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沈葆桢

沈葆桢(1820年-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福建福州人,晚清时期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是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沈葆桢1866年首任总理船政(钦差)大臣,主持船政九年,功绩显赫。1874年他又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身份,渡海抚台,挫败外敌占领台湾的阴谋,他巩固台防、开发台湾、为台湾发展作出贡献,后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大力发展近代海军。
目录
沈葆桢介绍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沈家祖居河南,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雍正年间沈氏家族中的一支继续南迁至福建侯官。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沈葆桢出生于贫苦的读书人家庭,父亲沈廷枫以教书为业,亦是贫苦的私塾先生。靠每个月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母亲林惠芳娴熟勤快,不但终日替别人做女红补贴家用,而且还负责了沈葆桢童年时代的教育。她的教子方法独特、直接而有效,首先克服小幼丹的一些缺点,然后再教习《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读本,教授的过程并非按书诵读而是常常讲解原因。

沈葆桢是舅舅林则徐阁楼上书房的常客,在这里,他览阅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作,在与舅舅的交谈中也开始对“洋务”二字产生了最处的了解。他也经常把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想法告诉舅舅,在一次谈话中,他表达了对兴办洋务的看法。

考取功名

道光十六年(1836年),16岁的沈葆桢考取秀才。道光二十年(1840年),沈葆桢和老师林昌彝同榜考中举人,这年沈葆桢刚好20岁。此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不久,担任两广总督的舅舅林则徐被朝廷革职查办。这年在双方父母的主持下沈葆桢和小他一岁的表妹林普晴完婚。(林普晴,林则徐的次女,十岁时和沈葆桢订婚。)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沈葆桢赴京赶考,落第。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沈葆桢与父亲沈廷枫一同上京赴秋闱,父子二人都没能考中,父亲发誓永不再考科举,回乡继续教书。沈葆桢年富力强,决心背水一战,再苦读三年,再试。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沈葆桢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升监察御史。

咸丰四年(1854年),补江南道监察御史,一年后调贵州道监察御史。咸丰五年(1855年),沈葆桢出任江西九江知府。

扬名官场

咸丰六年(1856年),朝廷擢升沈葆桢为杭州知府,然而沈葆桢以祖上曾在杭州居住,杭州亲戚过多为由推辞而改任地处偏远的江西广信(今江西上饶)知府。这时侯,太平军已两次攻打江西,占领了八府50多县,朝廷只剩南昌、饶州、广信、赣州、南安五郡,整个江西的局势岌岌可危。 八月,江西太平军将领杨辅清率万余人向清军发起了进攻,连克泸溪、贵溪、弋阳,进逼广信城。当时,沈葆桢正陪同工部右侍郎廉兆伦外出征办军粮、军饷。广信城里的400守军,闻弋阳失守,纷纷遁逃。城里只剩下知县、参将、千总和知府夫人林普晴,他们组织百姓紧逼城门,誓死坚守。在危急关头,林普晴显示了将门名臣之女的风范和气节,一边鼓舞百姓,一边派人向林则徐以前的部下,驻扎在浙江玉山的提督饶廷选求援。第二天沈葆桢赶回了广信,不久援兵也至。在同饶廷选商议之后,采取了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打退了杨辅清的进攻。经此一役,沈葆桢扬名官场。

咸丰七年(1857年),升任江西广饶九南道,三月,石达开攻打广信,沈葆桢、饶廷选率守军顽强抵抗,激战数日,石达开败走浙江。咸丰九年(1859年),沈葆桢以父母多病,请求离职回家探望。已经整整十五年没有回家了,家乡的日子带给他的不仅是快乐和回忆,更是难得的清闲和松弛。咸丰十年(1860年),重又被起用,授吉赣南道道台,沈以父母年老而婉辞。于是被留在原籍办团练,曾国藩很是赏识。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请他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不久,推荐他出任江西巡抚,倚用湘军将领王德标、席宝田等镇压太平军,

同治三年(1864年),捕杀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洪仁玕等。同治四年(1865年),沈母去世,沈葆桢离官回乡丁忧。

为政东南

同治五年(1866年)春,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行辕设在福州。八月,朝廷批准了左宗棠关于设轮船制造局的奏折,决定在马尾江的三岐山下建设船政局,即以后的福州船政局。十月,左宗棠因陕西回民起义,调任陕甘总督,行前力荐丁忧在家的江西巡抚沈葆桢接手船政,并亲自到宫巷请沈葆桢出山。然而,左宗棠两次探望沈葆桢时都被沈以“重孝在身”推诿了。

同治六年(1867年),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当时,正是举办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在福建福州马尾创办造船厂,尚未来得及开工,就被调往陕甘任陕甘总督。临行前左宗棠上疏说:非沈葆桢不能任其职。所以沈葆桢一上任即建船坞及机器厂,并附设艺童学堂。造成船舰20艘,分布各海口。同治七年(1868年)正月,又创办艺圃,学制5年,培养监工人才。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筹划海防事宜,办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沈葆桢开始了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倡导之路。

抵御外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纷纷从四面八方向中国边疆侵逼,造成中国边疆的普遍危机。尤其对于台湾,先后就有美、日、法的先后入侵,造成台澎地区和东南沿海的严重危机,成为当时边疆危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以日本最为凶狠。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表现出对外关系上的极大侵略性。它首先把目光投向邻近的中国,对台湾怀有觊觎之心。

同治十年(1871年)十二月,有琉球贡船两艘遇风漂至台湾,其中54人被高士佛、牡丹两社居民杀害,另12人逃脱得救,被中国政府由福州转送回国。那时日本政府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国内矛盾和由“征韩论”所引起的政治危机,正在酝酿对外发动战争,决计抓住这一事件作为出兵的借口。

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四日,日本正式设立侵台机构―台湾都督府,并组成征台军。五月十日,日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3600多人在台湾琅峤登陆,其攻击目标主要是牡丹、高士佛两社。十八日,日军开始与当地居民交锋,二十二日攻占石门,牡丹社酋长阿禄父子等阵亡。六月初,日军1300余人分三路进攻并占领牡丹社,十三日进占龟仔角社。七月中,日军已完成对各社的征讨、诱降,并以龟山为基地建立都督府,修筑医院、营房、道路,并向后山南北各处番社分发日本国旗,准备久踞。

清政府起初对日本的一系列侵台活动毫无所知,直到四月十九日通过英使威妥玛才始知此事。五月十一日,清照会日方诘责,并于十四日下令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率领轮船兵弁驰往台湾,并授予他处理日本侵台事件的军事外交大权。

六月中,沈葆桢到台后,一面向日本军事当局交涉撤军,一面积极着手布置全岛防务。他在府城与澎湖增建炮台,安放西洋巨炮;在安平厦门间装置海底电线;增调淮军精锐武毅铭字军13营6500人入台,部置于凤山;陆上防务北路由台湾镇总兵负责,南路由台湾兵备道负责,海上防务,以扬武、飞云、安澜、清远、镇威、伏波六舰常驻澎湖,福星一号驻台北,万年一号驻厦门,济安一号驻福州;同时大力开通部落地区的道路,并派员招抚各处“番社”。清政府也相继运来洋炮20尊,洋火药4万磅,火药3万磅,士气民心为之大振。这些措施渐次推展开来,形成相当的声势,使日军不能不有所顾忌。

这时候,台南南部恶性疟疾流行,侵台日军因气候炎热,水土不服,疾疫流行,每日死者四五名至数十名,士气极其低落。在进退维谷、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日本不得不寻求外交解决的途径。日方全权代表大久保利通偕顾问李仙得于是年九月到达北京,在前后七次谈判中,日方仍坚执日本进兵的是“无主野蛮”之地,对此清政府予以严厉驳斥。大久保利通认识到,只有在清政府所坚持的“番地属中国版图”的前提下,才能和平解决日本侵台问题。当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也存在很多困难,于是在英、美、法三国出面调停下,清政府决计让步,同治十三年(1871年)十月三十日签订了《中日台湾事件专约》(《北京专约》)三条,除以“抚恤”及付给修道建屋费用为名偿银50万两外,约中有“兹以台湾生番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之语,日本出兵乃为“保民义举”,实际上等于承认琉球为日本的属国。日军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一日撤出台湾。

日本入侵台湾是对中国在台湾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次挑战,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严重的边疆危机。清政府认识到自己的海防空虚,必须急起补救。光绪元年(1875年)四月,清廷发布上谕,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从此走上轨道。

促使清政府检讨其治台政策的利弊得失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认识到危险主要来自于外部而并不是内部。过去清政府认为,“台湾之患率由内生,鲜由外至”。外国的侵略,使官员们开始重视台湾,把它称为“七省门户”、“南北洋关键”、“中国第一门户”。沈葆桢、丁日昌一再奏请对日本侵台应加严密设防,总理衙门也指出“经营台湾实关系海防大局”,这是对台湾地位的一种新认识。在这方面感受最深、变革最力的是沈葆桢。沈葆桢守住台湾后,立即着手进一步的开发,实施了开禁、开府、开路、开矿四大措施。

晚年逝世

光绪元年(1875年),沈葆桢撤军内渡,同年奉旨进京,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督办南洋海防,扩充南洋水师,并参与经营轮船招商局,派船政学堂学生赴英法留学。

光绪五年(1879年)十一月病逝在江宁任上,享年60岁。派遣优秀学员出国留学是他晚年对近代中国的又一重大贡献。这些出国深造的人员不乏严复、詹天佑之辈,他们后来成了近代中国各个领域的专家,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

主要功绩

海防建设

沈葆桢对海防建设培养海防人才。马尾船政局创立了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马尾前、后学堂。左宗棠、沈葆桢把培育海军人才作为“师夷”之根本,其宗旨是为近代海军输送具有专门知识的各类人才。船政学堂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不但培养出许多近代工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向中国近代海军输送为数众多的将才。

沈葆桢建立起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初步改变了中国有海无防的被动局面。至同治九年(1870年),福建船政已制定四艘兵轮,加上从外国买来的三艘军舰,沈葆桢经奏准将这七艘军舰编练成队,称为"船政轮船",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舰队从此诞生。

船政事业

对船政事业,沈葆桢坚持“主权在我”的原则。认为“购置者权操于人,何如制造者权操诸己。”为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船政局聘用了不少洋员、洋匠及教师。对待这些洋人,在经济上船政局给其优厚待遇,在政治上却是寸权不让,坚决奉行“权自我操”的政策。沈葆桢对洋人赏罚分明,不仅论功行赏,也量过行罚。对不服从领导者予以开除,令其回国。

同治八年(1869年)六月十日,在沈葆桢的苦心经营下,在全体船政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马尾船政局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完工下水。该船系木壳蒸汽轮船,船身长238尺,宽27.8尺,吃水14.2尺,排水量1370吨,载重450吨,螺旋浆推进,备有风帆助力,航速10节。九月二十五日,沈葆桢登船试航试炮成功,标志着历经艰辛的中国近代海防工业,开始起步。总之,沈葆桢在船政创办之初,面对新兴的事业,面对西方列强与顽固守旧派种种干扰,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排除一个又一个障碍,在坎坷的近代工业化道路上前进。

抵御日本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东南海疆出现危机,清廷大为震惊。清政府即命沈葆桢“以巡阅为名,前往台湾生番一带察看,不动声色,相机等办”。当消息证实后,清政府深感事态严重。同治帝遂正式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东渡台湾,处置日本侵台事件。沈葆桢分析了中日双方形势,认为日军有可能扩大侵略范围,高山族山胞是敌不过手持洋枪洋炮,训练有素的日军。而台湾首要任务是加紧军事部署。他既反对“一味畏葸,只图置身事外,不恤贻患将来,”也反对“一味高谈,昭义愤快心,不妨孤注一掷,于国家深远计均无当焉。”

开发台湾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于日寇侵略台湾,派兵占台南琅硚、牡丹等地,清廷委任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督办台湾军务,并兼理各国通商事务。沈葆桢到了台湾,积极加强战备,坚守城池,不久就迫使日寇知难而退,“遵约撤兵”。沈葆桢守住台湾后,立即着手进一步的开发,实施了开禁、开府、开路、开矿四大措施。

沈葆桢相关榜单
台湾十大历史名人 台湾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台湾历史名人盘点
台湾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三毛、郑成功、颜思齐、古龙、沈光文、蒋介石、沈葆桢、李敖、林语堂、刘铭传,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姓韩的十大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韩姓大人物
韩姓历史人物众多,涵盖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如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西汉军事家韩信、唐代文学家韩愈、南宋名将韩世忠等。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彰显了韩姓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姓毛的六大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毛姓大人物
毛姓历史名人众多,涵盖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如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时代;毛遂,战国时赵国人,以自荐说楚闻名;毛文龙,明朝末年将领,在辽东抗金斗争中表现卓越。这些毛姓人物以其卓越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力,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姓冯的十大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冯姓大人物
冯姓历史名人众多,涵盖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如北宋大臣冯京、西汉大臣冯唐、近代爱国将领冯玉祥、东汉开国名将冯异等。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彰显了冯姓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姓孙的十大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孙姓大人物
孙姓在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本文选取了十位最著名的孙姓历史人物进行介绍。这些人物涵盖了军事、政治、医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包括孙武、孙膑、孙权、孙思邈、孙中山等。他们各自以其卓越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在各自的领域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姓熊的十大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熊姓大人物
熊姓历史人物中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如熊绎、熊通、熊朋来、熊廷弼等。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学、音乐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熊绎作为楚国始封君,奠定了楚国的基础;熊通则使楚国强盛;熊朋来在文学和音乐方面有着深厚造诣;熊廷弼则在明末辽东防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姓颜的十大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颜姓大人物
颜姓历史名人辈出,他们在文化、政治、军事、艺术等领域都留下了深刻印记。如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南北朝文学家颜之推、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等,都是颜姓历史中的璀璨明星。他们不仅以其卓越的成就影响后世,更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以下将详细介绍十位最著名的颜姓历史人物。
姓姚的十大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姚姓大人物
姚姓历史人物辈出,如后秦武昭帝姚苌、唐代著名政治家姚崇、明代高僧姚广孝等。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姚苌建立后秦,为十六国时期的重要君主;姚崇三朝为相,政绩卓著;姚广孝则是明成祖朱棣的重要谋士。
姓俞的十大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俞姓大人物
俞姓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如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清代小说家俞万春、南宋名将俞通海等。他们在军事、文学、政治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将详细介绍十位最著名的姓俞的历史人物。
姓殷的十大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殷姓大人物
殷姓历史悠久,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如东晋将领殷浩、唐朝开国功臣殷开山、明朝大学士殷士儋等,均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有卓越贡献。他们的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姓万的十大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万姓大人物
姓万的历史人物众多,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学、医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如万贞儿,明宪宗朱见深的妃嫔,对明朝宫廷政治产生过重要影响;万斯同,清代著名史学家,对《明史》的编纂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还有万全、万民英、万正色等,他们在各自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后人所敬仰。
姓萧的九大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萧姓大人物
萧姓历史名人众多,涵盖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如西汉名相萧何、南朝梁文学家萧统、唐朝宰相萧瑀、辽国萧太后等。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展现了萧姓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姓洪的十大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洪姓大人物
洪姓历史名人众多,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学、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如洪承畴、洪亮吉、洪秀全等,都是洪姓历史上的杰出代表。这些人物不仅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成就著称,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将详细介绍十位最著名的洪姓历史人物。
姓余的十大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余姓大人物
余姓历史人物众多,涵盖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如春秋时秦穆公重臣由余、北宋政治家余靖、南宋名将余玠、明代书坊主余象斗、现代诗人余光中等。这些人物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展现了余姓家族的辉煌与荣耀。
姓杨的九大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杨姓大人物
杨姓在中国历史上名人辈出,本文精选九位最具影响力的杨姓历史人物,包括杨朱、杨震、杨坚、杨广、杨业、杨万里、杨虎城、杨贵妃和杨延昭。他们分别在哲学、政治、文学、军事、科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展现了杨姓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姓张的十大历史名人 历史上有名的张姓大人物
张姓在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本文精选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张姓历史人物,包括张衡、张骞、张仲景、张九龄、张居正、张之洞、张作霖、张学良、张信哲和张学友。他们分别在科学、外交、医学、政治、文化、娱乐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充分展现了张姓在中国历史上的辉煌。
世界十大圣人 揭秘影响世界发展的10个历史人物
世界十大圣人名单如下: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耶稣(基督教创始人)、孔子(儒学创始人)、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开创者)、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开创者)、牛顿(现代物理奠基人)、达尔文(进化论的奠基人)、尼古拉·哥白尼(日心说开创者)、伏尔泰(资产阶级奠基人),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古代十大著名赌徒 最出名的赌徒盘点 史上最好赌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十大著名赌徒名单如下:陀思妥耶夫斯基、李清照、汉宣帝刘询、桓温、克劳德·莫奈、龚自珍、魏忠贤、贾科莫·卡萨诺瓦、汉景帝刘启、热奈·笛卡尔,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大器晚成的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 大器晚成的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
中国大器晚成的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屈原、姜子牙、汉高祖刘邦、晋文公姬重耳、黄忠、吴承恩、陈子昂、越王勾践、郭子仪、后燕成武帝慕容垂,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陕西十大历史人物有哪些 出生在陕西的历史名人盘点
陕西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周文王姬昌、唐太宗李世民、汉武帝刘彻、隋文帝杨坚、颜真卿、王翦、孙思邈、班固、白起、李靖,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四川十大著名历史人物 四川出了哪些历史名人 李白排在第一位
四川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落下闳、扬雄、李白、卓文后、司马相如、苏轼、王褒、谯周、陈寿、武周皇帝武则天,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海南十大历史名人有哪些 海南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盘点
海南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周士第、白玉蟾、丘濬、钟芳、邢宥、唐胄、王映斗、张岳崧、王赞襄、王弘海,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湖南最著名的十大历史人物 出生在湖南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湖南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彭德怀、贺龙、毛泽东、陈赓、罗荣桓、粟裕、齐白石、欧阳询、王夫之、左宗棠,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湖北历史上最有名的十大人物 从湖北走出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湖北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楚庄王熊旅、汉光武帝刘秀、屈原、王昭君、伍子胥、俞伯牙、明世宗嘉靖帝、孟浩然、米芾、李时珍,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河南十大历史名人 河南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看看你都认得几位
河南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黄帝、姜子牙、仓颉、老子、韩非子、庄子、玄奘、张良、张衡、张仲景,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山东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 山东历史人物有哪些 孔子排在第一位
山东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孔子、孙武、孟子、诸葛亮、王羲之、扁鹊、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秦琼、孟尝君、吴起,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福建十大历史人物 福建历史名人排行榜 你可曾听说过几位
福建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朱熹、林默、林则徐、蔡襄、柳永、苏颂、施琅、陈嘉庚、李贽、俞大猷,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浙江十大历史名人 浙江历史人物介绍 越王勾践位居第一
浙江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越王勾践、西施、吴国皇帝孙权、沈括、鲁迅、王守仁、钱三强、蒋介石、刘基、虞世南,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江苏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 江苏著名历史人物有哪些
江苏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韩信、项羽、汉高祖刘邦、萧何、周恩来、明成祖朱棣、祖冲之、钱伟长、范仲淹、顾恺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山西十大历史名人 山西著名历史人物 每一位都家喻户晓
山西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尧、晋文公姬重耳、大禹、霍去病、介子推、卫青、尉迟恭、貂蝉、武周皇帝武则天、关羽,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河北十大历史人物排行榜 河北历史上的名人有哪些
河北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如下:秦始皇嬴政、汉昭烈帝刘备、张飞、董仲舒、赵云、李牧、魏征、高长恭、乐毅、纪晓岚,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皇帝
  • 皇后
  • 公主
  • 宰相
  • 奸臣
  • 状元
  • 孝子
  • 隐士
  • 圣人
  • 名妓
  • 军师
  • 盗墓者
  • 大臣
  • 竹林七贤
  • 秦淮八艳
  • 诗人
  • 古代皇室
  • 宗教人物
  • 富豪人物
  • 明星艺人
  • 四大名著作者
  • 热门文章
  • 成都十大历史名人
  • 吴川十大历史名人
  • 青岛十大历史名人
  • 新疆十大历史名人
  • 古代淄博十大名人
  • 宁夏十大历史名人
  • 青海十大历史名人
  • 福建十大历史名人
  • 武汉十大历史名人
  • 甘肃十大历史名人
  • 重庆十大历史名人
  • 洛阳十大历史名人
  • 上海十大历史名人
  • 十大姓何的历史名人
  • 即墨十大历史名人
  • 热门词条
  • 1
    沈光文
  • 2
    侯成
  • 3
    朱善禹
  • 4
    吴镇
  • 5
    彭玉麟
  • 6
    孟子度
  • 7
    李永泰
  • 8
    吴炳
  • 9
    李树人
  • 10
    张松
  • 11
    胡耀邦
  • 12
    许攸
  • 13
    沈葆桢
  • 14
    糜芳
  • 15
    周鸿图
  • 16
    野利任荣
  • 17
    李诫
  • 18
    郭嵩焘
  • 19
    陈胜
  • 20
    黄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