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亭前地坐落在民政总署总部对面,整个广场由碎石子铺成波浪状,附近道路已辟为行人专用区,周围有长椅,所以人们都喜欢聚集在这里憩息和休闲。
在广场的中央矗立著一座喷泉,同时它是这里的标志。在广场的建筑物都是重建或重新装修的,包括有旅游司,邮政局和仁慈堂,其中,仁慈堂是亚洲地区古老的慈善机构。
每逢有节日和大型活动,如农历新年,国际艺术节等,有关机构都会在这里
十一黄金周畅快出游 户外-美骑行风景线 主题公园全攻略 聚焦国内知名企业 举办表演供大众观赏。
1940年前,因人与车辆十分稀疏前地十分空旷,只是近两旁建筑设置一虑小花圃,放置数排木长椅供游人歇息;1940年,在较近新马路与市政厅大楼(民政总署大楼旧称)正中设立一梯形草地(窄边向前地方向)上种植数棵大树,中间树立一混凝土圆石柱,其上竖立葡萄牙军官美士基打(穿著军服拔剑)铜像,两旁近邮政局与其对面设立十数个泊车位。铜像在1966年12月「一二‧三事件」中被华人群众拉倒。
在50至70年代中旬,澳门的亲北京团体在每年十月于议事亭前地(或附近一带如星光书店旧址、邮政局旁)竖立由跨前地之木制红色牌楼,与市政厅大楼相对,庆祝过后便拆卸,印证著澳门当时政治对立的局面。牌楼通常高三层,与附近建筑物高度几乎相同,彷照天安门样式布置,上面有澳门同胞庆祝国庆字样,落地注中有当时之政治标语,上有大型绘画,每年主题不一,晚上亮灯或燃放鞭炮以示庆祝。
美士基打铜像被拉倒后,原址被改作一相同形状之水池,其上有一小级梯形突起,上铺设圆形的喷水嘴,水下配十数盏不同颜色灯光,假日期间喷水池以中间水柱为主,周边圆形小水注向中心间断围射,两级彩色灯光相间闪耀,对于70年代生活朴素之澳门居民来说,闲时或节日一家大小在喷水池散步、小童玩擦地炮已成一种优闲之活动。80年代末在前地设立数个大型植物水泥趸,内种热带植物,四边设有横椅以分隔喷水池前后,因当时只有喷水池周边小部分地区属不准行车之地,从喷水池至邮政总局门前仍需过马路。至90年代之前,该处仍是人力三轮车的其中一个认可停泊处;在1993年年中起前地进行半年之重整。
现时喷水池之位置跟过去与市政厅大楼的距离相距较远,较接近仁慈堂大楼。圆形地凹陷处有数个同心圆石阶,喷水池中央放置一个正立之天球仪(葡萄牙国徽上也有天球仪,代表葡人航海远征之象徵,有著作误写成地球仪),其上标有黄道赤道铜环,而秋分点正对著市政厅大楼。喷水池池底置有数十个白灯泡,晚上亮灯,以不同灯光向上喷水表演。而且自整个前地由普通水泥地换成铺设成波浪型葡国石后,除特别车辆(民政总署工作车辆)外整个前地皆不准行车,而只在邮政总局旁设立花槽与休憩台阶供游人乘凉与对面设立木椅;与此同时,因为一同铺设葡国石,与板樟堂、卖草地连成一体。
公交
1. 乘坐2、3、3A、3X、5、7、10、10A、11、18、21A、26A、33路公车到新马路/营地大街(西行)。
2. 乘坐3、4、6、8A、18A、19、26A、33路公车到新马路(东行)。
3. 乘坐2、3A、5、7、10、10A、11、21A路到金碧文娱中心(东行)。
现今的议事亭前地,左侧为龙记酒家因位处明朝起中国官员以至葡萄牙人议事机构──澳门议事会(即今民政总署大楼)前,故而得名。议事亭前地为处澳门中心区域,历来上任的澳门总督,必在此举行仪式,检阅驻澳门的海陆军队。1940年,曾竖立一个攻打前山炮台和杀害清朝将士之葡萄牙军官美士基打铜像,文革期间被华人群众拉倒,原地则被改建一喷水池至今,俗称因此而成。
议事亭前地周围一带的建筑物极富有欧洲特色,不少已被评为纪念物及具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物。列入受文物保护之建筑物,其门面都不许改动,只可以改动室内架构。九十年代初,澳葡政府更重金聘请葡萄牙的技师以黑白相间之葡国石铺砌前地及相连街道地面,使之成为带葡萄牙城市风格的行人专用区,现除了游客必到之处外,议事亭前地仍是澳门社区活动的热门地点,50、60年代也有香港粤语电影以此地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