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站的设计理念具有青藏高原特色,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外观灵感源于在蓝天白云下振翅欲飞的高原雄鹰,采用便捷、舒适、节约、安全的国际建筑理念,实现了功能与空间的结合。
截至2014年12月,西宁站站房建筑高度为42.6米,建筑总规模6万平方米,涵盖站房、站台雨棚和车场三部分,站房主体共三层,旅客流线采取“上进下出”的设计构思。西宁站分为高架候车层、站台层、出站厅层三个主要层面和辅助夹层。
地上一、二层
地上一、二层为高架候车层和站台层。旅客进入西宁站可乘社会车辆或出租车驶上高架引桥,在二层的进站口下车,直接进入候车大厅;或是从车站广场步行到西宁站一层的进站广厅,再由主楼扶梯上到二层的候车大厅。在一层和二层的两个售票厅,专门设有无障碍售票窗口。每个楼梯旁都有手扶梯,方便腿脚不便的旅客上下楼。候车大厅两侧都是旅客乘车的服务区,包括卫生间、开水间、服务人员间休区。
地下一层
地下一层为出站厅层,旅客到站下车后,通过站台的下行楼梯或扶梯,进入宽敞的出站通道,向南到达出站广场,并上行到达站前广场地面,进入公交汽车站。旅客也可以通过地下通道直接前往地下社会车辆停车场、出租车停车场乘车离站。中转旅客出站后,需要先上行到达站前广场地面,再进入一层的进站厅,上行至二层的候车大厅,购票、候车。
站前广场
西宁站站前广场占地面积为11.3万平方米,是原站前广场的五倍多,广场一直延伸到了湟水河畔。广场主要是人行广场,共有三处人行桥与站前广场相连,车辆不允许进入。在站前广场的地面之下,修建了地下空间,连接着火车站候车大厅、公交汽车站等。地下空间的主体建筑为:地下多为两层,局部为三层,总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地下通道东侧为可停放1797辆车辆的地下停车场,由南北两侧地下车行道出入口进出;地下通道西侧为出租车待客停车场,可容纳候客出租车144辆,由广场西北侧出租车车行道出入口通行。
西宁站连接了西北的乌鲁木齐方向,西南的拉萨方向,青海以东的兰州、西安、北京方向,是中国西部的一个交通枢纽。同时,随着兰新高铁的开通,敦格铁路、格库铁路的建设,西成铁路和格成铁路的规划,西宁站成为青藏高原大的铁路枢纽。
公交线路
西宁站公交汽车站于2014年12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14年12月,共有15条公交线路进驻公交汽车站,配车约有400辆左右。
长途汽车
西宁市汽车客运中心于2016年1月22日建成投入使用,与火车站、公交站,地铁实现了无缝衔接,辐射的班线线路包括省级线、省内的各州县。
主营线路
省际高客班线23条:包括兰州、景泰、白银、洛阳、银川、苍南、四川南部、商丘等。
省际普客班线21条:包括兰州、临夏、合作、夏河、西安、南阳、镇平、敦煌、张掖等。
海西方向班线14条:包括茶卡、都兰、格尔木、乌兰、德令哈等。
省内高客班线1条,民和高客。
玉树方向班线6条:包括玉树、称多、杂多、治多、囊谦、曲麻莱。
黄南方向班线2条:包括坎布拉、同仁。
海北方向班线2条:包括祁连、西海。
海南方向班线1条:共和。
共和方向班线1条:日均10趟班次。
出租汽车
西宁站的地下通道一层设有专门的出租车候车点。旅客下了火车,可到地下通道一层乘坐出租车。
1958年5月,西宁站正式开工建设。
1959年9月,西宁站正式建成;同年10月1日,正式启用。
1964年,西宁站转隶至原兰州铁路局。
1971年,西宁站完成扩建。
1979年9月,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西宁站开通了至格尔木站的旅客列车。
2002年9月3日,西宁站转隶青藏铁路公司(现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3月10日,西宁站关闭,并在原址改扩建。
2014年12月25日,改扩建完工的西宁站正式启用。
2014年12月26日,随着兰新高速铁路建成,西宁站正式开通高铁动车组列车。
自助购票
西宁站售票厅外设置有购取票厅,一、二层共放置了11台自动购取票机。
便民设施
车站候车大厅设有服务台,工作人员提供询问、指引、搬运行李等服务。车站投入使用了翻译机,支持26种语言翻译功能,成为国际友人咨询服务、解决问题的助手;投入使用了2台图书、期刊下载机,免费为旅客提供Wi-Fi,下载电子图书在旅途中阅读;投入使用共享充电宝为旅客提供免费充电服务。
西宁站售票大厅设有临时制证窗口,全天候为没有携带身份证或者其他原因没有有效证件的旅客提供制作临时身份证服务。
客运流量
2017年春节前后,西宁站客流量突破9万人次。
2018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西宁站发送旅客共计10.9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