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林1961年11月生,湖北孝感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助理研究员,随州市岩子河乡党委书记、乡长,市第六届人大代表。1979年10月~1983年7月在南京炮兵学院为学员,1983年10月~1988年9月任南京炮兵学院战术教研室教员,1988年10月~1989年2月任随州市检察院干部,1989年3月~1993年9月分别任随州市委办干部、秘书科副科长、科长,1993年10月~1996年2月任随州市均川镇党委副书记,1996年3月任随州市岩子河乡党委书记,1998年又兼任岩子河乡乡长。工作扎实,清正廉洁,作风正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为岩子河乡人民群众谋福利,曾被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积极为山区人民找致富门路,并以主人翁的态度推动全乡经济的发展,为全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王炎林曾说过:“艺术家选择了艺术这条路子,就是选择了一个很艰苦的行当,作为一位画家日子能过得去就行了,不要把一门子心思都紧盯到市场上,像无头苍蝇一样围着钱转,而应该把精力用在画画上。画家受市场的影响是正常的,但这就需要一种节制,应该把艺术变为生命的流程,这样才不失艺术家的尊严,否则还不如从事其他更为功利的行当更为实在。”的确,他不在意谁懂不懂他的艺术内涵,更不屑于那些愚不可及的说三道四。他将自己定位为市场的“边缘人”,但“边缘”的身份更是让他怀抱着平民情怀自在地生活在艺术世界里。在美术评论家眼中,王炎林是这样的人。中央美院《美术研究》编辑殷双喜评价说:“王炎林是一个敢冒险的探索家。今天,我们在当代中国画之林中看到王炎林的作品,不能不惊异。一方面他对水墨色彩的运用如此酣畅,另一方面,他的作品有着扑面而来的民间生活气息与如此强悍的生命力,王炎林应该属于那种底气雄厚的‘大器晚成者’。”宣传画《我和鸟儿交朋友》、《绿化祖国造福后代》获1983年全国宣传画展评比二等奖;有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第八届全国美展,全国首届中国画展等,并被收藏。出版有《王炎林画集》等。
贾平凹曾用狂傲和率真评价王炎林,说他是从骨子里狂的,而且还狂得可爱。王炎林的思想、个性确实很“狂”,狂出了西北风的怒吼与荒原惊雷的震颤。他和他的作品狂得让评论家无法按照传统习惯分门别类,中国美术评论家陈孝信在作品《王炎林的梦与醉》中这样说:“在炎林身上,既沐浴着日神的光照,也浸润着酒神的伟力,他是西方日神与东方酒神的‘混血儿’。他的艺术和他的这个人‘同宗同源’,都贯穿着一根‘混血儿’的主脉——梦与醉。” 王炎林心中涌动着诗人的激情和哲学家的深沉。于是,他就冲破了狭隘的地域文化概念,而在泛人类的大文化背景下进行深刻的思考。他敏锐地感触世界,以逐日的执著和热情,将毕加索、达利、徐渭、猫、鱼、草亦或风雨雷电都囊括在他的博大和慈悲中,他可以将高举的双臂燃成火炬,照耀出一个光辉灿烂、激情澎湃的世界。这就是王炎林,一个绝对真实绝对超前并深刻影响着时代的表现主义艺术家。
《中国艺典》主编大雨认为:王炎林无疑应是表现主义画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很多年以前他已是名噪全国了。可惜他的画是给博物馆和美术史画的;是给有慧眼之士画的;而非制作高官富贾们的“糊墙纸”。故相对于时下热热闹闹的市场利益既得者,王炎林的画作仍保持着生猛的原始气息,此殊难能可贵!
著名美术批评家彭德说:王炎林的画如同秦腔高亢震耳,如同陕西的食俗辛辣而又滚烫,让你品尝时涕泪下……他的画,如同血管中喷发出来的艺术,是他生命的体外部分。他从来不满意自己的作品,甚至认为未曾画出一幅好画。这显然是对大写意提出了难以企及的目标。
文化部鉴定评估专家欧阳希君先生:王炎林很另类。喜画动物,也喜画人物,尤爱画女人。十不离八九,他画的尽是一拨一拨的女人体,丰乳肥臀,且荒诞怪异,人见人丑。贾平凹撰文中还不忘调侃王炎林,说他不会富,因为他画的人物,“经商的老板不在客厅里挂,做官的太太不在卧室里挂”。 他的画不但人物荒诞怪异,每件作品都荒诞怪异,我却被他那富有深厚内涵的荒诞怪异所吸引,不能自拔......
王炎林的艺术精神我们就用为其艺术撰写评论文章的著名学者批评家范迪安、刘晓纯、殷双喜、陈孝信、陈传席等人的文章标题加以串联总结, “王炎林的艺术精神”是“幻想中的真实”、是“醒着的梦”、是“生存的梦魇”;“他的梦与醉”是“热如火的艺术”、是“凝重的游戏”。
著名美术批评家彭德说:王炎林突然离开了 我们,不是因为纵酒,不是因为高血压,而是一个小手术的事故所致。王炎林上医院没有找关系,那不是他的作风。他自己走进医院,打算做完了就走回去,但最终却没能走出这家该死的医院。当他停止了呼吸,庸医们才知道他是一个大画家。也许外地画坛年轻一代还不大知道王炎林的事迹,因为西安画坛是一个自足的、很少参与外界活动的圈子。在西安画坛不知道王炎林,如同在北京不知道田黎明,在南京不知道朱新建,在武汉不知道朱振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