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3月6日,生于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母亲作家茹志鹃,父亲剧作家王啸平,自幼受母亲影响很深。
1955年,随母亲茹志鹃迁至上海,并在上海读小学。
1970年,初中毕业后赴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农村插队。
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团工作,在乐队拉大提琴,并参加一些创作活动。
1976年,在《江苏文艺》上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
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同年发表短篇小说《平原上》。
1980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期文学讲习所学习。
1981年初结婚,丈夫李章,结婚时为徐州某乐团指挥,后调入上海音乐出版社任编辑,曾编辑出版文学传记《孤独与超越—钢琴怪杰古尔德传》。1981年,因旺盛的创作欲以及无法忍受坐班时间的禁锢,旷职离开《儿童时代》到徐州写作,完成《本次列车终点》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3年,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文学活动。
1985年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中篇小说《小鲍庄》引起回响,获得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
1986年应邀访美。
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
1996年发表个人的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且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此书在当当网图书中,成为畅销书,且在当当小说榜中排名第45位。
2000年《长恨歌》获选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品。
2001年获第一届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
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
2011年获提名布克国际文学奖。
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2016年12月2日,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委员。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69届初中生》
《黄河故道人》
《流水三十章》
《米尼》
《纪实与虚构》
《长恨歌》
《富萍》
《上种红菱下种藕》
《桃之夭夭》
《遍地枭雄》
《启蒙时代》
《天香》
《雨,沙沙沙》
《黑黑白白》
《流逝》
《尾声》
《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
《小鲍庄》
《乌托邦诗篇》
《荒山之恋》
《伤心太平洋》
《海上繁华梦》
《香港的情与爱》
《叔叔的故事》
《人世的沉浮》
《隐居的时代》
《忧伤的年代》
《化妆间》
《儿女英雄传》
《剃度》
《众声喧哗》
《文工团》
《月色撩人》
《蒲公英》
《独语》
《走近世纪初》
《旅德的故事》
《乘火车旅行》
《重建象牙塔》
《王安忆散文》
《窗外与窗里》
《漂泊的语言》
《母女同游美利坚》
《街灯底下》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
《波特哈根海岸》
《故事与讲故事》
《心灵世界》
《小说家的十三堂课》
《我读我看》
《王安忆说》
《华丽家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世界》
《王安忆读书笔记》
《王安忆导修报告》
《对话〈启蒙时代〉》(与人合著)
《对话录》(与人合著)
电影《风月》由王安忆编剧。
长篇小说《长恨歌》除了由香港知名导演关锦鹏拍摄成电影外,还被拍成了电视剧,排演了话剧。
可以说在王安忆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呈现出一种倾向,那就是捕捉蕴含丰富的主题意象,用以营造象征化的、隐喻性的叙述空间,更是通过在小说中编织一连串的意象,通过意象叠加和组合的方式来结构和拓展叙述空间,使小说文本的叙述空间更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主题意象在作品中构建起与文本世界相呼应的象征世界,由于象征意义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显示精确的语义值,这就使叙述的时空淡化了作品的情节线索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造成一种虚实交错、明暗掩映的模糊风格。
而在王安忆的整个创作中,也存在着作品与作品间、作品风格间、人物之间甚至是表层结构之间的相互对应的形态,实际上这也是圆形思维在作品中的投射和表现方式,蕴含在圆形结构中对立的两极不断斗争又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并以此对立关系为逻辑动力推动一部小说乃至整个创作向前发展。例如,从文本的表层结构上来看,王安忆惯用双层对比结构,即两个或两组不相干、相对独立的故事平行发展或交错套置在一部小说文本中,呈现出多义的、不甚明晰的意旨。
▪ 2019 第七届 花城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考工记》 (获奖)
▪ 2018 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 《向西,向西,向南》 (获奖)
▪ 2018 第五届 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向西,向西,向南》 (获奖)
▪ 2017 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 《向西,向西,向南》 (获奖)
▪ 2013 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获奖)
▪ 2012 第二届 施耐庵文学奖 《天香》 (获奖)
▪ 2012 华文最佳散文奖 《教育的意义》 (获奖)
▪ 2011 年度优秀女性文学奖 《天香》 (获奖)
▪ 2008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 《启蒙时代》 (获奖)
▪ 2008 第二届 红楼梦奖评审团奖 《启蒙时代》 (获奖)
▪ 2005 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 《遍地枭雄》 (获奖)
▪ 2004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 《发廊情话》 (获奖)
▪ 2003 长篇小说二等奖 《富萍》 (获奖)
▪ 2002 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中文创作类、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文学类 《上种红菱下种藕》 (获奖)
▪ 2001 第一届 星洲日报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 (获奖)
▪ 2001 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中文创作类 《富萍》 (获奖)
▪ 2000 第五届 茅盾文学奖 《长恨歌》 (获奖)
▪ 1999 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长恨歌》 (提名)
▪ 1998 第四届 上海文学艺术奖 《长恨歌》 (获奖)
▪ 1996 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十大好书中文创作类 《长恨歌》 (获奖)
▪ 1996 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文学类 《纪实与虚构》 (获奖)
▪ 1985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鲍庄》 (获奖)
▪ 1981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本次列车的终点》 (获奖)
▪ 2018-5-31 第二届 年度京东文学奖(国内作家作品) 《红豆生南国》 (获奖)
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王安忆属于那种很难‘追踪’的作家。她的小说题材山重水复,永远看不清她的下一个里程。(梁永安评)
当你刚刚根据她的一部新作用一个理论术语去概括它,并且自以为把握了它的时候,下一部作品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她仿佛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不断地在跟你玩捉迷藏。(王纪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