亭,也成了雪浪山的一道景观。
雪浪山蒋子书院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座隐于深山的书院,一下子出了四个状元,文脉之盛,令人惊叹!与其说,雪浪山蒋子书院是块风水宝地,不如说是先贤状元的成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寻访中,我也感到了些许遗憾:一是对于雪浪山这座名山、蒋子书院这座名院,地方政府在文化宣传和推广上还远远不够,就连无锡本地人也正在淡忘这一处文脉;二是雪浪山历史文化遗存,还需要加大保护力度。比如,御茶楼可以开发成游客登高观光的景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出租给商家经营。同时,贡茶园的180棵茶树也需加强管理养护,不能放任自流;三是对蒋子书院的管理还过于粗疏,希望能提升管理的品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状元文化厚植于江南这块沃土,蕴育了江南人重视知识、崇尚智慧、勤奋学习的价值取向,公平竞争、奋勇争先、追求卓越的精神特质,以及立志成才、兼济天下、报效国家的胸怀品格。挖掘江南状元文化,将有利于我们激励莘莘学子,以先贤为榜样,立志、勤勉、笃学、精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