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高云览

高云览(1910.5.14―1956.6.13)原籍福建厦门。1926年到上海,在同乡会馆开办的免费学校泉漳中学读书。1927年以后,在厦门和漳州任教。写过中篇小说《前夜》,描写党的地下工作者的艰苦斗争。1932年在上海加入“左联”。不久返厦门。七七事变发生后,赴南洋地区教书。在马来亚参加“抗敌后援会”和南洋华侨回国慰问团。当时写的中篇小说《春秋劫》,发表于马来亚槟城《现代周刊》。1950年回国到天津定居。1952年开始,用4年时间写成长篇小说《小城春秋》,生动地描写了1930年厦门地区党领导的劫狱斗争。1956年患肠癌逝世。
目录
高云览介绍

生平介绍

出生

高云览(1910─1956),生于福建厦门一个开小酒店的老华侨家里,幼年时家中生活贫苦。小学毕业后,失学2年。

背景

他于1926年到上海,在同乡会馆办的泉漳中学上学。不久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父亲去世,家中生活重担落到他的肩上,他只好辍学回家,在厦门和漳州等地当记者和教员。但是由于政治迫害,他屡次失业,生活艰难。1930年,他以共产党领导的厦门大劫狱事件为线索,写成中篇小说《前夜》。

写作

1932年初夏,他再次来到上海,担任公时中学教员,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又一度退居厦门。1937年,他到马来亚的麻坡中华中学担任教务主任,常为《南洋商报》投稿,并参加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抗敌后援会”的活动,曾随南洋华侨爱国领袖陈嘉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问团”回国,访问许多地方。返回新加坡后,他发表了报导国内抗日战争的游记和杂文。

抗日

日本占领马来亚后,他与一些抗日的文化人撤至苏门答腊岛,以经商为掩护,继续从事抗日活动。日本投降后,他重回马来亚,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参加了反对内战的民主斗争,成为陈嘉庚等创办的《南侨日报》的“大股东”之一。1949年,他被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驱逐出境。1950年他经香港来到天津居住下来,从事专业创作。1952年至1956年,他写成《小城春秋》这部长篇小说。1956年,他患肠癌逝世。

人物年表

1910年 高云览生于福建厦门桥亭街。原名高怡昌,笔名高云览,高友庆、健尼、高法鲁、高仲约等。小学毕业,中学一年是作者的全部学历。

1932年 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诗歌会”。与杨骚、白薇、穆木天、叶以群、蒲风等一起活动。

1938年 在南洋麻坡中华中学任教务主任,参加“马来亚抗敌后援会”、“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1939年 以战地记者身份偕同张楚琨赴祖国云南、广西、湖南等战区采访。

1940年 参加陈嘉庚率领的“南洋华侨回国慰问团”。赴西安、重庆,先后受到林伯渠、周恩来、叶剑英等首长接见。并与廖承志、宋庆龄会晤。

1942年 与张楚琨、胡愈之、郁达夫、杨骚等文化人士流亡苏门答腊群岛,躲避日寇的追捕,开办“赵豫记”酒厂、钾皂厂。

1946年 在新加坡与张楚琨自置“南元”“南美”两轮船,创办“钜元公司”。同年创办《南侨日报》。

1949年 在解放战争中,与张楚琨奔走指挥“南元”、“南美”运载解放军的军需物资、印刷机和文工团员等。同年在新加坡被英当局以“通共”罪名逮捕,后以“红色商人”之罪名驱逐出境。“钜元公司”撤往香港。“南元”以象征性价格转让给中国海军参战。

1950年 举家回国。定居天津。

1951年 在津设“钜兴进出口贸易公司”并开始《小城春秋》的创作。

1953年 经廖承志请示周恩来总理同意并批准,将“南美”献给国家。

1955年 将“钜兴进出口公司”交给国家,公司所有资金交天津投资公司处理。

1956年 《小城春秋》完成第六稿,因肠癌手术并发症在天津人民医院逝世。

主要著作

《小城春秋》(长篇小说)(1956年作家出版社初版,1961年再版。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1997年再版。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再版)。

《前夜》(中篇小说)(1932年上海湖风书局初版)。

《春秋劫》(中篇小说)(1946年连载新加坡《现代周刊》)。

《没有太阳的早晨》(剧本)、《夕影》(剧本)、《救亡戏剧以胡弦譬喻说》(评论)、《对戏剧艺术提高的一点意见》(评论)、

《救亡戏剧的“演”“观”谈》(评论)(1938-1939年《南洋周刊》)。

《纪念鲁迅先生》(杂文)、《关于纪念鲁迅先生杂话》(杂文)、《我们所以悼念鲁迅先生》(追悼大会演说稿)(1936年的厦门《江生报》)。

《我们在旅途上》(散文)、《重庆五月》(散文)、《孙夫人廖夫人访问记》(报告)、《论郭沫若》(评论),《通俗与媚俗的另一个解释》(评论)(1939-1941年《南洋商报》副刊《狮声》)。

《记陈嘉庚先生在祖国》(报告)、《陈嘉庚先生对祖国的影响》(报告)、《日本在桂南的“自杀”》(通讯)、《我国怎样抵抗轰炸》(通讯)、《重庆不怕轰炸》(通讯)、《在炮火中苦斗的祖国士兵》(通讯)、《缅甸访华团在中国》(通讯)、《在桂南前线观察桂南战局》(报告)(1940-1941年《南洋商报晚版》)。

《文化将军冯玉祥》(通讯)、《一年来的中日货币战》(报告)、《在祖国所见到的伤兵》(通讯)、《不放鬼子渡黄河》(通讯)、《一年来目击敌军的衰退》(通讯)、《在西北的日本俘虏》(通讯)、《二届南侨大会的前后》(报告)、《我在祖国所见的难童》(通讯)(1940年—1941年《南洋商报》)。

《叶挺将军访问记》(报告)、《抗战中的红十字会》(报告)、《黔边苗夷实察记》(报告)《负责指挥华南军事的两位将军》(报告)、(1939-1940年《星岛日报》)。

《杂话郭沫若》(评论)(1941年《新国民日报》)、《陈嘉庚论》(评论)(1946年《现代周刊》)。《学习鲁迅的“省俭”》(评论)(1952年《天津日报》)。

文学批评简论

总体批评特色

高云览的文学批评是他文学生涯整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现存的篇章不多,但从中仍可看出其批评的深刻洞察力和独特感悟力。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民族救亡的历史大任,使他对现实的文艺作品采用社会历史的批评方法;而作家的创作本能,又使他对一些已成为历史的作品采用以印象主义为主的批评方法。这两个方面,构成了高云览文学批评的总体特色。

批判时间

高云览的文学批评主要集中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初,这一时期正是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发动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壮烈的民族战争的历史大环境中,作为一位爱国的热血青年,他不可能过多地关注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美感方面,而是注重于作家及其作品的社会性内容,即他的价值意义、思想倾向和社会效果等,他采用的是一种社会历史的批评方法。

悼念鲁迅

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10月底厦门召开了“厦门文化界追悼鲁迅先生逝世大会”,高云览被推举为大会主席,他在会上作了《我们所以悼念鲁迅先生》的演说。从演说的题目就可看出,他的重心是放在“所以”上,也就是“原由”、“为什么”,即对鲁迅价值意义的估量这一要点上。他说:“我们是把这一位正义的战士,放在大时代的天秤上面,估量他,批判他,冷静地,客观地看他给与这时代到底有多少意义,多少利益,多少的重要性。”评判一个作家的价值,首先是以时代的天平来衡量,看他给与时代的意义有多少?这是文学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核心。高云览认为,鲁迅的价值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不妥协不屈不挠的精神,一是他为正义而奋斗的精神。

高云览充满激情地说:“我觉得,鲁迅先生的一生就只有一个字:‘强’,倔强的强,自强的强。强这个字包括了他整个人生,整个生命,整个人格和他全部的价值。是的,他强,强就是他,为着正义;他强,为着大众;他强,为着中华民族解放;他强,为着不拍卖人格;他强,为着不拍卖了大众的利益;他强,为着不向黑暗势力的妥协。他强就强到底,死了还是一身的硬骨头。”把鲁迅不屈不挠的硬骨头精神归纳为一个“强”,加以一再的重复,强化了鲁迅这一精神要质。而这,完全取决于他所处的那一时期的社会历史的大环境的要求:“尤其是当这国难加深,民族危机加紧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忘记他呢?他不是这样简单就完了的,他的精神,将成为一根人类进化的鞭子,鞭策着这代和后代的子孙向前迈进的。”高云览把鲁迅精神比喻成一根鞭策人类进化及后代子孙前进的鞭子,这一预见在今天仍然未失其光彩。

文学的社会历史批评的第二种尺度,就是文学的倾向性。文学是作家由生活经验所引发的情思,通过文字这一符号媒介的形象构型,它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作家主体对生活理解的倾向性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男女之间的爱恋为创作对象的文学作品盛行一时,这类作家以张资平、叶灵凤为代表,他们的作品过分地渲染了人的感官欲念。

文学倾向性批评

高云览对这一倾向提出了批评,在《作品里肉的气息》一文中,他指出:“我以为张资平与叶灵凤倒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能同样以浓厚的肉的气息去挑拨读者,去刺激读者,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别的好处。”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文学仍沉溺于声色犬马、放荡淫亵之中,这一倾向绝不能任其泛滥。但高云览并非一概否决文学中关于情爱的描写,他主张写作手法上要委婉曲折,有一种蕴藉的诗意之美。就像沈从文的《夫妇》、《微波》,有一种诗意的浪漫,给读者的是一种朦胧的、潜隐的情欲感觉;就像茅盾的《幻灭》、《动摇》,虽然也有肉的气息,但却写得生动灵巧,很迷惑人,有高超的艺术手腕。

高云览对情爱描写这一艺术倾向,也一直延续到他在《小城春秋》的创作中,值得我们重视。他在文章中归结道:“张资平是在无情暴露,叶灵凤是在有意的挑拨,沈从文是引人的薰陶,茅盾呢?他却是动人的迷惑。”寥寥数语,明确而清晰点出了他们之间的区别与特点,从用词中也体现出他的褒贬倾向。他在文章的结尾指出:“一些专以写肉感文字为能事的作家们,是应该改变他们的手法与转移他们的观点到现代社会的深层去,那里才有伟大的作品可以产生。”从今天来看,高云览所主张的文学倾向仍是正确的。

文学的社会历史批评的第三种尺度是考察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这里,涉及到一次与高云览有关的艺术的内容与技艺之间的论争。1938年11月,高云览在新加坡《南洋周刊》发表了《救亡戏剧的‘演’‘观’谈》一文,文中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是一个中年朋友的六岁孩子死了,晚上他听到隔壁的一个人在拉着胡琴,拉的技巧并不好,但他想起死去的孩子,竟然听得很感动,眼泪都掉下来。高云览本想以此来说明,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里,文学艺术的内容、情感是占首要的地位,而不必过分地去苛求艺术形式与技艺的传达。因为抗战时,“每个演员的细胞早酝酿着发酵的酒酶,每个观众的神经都像灌满酒精似的,稍一着火,立刻发作,这是那晚演出的最优良条件。”

但当时一位名叫高扬的读者误解了他的意思,认为“似乎是主张演救亡戏剧就行了,目前不必谈到装置、化装、灯光”,以及“演技”等。高云览再发表《救亡戏剧以胡弦譬喻说———复高扬先生》一文,说明他误解了自己的意思:“你不过是以读硬性论文应有的那种理智,去读我那篇部分地渲染着感情的色素的随笔。”

他并非漠视艺术形式和演出技艺,因为他在理论上是十分清楚的:“舞台技术(包括演技)和脚本的不能分开,和脚本本身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分开是一样。”但特殊的历史时期有特殊的表现方式,“在这个急变化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戏剧艺术一离开了我们的武器作用,就要和写在水上的文字一样,枉费了一场。”文艺,作为介入民族解放斗争的一种武器,在当时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它的社会效果:“在民族抗战白热化的现阶段,剧作者非写作救亡剧便不够劲,剧人非演出救亡剧便不够瘾,观众非观救亡剧便不够味,这不因为别的,关系是抗战的‘客观情势’和救亡的‘主观要求’这两个形成的必然性和它的辩证法的统一性。”只有关注抗战救亡的作品,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社会效果,这是当时“客观情势”和“主观要求”所决定的。

上述的仅是高云览文学批评的一个侧向。因为从根本上看,他是一个以创作为生存状态第一要义的作家,所以他的文学批评还有一个由创作本能所激发的向度———印象主义的批评方法。这种批评方法的特点是:注重批评家的直觉感悟性,强调批评家对作品的自身真切的体验与悟解,主张文学批评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灵魂与灵魂的对话,追求批评写作的诗性与美感等。

高云览曾写道:“当一个人被某一种情绪支配着不得不动笔时,他所驾驭的文字是不大愿意板起脸孔来反抗自己的感情的,不管这感情已经越过了理智的限制。”他看到了自身蕴藏着一种由情感激发的超理性的直觉感悟力。这种感悟力,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作家在批评中所特有的,从而形成印象主义的批评方法。

这在《论郭沫若》一文中尤为突出:“沫若狂的却是二十世纪大都会底脉搏。他吹的是激越的喇叭,唱的是最尖或最浊的高音或低音;涂的是大红大黑的强烈的质色。他缺少中和,缺少温柔,缺少轻淡,缺少细腻。他是爱到极点,憎也到极点;静到极点,动也到极点;快乐到极点,悲哀也到极点;赞颂到极点,咒诅也到极点。他的极点就是极点。”这里,没有太多的理性判断,批评家完全沉迷于作品阅读时所产生的印象,并用音乐与色彩形象地描述出自身独特的体验。

又如,在论析郭沫若和鲁迅创作特点时,他写道:郭沫若的“诗是在激情里面生长的,他惟一的凭藉是那触动他灵感的激情,激情来时,他可以发疟了似的,索索的写。激情不来时他没有法子学鲁迅‘榨油’。鲁迅可以用榨而榨出杂文,沫若不能用榨而榨出诗。这是沫若的悲剧,也就是一切抒情诗人的悲剧。”仅一个“榨”字,就极为形象地把两人在创作上不同的特点区分开来。

印象主义文学批评

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的形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批评者对作品有着真切的体验与悟解,高云览对郭沫若的诗作的批评即是如此。他在论析郭沫若的诗之所以能引起青年们的共鸣时,写道:“其实‘五四’本身就是一阵狂飚,那些曾给旧形式绑住了脚手的人,开始在沫若的诗里,找到自己的心脏,发现自己被解放了的感情,听到原始的,年轻的,自我的,赤诚的,自由的,灵的叫喊。《女神》是这狂飚里面的一把旗子,仗着它的强烈的颜色和挥扬的姿态,使无数青年汇合在这旗下。”这何尝不是高云览的心声?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文学青年,“五四”文学革命是他们心中最为神圣的一面大旗,而《女神》为他们那年轻的生命发出了巨大的呐喊,这是“原始的,年轻的,自我的,赤诚的,自由的,灵的叫喊”!这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应,精神对精神的契合,高云览以自身的体验准确地评价了郭沫若诗作的价值意义。

印象主义文学批评的又一个特点是,批评文章的写作也是一种“创作”,它倡导的是批评文章的“诗性”,即具有文学性的美感,而非僵滞的理性概念的推导。高云览本身就是作家,所以在批评文章中经常闪射出文学性之美。

如,“论诗的技巧,沫若没有徐志摩的腻润,没有闻一多的琢磨,没有朱湘的谨严,没有戴望舒的幻美;但是沫若有个显然的特点是这几位诗人所赶不上的,那就是他的‘热’。他的热是火烫的,腾沸的,显露的,坦白的,粗豪的,也因此使他不得不抛开了腻润,弃置了琢磨,毁坏了谨整,拒绝了幻美。他无法可以使他自己蕴藉一点。”这里,他运用判断词的准确、严谨,令人惊叹!“腻润”、“琢磨”、“谨严”、“幻美”、“火烫”,异常贴切地传达出不同诗人的艺术风格。而“抛开”、“弃置”、“毁坏”、“拒绝”等动词的使用,又显出了高云览在批评文章写作时字斟句酌的雕琢。

高云览相关榜单
厦门十大文人排行榜 厦门著名文人有哪些 感受他们的人文情怀
厦门十大文人名单如下:高云览、薛令之、黄文照、洪丝丝、黄肇昌、鲁藜、李琅琨、薛舜俞、林霍、池显方,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讽刺人性的语句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如果您想了解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鲁迅先生讽刺人性的语句、鲁迅先生一生有几个妻子、鲁迅为什么要改自己名字、鲁迅为什么移出教科书、鲁迅为什么到日本去留学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怎么样了
司马迁写完《史记》后,并没有记载其后续的情况,关于其结局,存在多种猜测。如果您想了解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怎么样了、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写入本纪、司马迁为什么要为李陵将军辩护、司马迁为什么受宫刑、司马迁为什么入狱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仓颉为什么能造出汉字 仓颉为什么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如果您想了解仓颉为什么能造出汉字、仓颉为什么被尊奉为文祖仓颉、仓颉为什么叫仓颉、仓颉为什么是四只眼睛、仓颉为什么想发明新的记事方法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水浒传》 施耐庵为什么丑化姓潘的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并没有把女人写得都不堪,比如扈三娘、孙二娘等都是有勇有谋的女性形象。如果您想了解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水浒传》、施耐庵为什么丑化姓潘的、施耐庵为什么不写方腊、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招安、施耐庵为什么喜欢武松、施耐庵为什么把女人都写的那么不堪、施耐庵为什么把人都写死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林徽因为什么不是民国四大才女 林徽因为什么没有嫁给徐志摩
林徽因被称为“先生”主要是因为她在建筑学上的杰出成就和为中国建筑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如果您想了解林徽因为什么不是民国四大才女、林徽因为什么没有嫁给徐志摩、林徽因为什么只活了51岁、林徽因为什么会让男人着迷、林徽因为什么称之为先生、林徽因为什么要改名、林徽因为什么会学建筑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季羡林为什么六岁离家 季羡林为什么不回老家
季羡林六岁离家,主要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变故。如果您想了解季羡林为什么六岁离家、季羡林为什么不回老家、季羡林为什么自己掏钱买600本《留德十年》、季羡林为什么要写牛棚杂志、季羡林为什么写《一条老狗》、季羡林为什么会那么多语言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南怀瑾为什么到台湾 南怀瑾为什么要娶二房
南怀瑾到台湾的原因是因为他当时在大陆的处境变得困难,于是他选择避居台湾。如果您想了解南怀瑾为什么到台湾、南怀瑾为什么要娶二房、南怀瑾为什么不提倡站桩、南怀瑾为什么不建议读易经、南怀瑾为什么会有中阴身、南怀瑾为什么吃那么少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孔子为什么姓子
孔子恶紫夺朱,主要是因为厌恶紫色这种邪能乱正的颜色,厌恶用郑声、利口等偏离正统的事物来颠覆国家。如果您想了解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孔子为什么姓子、孔子为什么最喜欢颜回、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孔子为什么叫孔老二、孔子为什么会恶紫夺朱、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也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曹雪芹为什么没写完红楼梦 曹雪芹为什么被抄家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曹雪芹仍坚持创作《红楼梦》。这种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让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成功。如果您想了解曹雪芹为什么没写完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被抄家、曹雪芹为什么能写出红楼梦、曹雪芹为什么不考科举、曹雪芹为什么是女名、曹雪芹为什么号雪芹、曹雪芹为什么不能重振家族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朱熹为什么会遭到后世的谩骂 朱熹为什么晚节不保
朱熹作为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您想了解朱熹为什么会遭到后世的谩骂、朱熹为什么晚节不保、朱熹为什么被说为是历史上最无耻的伪君子、朱熹为什么被称为理学的集大成者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王实甫为什么不是元曲四大家 王实甫为什么写西厢记
王实甫被称为花间美人,是因为他的杂剧作品注重遣词造句,音律优美,语言生动,文辞绮丽,给人以花间美人般的感觉。如果您想了解王实甫为什么不是元曲四大家、王实甫为什么写西厢记、王实甫为什么被称为花间美人、王实甫为什么改编莺莺传、王实甫为什么被称为文采派代表人物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曾国藩为什么是半个圣人 曾国藩为什么叫曾剃头
曾国藩被称为半个圣人,是因为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但他的成就和贡献并不完全符合圣人标准。如果您想了解曾国藩为什么是半个圣人、曾国藩为什么叫曾剃头、曾国藩为什么不推翻清朝、曾国藩为什么要屠城、曾国藩为什么没有封王、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为什么恨洪秀全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白朴为什么写梧桐雨 白朴为什么拒绝出仕
白朴之所以被评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是因为他描写的爱情故事,与同领域人相比,语言雍雅华贵,绚丽多彩。如果您想了解白朴为什么写梧桐雨、白朴为什么拒绝出仕、白朴为什么号兰谷、白朴为什么要写墙头马上、白朴为什么要改编白居易诗词、白朴为什么被评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岳飞为什么是民族英雄
岳飞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在抗金战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成就。如果您想了解岳飞为什么必须死、岳飞为什么是民族英雄、岳飞为什么不反抗、岳飞为什么叫鄂王、岳飞为什么被取消民族英雄、岳飞为什么字鹏举、岳飞为什么又叫武穆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关汉卿为什么写窦娥冤 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在西方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您想了解关汉卿为什么写窦娥冤、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为什么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梨园领袖、关汉卿为什么伟大、关汉卿为什么被杀、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本色派等问题,本文为您解答。
世界十大文豪排名 世界著名文学家排行榜 世界文坛泰斗有哪些
世界十大文豪名单如下:荷马(诗人)、歌德、但丁、维克多·雨果、威廉·莎士比亚、拜伦、鲁迅、托尔斯泰、泰戈尔、马克西姆·高尔基,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当代十大诗人 中国当代诗人排名 中国当代最杰出诗人有哪些
中国当代十大诗人名单如下:洛夫、卞之琳、余光中、郭路生、厉声教、席慕蓉、汪国真、舒婷、北岛、顾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 近现代诗人排行榜 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名单如下:黄遵宪、柳亚子、秋瑾、徐志摩、林徽因、闻一多、戴望舒、冯至、李金发、艾青,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现代十大文学家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排名 现代文学十大家都有谁
中国现代十大文学家名单如下:郭沫若、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曹禺、朱自清、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 中国历史上文学家排名 古代杰出文学家盘点
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名单如下:司马迁、屈原、庄子、班固、曹植、陶渊明、韩愈、杜甫、李白、苏轼,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初中语文必背的十大古代词人 中考必考诗人盘点 中学重点诗词作者有哪些
中考十大必背的古代诗人名单如下:陶渊明、王维、王勃、李白、李贺、杜甫、柳永、苏轼、杜牧、李商隐,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写诗最多的诗人TOP10 古代诗人写诗数量排名 现存诗作最多的是谁
写诗最多的诗人TOP10名单如下:爱新觉罗·弘历、杨万里、陆游、刘克庄、白居易、赵蕃、苏轼、梅尧臣、方回、黄庭坚,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元代诗人排名前十 元朝诗人代表人物 代著名诗人排行榜
元代诗人排名前十名单如下:王冕、马致远、虞集、揭傒斯、杨载、杨维桢、范梈、耶律楚材、张养浩、黄溍,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宋代诗人排名前十 宋代诗人排名 宋朝十大著名诗人
宋代诗人排名前十名单如下:苏轼、黄庭坚、陆游、王安石、欧阳修、文天祥、范成大、杨万里、梅尧臣、陈师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唐代诗人排名前十 唐代著名诗人排名 唐朝十大诗人排行榜
唐朝十大著名诗人名单如下: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维、刘禹锡、李商隐、杜牧、李贺、王昌龄,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 古代文人居士大全 号居士的诗人有哪些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名单如下:李清照(易安居士)、苏轼(东坡居士)、李白(青莲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范成大(石湖居士)、朱淑真(幽栖居士)、唐寅(六如居士)、蒲松龄(柳泉居士)、王安石(半山居士),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盘点南宋四大家 南宋中兴四大家分别是哪四位
南宋四大家名单如下: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姜夔、陈与义,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汉赋四大家 中国汉赋史上的代表人物 司马相如上榜
汉赋四大家名单如下: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最为著名的散文家 耳熟能详的唐宋文人
唐宋八大家名单如下: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国学大师 国学大师排名榜 中国的学界泰斗有哪些
中国十大国学大师名单如下: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冯友兰、钱钟书、陈寅恪、黄侃、辜鸿铭、刘师培、钱穆,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作家
  • 诗人
  • 翻译家
  • 国学大师
  • 学者
  • 元曲家
  • 艺术家
  • 演说家
  • 才女
  • 才子
  • 茶学家
  • 经济学家
  • 设计师
  • 管理学家
  • 谋士
  • 科学家
  • 美食家
  • 富豪人物
  • 明星艺人
  • 文人
  • 文化名人
  • 热门文章
  • 四川十大文人
  • 成都十大文人
  • 中考十大必背的古代诗人
  • 山东十大文人
  • 福建十大文人
  • 江西十大文人
  • 新疆十大文人
  • 写诗最多的诗人TOP10
  • 中国现代十大文学家
  • 中考十大必背的现代文学家
  • 中国当代十大诗人
  • 重庆十大文人
  •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
  • 宋代诗人前十
  • 唐代诗人前十
  • 热门词条
  • 1
    李开先
  • 2
    野利任荣
  • 3
    吴道行
  • 4
    李远
  • 5
    张顺富
  • 6
    尤袤
  • 7
    袁绍姗
  • 8
    路遥
  • 9
    来知德
  • 10
    巴·布林贝赫
  • 11
    孔子
  • 12
    冯至
  • 13
    闻一多
  • 14
    陈寅恪
  • 15
    李清照
  • 16
    柏拉图
  • 17
    史铁生
  • 18
    贾平凹
  • 19
    老子
  • 20
    张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