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英文:USS Indianapolis cruiser,舷号:CA-35)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艘重型巡洋舰,也是二战期间被日本潜艇击沉的最后一艘大型军舰。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标准排水量达到10258吨,装备3座三联装203毫米主炮、8门127毫米高射炮,动力装置为8台锅炉和4台蒸汽轮机,总输出功率为10.7万马力,最大航速32.5节,续航力为10000海里。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为波特兰级巡洋舰二号舰,于1930年3月31日开工,1931年11月7日下水,1932年11月15日服役。1945年7月30日,该舰遭日本潜艇袭击沉没。2017年8月19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的残骸在太平洋海底被找到。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准备开工建造时,被美国海军改作新奥尔良级和北安普敦级(NorthamptonClass)的改进型,并且重新进行设计。美国海军原本要建造5艘波特兰级巡洋舰。当建造2艘波特兰级后,海军发觉波特兰级巡洋舰并未达到要求,将建造计划取消。所以只建造2艘该级战舰。
1930年3月31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在新泽西州卡姆敦纽约造船厂铺设了第一根龙骨,该舰的赞助人是已故参议员托马斯·塔加特之女——露西·塔加特小姐。
1931年11月7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下水,舷号CA-35。由于赞助人曾担任过印第安那波利斯的市长,因此该舰遂被命名为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按照海军的传统,舰员们都把这艘排水量9000吨的重巡洋舰亲切地称为“印地(Indy)”。
1932年11月15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在费城海军基地加入现役,首任舰长是约翰·M·斯麦利。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原计划作为波特兰级舰的两艘之一是新奥尔良级巡洋舰计划中的舰艇。该舰是作为舰队旗舰设计,因此舰桥结构扩大,以容纳更多指挥官和舰员。该舰完工时,标准排水量达到10258吨,超过北安普敦级1000吨以上。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的武器装备与新奥尔良级一样,也是3座三联装203毫米主炮。该战舰没有安装过鱼雷发射装置,而且一直使用旧式无防御的127毫米L/25型高炮。其舰身、武器、动力都和北安普敦级一样,主要区别是加强了装甲,舰体也比北安普敦级稍重。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加强了装甲防护,增大水平防护和弹药库防护,水下防御也作了加强,主要将轮机舱附近的燃料舱进行分割细化。此外,还在锅炉舱设置了纵向隔断,以减少可能的爆炸损害波及。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装备8台怀特·福斯特式锅炉,主机为4台帕森斯式蒸汽轮机,总输出功率为10.7万马力,推进器为4轴4桨。最大航速32.5节,舰载燃料为1417~2125吨重油,续航力为1万海里/15节。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参考数据
标准排水量(吨) 10,200
满载排水量(吨) 12755
舰长 185.9米
舰宽 20.1米
吃水 6.5米
水线部分装甲带 5英寸
炮塔及甲板装甲 2.5英寸
指挥塔装甲 1.25英寸
舰员(人) 950
航速 32.5节
续航力 10000海里/15节
动力装置
动力装置 8台锅炉,4蒸汽轮机
轴数 4轴
动力输出(马力) 107000
舰载燃油量(吨) 2125
武器装备
主炮 3座三联装203毫米
副炮 8门单管127毫米高射炮
高射炮 -
高射机枪 8座四联装12.7毫米机枪
鱼雷发射管 -
舰载机 4架水上飞机
舰载雷达 SG、SC、SK
二战之前
1932年2月23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结束了在大西洋和关塔纳摩湾的试航,此后开始在运河区和智利以西的太平洋海域进行训练。
1933年7月1日,罗斯福总统搭乘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两日后,罗斯福总统离舰后,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启程返回费城海军基地。
1933年11月1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成为侦察分舰队的旗舰,参加了美国海军在西海岸的演习。
1935年11月18日,罗斯福总统在查尔斯顿登上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乘坐该舰出访南美。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一路护送罗斯福总统前往巴西里约热内卢、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和乌拉圭蒙得维的亚进行访问,于12月15日返回查尔斯顿。
二战期间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此时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正在对约翰斯顿岛进行模拟炮击演练,偷袭发生后,该舰立即加入第12分舰队开始搜寻日本航空母舰——因为根据报告日本航母还在附近海域。12月13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抵达珍珠港加入第11分舰队开始参战。
1942年2月20日傍晚,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遭到两波共计18架双发日本轰炸机的袭击,在随后的激战中,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舰员们发射防空炮火以及“列克星敦”号航母上起飞的战斗机总共击落了16架日机。整个舰艇编队未受任何损伤,而且还击落了两架掉队的日本水上飞机。同年3月10日,得到“约克城”号航母增援的第11分舰队攻击了新几内亚莱城和萨拉莫阿的日军港口,当时日军两栖作战部队正在那里修整。美军舰载机从南部进入发起突击,越过高高的欧文·史坦利山对港内的日军船只发动俯冲攻击。这次袭击重创了日军战舰和运输船,美军飞行员还击落了不少起飞迎战的日本战斗机,而自己仅受到轻微损失。
战斗结束后,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返回美国本土进行休整,并在梅尔岛海军船厂接受了改装。
1942年8月7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所属舰队发现了吉斯卡岛上日军的永备工事,另外还发现错综复杂的海岸附近的日本船只。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和其他美军战舰一道,用8英寸口径主炮对这些目标进行了炮击。尽管浓雾使得舰队无法观测到炮击效果,但根据巡洋舰派出的侦察机发回的报告,港内部分日舰被击沉,岸边设施也被击中起火。日军完全被这突如其来的炮火弄懵了,直到15分钟后岸防炮火才开始还击,但却是朝着天上射击——他们以为是遭到了美军空袭。在日军暴露了火力设施后,美军舰队再一次用炮火轰击。
1943年整个春夏,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为美国运输船队担任护航以及掩护两栖进攻部队等任务。5月,海军攻占了阿图岛,这是美军从日军手中夺取的第一处要地。此后,美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吉斯卡岛,这是日军在阿留申群岛最后一个堡垒。在美军于8月15日成功登陆前,日军已经借助浓雾的掩护将全部守军撤离。
在梅尔岛进行休整后,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前往夏威夷,在那里它被选为斯普鲁恩斯海军中将指挥的第5舰队的旗舰。11月10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随南方攻击舰队从珍珠港出发执行进攻吉尔伯特群岛的“电流行动”。11月19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作为巡洋舰分舰队的成员对塔拉瓦展开了炮击,次日又炮击了马金岛。
1944年1月31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作为巡洋舰分舰队的主力对夸贾林环礁群岛实施了炮击。炮击一直持续到D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摧毁了敌人两个岸炮阵地,次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又用舰炮消灭了一座碉堡及其它一些岸上设施,并且用延伸弹幕为前进部队提供了有力的支援。2月4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进入夸贾林环礁进行抵近射击,直到日军抵抗彻底被清除。
1944年3、4月间,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作为第5舰队旗舰攻击了西卡罗林群岛。3月30-31日,航母舰载机对帕劳岛进行了空袭,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日军舰船。空袭中美军击沉日军驱逐舰5艘、运输船17艘、油船5艘,击伤其他舰船17艘。
6月,第5舰队又紧张的投入了对马里亚纳群岛的攻击行动。6月11日,美军舰载机开始空袭塞班岛,随后舰队对岛上目标进行炮击。从6月13日起,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在炮击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6月19日,在菲律宾海战斗中,美军特混舰队和日军遭遇,在美军航母舰载机和护航舰队舰炮的猛烈打击下,那些企图利用关岛和提尼安岛上的机场补充燃料和弹药攻击美国近岸舰船的日本舰载机损失惨重。当日美军击落日机402架,自己仅损失17架。这一天的辉煌胜利在美国海军历史上被称为“马里亚纳火鸡狩猎”。随着日本空中抵抗行动的基本瓦解,美国航母舰载机攻击并击沉了日本航母2艘、驱逐舰2艘、油船1艘,并且重创其他日舰。6月23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返回塞班岛继续对岛上美军提供火力支援,6天后该舰又转到提尼安岛打击日军岸防设施。与此同时,美军夺取了关岛,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成为自战争初期该基地陷落后第一艘进入阿普拉港的美军战舰。此后,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又继续在马里亚纳作战数周,尔后转往西卡罗林群岛准备支援美军计划中的登陆行动。
9月12日到29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炮击了帕劳群岛的贝里流岛,有力的支援了登陆行动。此后,该舰前往阿德默勒尔蒂群岛的马努斯,10天后回到梅尔岛海军船厂。经过修理后,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再上征程。
1945年2月14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加入了米切尔中将的快速航母编队,两天后编队进行了继杜立特之后对日本东京的首次空袭。美军计划在2月19日登陆硫磺岛,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随同编队对岛上机场设施和防御工事进行了火力准备。舰队借助恶劣天气的掩护对日本守军发动了突然袭击,炮击持续了整整两天。2月16到17日,美国海军损失了49架舰载机,但在地面上和空中总计击毁了499架日机。除此以外,米切尔的舰队还击沉了1艘日军航母、9艘岸防舰、2艘护航驱逐舰和1艘运输船。美军还摧毁了岛上日军的机库、仓库、营房、工厂以及其他工业设施。在整个行动中,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担负了重要的支援任务。
1945年3月14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随同快速航母编队离开乌利西环礁前往日本沿岸。18日,在距离九州东南100英里处,航空母舰释放舰载机对岛上机场和本州南部的神户以及吴港内的日本舰队进行空袭。3月21日,在确定了美国舰队的位置后,日本出动48架飞机对美国舰队发动攻击,美军起飞24架舰载机在60英里外对敌机进行拦截,结果这些日机全部都在大海中找到了自己的最后的归宿。
3月24日,美军开始进行冲绳登陆前的火力准备,连续7天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向岸防工事不停的倾泄着8英寸炮弹。与此同时,负隅顽抗的日本飞机也多次对美舰进行攻击,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击落了6架敌机还协同友舰击落了另外两架。3月31日上午,也就是登陆前一天,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的对空警戒哨发现了一架单发日本战斗机正借助太阳的辉光呼啸着对舰桥进行俯冲攻击。舰上的20毫米炮高炮立即开火,15秒后敌机进至军舰上方,舰上火炮发射的曳光弹连续命中敌机,迫使其脱离航线,但飞行员还是在25英尺高度上投下了炸弹,随后飞机撞上了主甲板左后部。飞机翻覆坠海,没有给军舰造成严重损伤,但是那枚炸弹却穿透了甲板装甲、乘员食堂、休息舱以及油舱,最后穿过舰底在水中爆炸。剧烈的爆炸在舰底撕开了两个裂口,导致舱室进水,9名舰员阵亡。炸弹造成的进水导致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尾部下沉并且产生左倾,但是它仍然顽强的堵住了进水,并且靠近一艘救援舰进行紧急维修。检查发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推进轴损坏、油柜破裂、海水淡化设备被毁;尽管如此,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还是依靠自身动力横渡太平洋返回了梅尔岛海军船厂。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在接受了修理和改装后,接到一项绝密命令——运送原子弹装配所需的零组件及核燃料前往提尼安岛,正是这些重要的材料组装成的原子弹后来在广岛和长崎的核爆炸造成日本重大伤亡。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于1945年7月15日离开旧金山,19日抵达珍珠港,26日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抵达提尼安。
1945年7月28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驶往莱特湾。7月30日上午,日本伊-58号潜艇射出两枚鱼雷,准确命中该舰右舷,伴随着两声巨响,军舰发生爆炸并翻覆沉没。舰上约300名舰员阵亡,近900人落水,由于没有被及时救援,幸存落水者在海上漂泊,还有许多水兵被鲨鱼吞食而亡。8月2日上午美军VPB-152中队的一架PV-2反潜轰炸机发现幸存者,此后美军动用空中和海面救援队伍,赶往该海域搜寻幸存者。到8月8日救援行动结束时,仅仅营救起全舰1199名官兵中的321名幸存者,其中4人在送往医院不久后死亡。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被击沉是美国海军史上最大的一次海难。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舰长查尔斯·麦克维也在获救人员之列,但是他随后被送上军事法庭——罪名是在这个国家参战期间使这艘巡洋舰“承担风险”。在铺天盖地的辱骂声中,查尔斯·麦克维精神出了些问题。
1968年,查尔斯·麦克维自杀身亡。
1996年,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一位名叫亨特·斯科特的大学生看了《大白鲨》电影后,决定调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沉没事件。经过走访海难幸存者和调查发现,当年美国海军最高指挥部始终知道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正驶入极度危险之中,但它从未向舰长发出过警告。另外至少有3个海军单位收到了该舰SOS求救信号却没注意。
2000年春天,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一项决议,认为对麦克沃伊的指控和定罪审理不公,导致他不公正地蒙受耻辱。
2017年8月18日,微软创始人保罗·艾伦带领的一组研究人员宣布,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的残骸在太平洋海底被找到。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型巡洋舰的轮机设备总重量比北安普顿级巡洋舰略轻,虽然军舰的排水量增加而主机输出功率不变,为避免军舰航速下降,设计方将舰体延长,提高了军舰的长宽比,所以该舰的最大航速仍然达到了北安普顿级的水平。该舰的续航力则通过增加燃油携带得以保证。(《世界重型巡洋舰全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