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一个驯虎师的中年危机
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驯虎》,5000余字,叙写了一个驯虎师的中年危机。吴纯解释,选择虎这种动物来作为小说主线,是因为“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只孟加拉虎会游泳,触动很大”。小说里的驯虎师与妻子已经难以交流,跟女儿是另一种层面的难以交流;他也处在自我危机中,对生命既困惑又无力的时候,自己也拿自己没办 法,所以不断沉溺于意识的幻想中。他回溯到驯猴叔叔那里去寻找生命的意义感,他透过自己和老虎在地上重叠的影子去感受生命交融的感觉。小说中,驯虎师与名为孟加拉的老虎的感情,一开始看上去比跟家人更亲密。他是透过人-物关系的重建,来填补人-人危机和自我危机的深渊。可是,小说最后,这条路也被堵上,驯虎师被老虎所伤害。啼笑皆非的是,妻子误以为他是为了救自己。
作品摘选
黑色背景的计算机屏保胶片,映出父女依偎的自照像。几年前带出去的时候,还有人说长得像他,后来都只说越来越像美云。他摸摸她的鼻子,额头,根本就是他的骨架摹本,他的这层皮 正逐渐松弛得脱离肉身,终于一日,他会穿着自己松懈如球衣的棕色皮囊在街上走来走去,一个女人走过来指认出他,这是父亲,所有人纷纷掉头,是父亲,她站在 他的旁边比对,同样的五官轮廓和走向,他像秋叶般蜷曲佝偻的身体,她毛茸茸的微微冒汗的脸的侧光,他别无所求,要的也就是这么一幅可以被命名的父女之像。
她写了什么?作品好在哪?
“这篇小说让我大吃一惊”
首都师大博士生、青年文学评论家陈培浩:《驯虎》这个小说用的是意识流写法,像“他摸着孟加拉国在瓷砖上的侧影,一阵风过来,瓷砖上的阴影依然冰冷安静,而他和虎的影子在水中破碎交织,就像一只虎就此走进了自己的身体”。这种行走在外在描绘和内在意识之间的意识流段落,是这篇小说极为动人的地方。
文学硕士、东莞本土文学评论家许泽平:在我看来,除了无处不在的意识流之外,最重要的是,这个小说隐藏了一个“叙事迷宫”。早在1988年,格非就在小说 《褐色鸟群》中完美地借鉴了这源自于博尔赫斯的技法。但多年来,还没有谁能在格非的基础上再往前一步,这也是这篇小说让我大吃一惊的原因。一个1989年 出生的小女生,竟已经在手法上接近了先锋时代的一座高峰,岂能不让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