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布局
安庆长江大桥分别有主桥、引桥、两座桥塔、斜拉索、桥墩及其各立交匝道组成;主桥路段呈正南至正北的方向布置。
设计特点
结构特点
整体 安庆长江大桥为五跨连续双塔双索面全焊扁平流线形钢箱梁斜拉桥,两边跨各设一辅助墩。
主梁 主梁采用扁平流线型闭口钢箱梁,其中索塔下梁段以及辅助跨梁段采用实体式纵隔板,标准梁段采用桁架式纵隔板。桥面顶板为U形纵向加劲肋加劲的正交异性板结构,梁的底板为U形纵向加劲肋加劲的正交异性板结构,桁架式纵隔板上下弦杆为T形截面。
索塔
桥塔采用分离上塔柱倒Y形钢筋混凝土塔,通过上、中、下三道横梁将两塔柱连为一体,其中上塔柱为分离矩形断面,中塔柱为分离矩形断面,下塔柱为渐变分离箱形断面;上塔柱配置环向预应力筋以平衡斜拉索水平分力;索塔在上、中、下三道横梁配置预应力钢束,塔柱在下横梁处及在下塔柱易受船舶撞击的范围按实心段设计。索塔下横梁设有两个竖向支座,内侧设有两个主梁侧向抗风支座。
南北两座辅助墩及过渡墩均为干净混凝土实体花瓶形桥墩。
斜拉索 斜拉索采用多股环氧全涂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及与之相匹配的锚具、橡胶减振圈及减振装置;呈索面按扇形布置。
安庆长江大桥线路全长5985.66米,主桥长1040米,大桥采用(50 215 510 215 50)米跨径布置;共设平曲线3个,最大搬家2000米,最小半径1500米。主梁梁高3米,梁宽30米(含风醉);全桥共分85个梁段,标准梁段长15米,钢箱梁全宽27.4米,箱梁宽跨俾1/17.0,高宽比为1/10。索塔总高度为184.781米,桥面以上塔高于主跨比0.2616;索塔全宽在上塔柱为13米,在下横梁处为38米,塔底为22米。下塔柱采用由(8.5×10.5)米向上渐变至(4.06×7)米断面,壁厚1.0米;中塔柱采用(4.06×7)米断面,壁厚0.7675米;上塔柱采用(4.5×7)米断面,外侧墙后0.8米、1.2米;锚固墙壁厚1.2米;全桥索塔共浇筑混凝土为20658立方米。斜拉索全桥共128根,其中最大拉索钢绞线根数为55根,长276.8米,重16.7吨,共用钢绞线拉索为1033.3吨;初始张拉力最大3492千牛,最小为1836千牛。
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设计速度 100千米/小时
车道设置 双向四车道
设计风速 23.6米/秒
荷载标准 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
桥面坡度 纵坡:≤3%,横坡:2%
通航净空 净高:≥24米,净宽:≥460米(主通航孔双向)、≥204米(边通航空单向)
通航水位 最高:16.930米,最低:2.480米
船舶撞击 横桥向:27000千牛,顺桥向:13500千牛
遇洪频率 1次/300年
抗震等级 基本烈度VI度,按VII度设防
安庆长江大桥位于中国安徽省,连接池州市东至县和安庆市宜秀区,东距下游铜陵长江大桥约100千米,西距上游九江长江大桥约164千米;该桥南起大渡口立交枢纽,上跨长江水道,北至龙眠山南路,南接安庆—东至高速公路(皖高速S27),北接合肥—安庆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4212);途经该桥的线路为上海—重庆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50)。
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在安庆市建设长江大桥的设想。
1958年,在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也曾有在安庆建桥的想法。
1984年,安庆市建桥的计划再次被提起,并首次编制了《项目建议书》。
1992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对长江中下游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调研后作出决定,计划在安徽建设三座长江大桥。
1995年至1998年,安庆长江大桥筹建指挥部两次向中央上报长江大桥项目建议书。
1999年12月,安庆长江大桥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立项。
200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了安庆长江大桥的工程可行性报告;11月18日,安庆长江大桥动工建设,并进行水下作业工作。
2002年3月15日,安庆长江大桥完成南港围堰的封顶工作;3月23日,安庆长江大桥完成北钢围堰的封顶工作。
2003年12月29日,安庆长江大桥完成首节钢箱梁吊装工作;8月27日,安庆长江大桥完成北索塔的封顶工程;8月31日,安庆长江大桥完成南索塔封顶工程;12月29日,安庆长江大桥进行主桥上部构造的钢箱梁0号块吊装工作。
2004年4月10日,安庆长江大桥完成北边跨合龙工程;4月13日,安庆长江大桥完成南边跨合龙工程;5月18日,安庆长江大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大桥全线贯通;7月11日,安庆长江大桥完成大桥引桥、高架桥上部构造主体工程;12月26日,安庆长江大桥通车运营。
安庆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使安庆融入沿江高速和沿江铁路的大循环之中,与皖江上其他城市首尾呼应,形成一个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皖江城市群,给皖江地区带来一个全新的地缘经济格局。(中安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