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苑长春》是美国罗琳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小主人公裘弟和他的小鹿的故事,生动地描写了美国南北战争后佛罗里达州垦荒区普通人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
该作获得1939年美国普利策奖,并名列美国1939年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美国南北战争后,在佛罗里达州垦荒区,巴克斯特一家顽强地生活着。贝尼父子与大自然搏斗、与猛兽较量、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丛莽中生息、扎根。小主人公裘弟从小就极其喜爱各种小动物,然而他的母亲因生活贫困、食物不足,不准他饲养任何动物。一天,裘弟的父亲贝尼在丛林中突遭毒蛇袭击,不得已打死一只母鹿,用鹿肝自救。事后,裘弟发现了母鹿留下的小鹿,经再三恳求终于说服了父母,把小鹿带回了家。以后小鹿成了袭弟形影不离的“朋友”和“兄弟”,给了孤独中的裘弟最大的精神安慰。然而,小鹿长大后却逃脱了裘弟的束缚,几次三番吃掉玉米苗,威胁着全家人一年的生存。尽管裘弟尽了最大的努力加以补救,然而仍无济于事。父亲不得已让妈妈开枪打死了小鹿,裘弟悲痛万分,离家出走。在经历了种种痛苦和身心磨难之后,裘弟终于怀着懊恼的心情回家,担起了伤重的父亲搁下的生活重担,从而结束了他充满美好幻想和情感的金色的童年。
第一章 小水车
第二章 乔迪的家
第三章 飞来横祸
第四章 猎熊
第五章 草翅膀
第六章 大快朵颐
第七章 一桩好买卖
第八章 意外收获
第九章 灰岩坑
第十章 夜晚的奇遇
第十一章 猎鹿
第十二章 仗义相助
第十三章 告别奥利弗
第十四章 危机
第十五章 新伙伴
第十六章 偷蜜和猎狐
第十七章 痛失好友
第十八章 怀念“草翅膀”
第十九章 暴风雨
第二十章 暴风雨后的森林
第二十一章 瘟疫
第二十二章 储粮
第二十三章 狼群的夜袭
第二十四章 猎狼
第二十五章 圣诞节前夕
第二十六章 追捕“大笨脚”
第二十七章 送别
第二十八章 孤狼
第二十九章 闯祸
第三十章 爸爸病了
第三十一章 无计可施
第三十二章 再见,小鹿
第三十三章 别了,童年
译后记
20世纪初期,美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同时与自然的矛盾也变得日益突出,作品中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实质上表达了作者的反思。
罗琳斯在1928年搬到了佛罗里达州的十字小溪隐居,那里朴实的人们以及那里的一草一木为她提供了众多活生生的素材。生活中的原型给罗琳斯提供了具有性格特征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具有不可比拟的真实性的创作素材,她将这些原始材料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加以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写到了作品中去成为了作品的题材内容。她将这块被自己视为世外桃源的沃土作为了自己笔下人物生活的原始圣殿。
《鹿苑长春》中主要塑造了裘弟这个少年儿童形象,写出了他的性格特征,当然光写外表、动作、语言是不够的,罗琳斯将其心理描写也刻画的细致人微。罗琳斯对小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不是简单地通过概念的叙述,而是结合着情节的开展,生动、明快地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出来,从而表现出了裘弟性格发展的过程。住得偏僻,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小伙伴们,裘弟想拥有一只宠物,陪自己说说话。宠物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在童年时期,孩子大多不缺关爱,即使是穷人家,他们也会得到父母亲的关爱。但爱护弱小却是人类的本性,所以当一个孩子开始养育一个比他还要弱小的生命时,他会更多地体会到爱与奉献的涵义。
贝尼虽然瘦弱却时时显示出极高的智慧,他对动物生活习性了了解,渊博的生活知识,以及过人的勇敢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贝尼虽然在丛林中是一个优秀的猎手,但是在人类的社会中,他却是一个逃避者。也许是遭受太多的打击和伤痛,贝尼对社会有一种病态的敏感。他参加了南北战争,经历了战争的杀戮和流血,所以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他常常感到辛苦和无力。
小说中最具有灵性的人物就是这个名字叫做草翅膀的孩子了,他生在福列斯特家族,却没有继承那个家族的一点血统,相反还处处表现出与福列斯特家族不同的特点。福列斯特家的兄弟们个个都体型彪悍,性格粗暴。而草翅膀却是一个天生的畸形儿,也许是身体畸形的缘故,他比其他任何人都亲近自然。
尽管是个天生的畸形儿,但是草翅膀的其他感觉器官却比平常人灵敏的多,他可以以一种娴静的心态去欣赏自然界的美,和动物们做朋友,以他温柔的心灵去感受它们,照顾它们。和其他兄弟们的粗暴凶悍不同,草翅膀显得特别有爱心。
同在一个家庭生活,草翅膀却常常像是在另一个世界,他的兄弟们的世界中,动物是卑贱的,只是盘中美食而己。可是,在草翅膀的世界中,他和动物一样,身体是牵拌,精神却是相通的。心灵一致,躯体只是形而己,不具有约束力。他可以抛却形体去追求心灵的快慰,这也就是他从屋顶跳落的原因。
小旗是裘弟从小养的一只小鹿。尽管母亲对小旗的存在感到十分不满,但是裘弟还是省下自己的食物去喂养它。在和小旗相处的一年里,裘弟得到了无尽的快乐。他和小旗同吃同住,漫漫的丛林里到处都有他和小旗的影子。这么浪漫而又宁静的画面不久就被小旗的天性破坏了。小旗一次又一次的破坏贝尼全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自身的生存需求前面,他决定杀死小旗。裘弟亲自结束了小旗的生命,这对于一个天真的孩子来说,似乎是有些残酷,但这也恰恰是他的成人礼。我们不能责怪贝尼的行为,当人的利益和动物的权力发生冲突时,该做出怎样的抉择?依据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贝尼的行为无疑是正确的,虽然有些残酷。但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残酷的,不杀死小旗,贝尼一家的生活便没有办法保证。任何一种生物都要保证首先要生存,然后才会有其他的需求,对人类更是如此。
裘弟是一个热爱自然的孩子,虽然他有父亲母亲,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的内心,包括最爱他的父亲。在成人的世界中,他是孤单的、寂寞的。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不得不劳作,而母亲整天忙着她的甜饼,没有时间听他倾诉,陪他玩耍。所以他需要一个能够时刻陪伴在他身边的朋友,小旗就是这样的一个伙伴。在他的眼中,小旗不是动物,而是他的兄弟姐妹,甚至他自己也不是人类,是一只小鹿,渴望在莽林中自由地奔跑。作者这样描写裘弟不是偶然的,其实裘弟在某种情况下正是作者自身的化身。裘弟虽然是个小男孩,而且在父亲的启发下,他也经常立志要做一个小小男子汉,但是我们从裘弟的思想和性格中可以感觉他其实是具有某种女性气质的。比如敏感,孤独,多愁善感等等。所以裘弟对于小旗的依赖,溺爱,完全可以看成是罗琳斯对动物的热爱。而小旗把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践踏坏的时候,父亲居然要求裘弟亲手杀死它,这对裘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对于年少的裘弟来说,不懂得饥饿的滋味,是肯定不会选择杀死最亲密的伙伴的。最后是母亲打伤了小旗,裘弟含泪结束了小旗的生命。在这样痛苦地抉择中,裘弟完成了他由少年到成年地转换。草翅膀死去的时候,也正值童年。在还没有尽情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的时候就死去了,真的感到很遗憾。但是在他脑海中还留着大自然美好的记忆,带着这些记忆,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他至少不会像裘弟一样,遗憾地打死小旗。在草翅膀的世界中,饥饿离他很远,一切都是美好的。裘弟却不得不经历失去小旗的痛苦,饥饿的滋味,还有远离童年的失落。草翅膀的一切都定格在童年,这又是一种幸运。
可以把童年当作作者设置的一个隐喻,童年不仅代表了人的生理的一个阶段,也隐喻着人类发展的蒙味时代。那时的人类发展还在一个相当低下的阶段,人类的生活主要依赖于自然,他们从自然中获得食物,获得安身的居所。但是随着人类这个孩童的慢慢长大,他学会了独立生活,学会了用大脑思维,他的身体也足够支持他探索新的生活的时候,他对于自然的依赖没有那么强烈了,代之而来的就是不断地剥夺和童年的消失,不仅代表着裘弟即将长大,也代表着人类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的时代。童年的时光一去不返,但是长大后的人类更多了一种责任和义务。对裘弟来说,那是挑起生活的重担;对于人类来说,就是发展。在人类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一路走来,我们也犯了很多错误,但是只要积极改正这些错误,把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理念真正放在心里,扎扎实实地实行,那么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将很快会实现。
作者在《鹿苑长春》情节结构方面,设置了养鹿和猎熊两条线索,每条线索各有其高潮与顶点,串起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并循此线索展开对主题的探讨。
作品对裘弟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是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实现的,是随着养育小鹿的情节主线与猎取老熊的情节副线的发展、交织中而完成的。作品对儿童心理的细致描写,对大自然景物的诗情描绘和令人感动的情节设计,无不表现出作者在艺术上的深厚功力。对捕杀野熊“老缺趾”的惊险场景的描写和对枪杀小鹿的悲剧气氛的渲染,充分展示了垦荒者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严酷性和顽强精神。整个作品,情节感人而又富于抒情气息。
1938年《鹿苑长春》一经出版,便立刻成为美国当年的畅销书,并在第二年荣获普利策文学奖。这部作品还被选入美国中小学教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迷人的自然风景描写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部小说被誉为是一部关于童年、勇气、亲情、梦想的经典童书。好莱坞后来将《鹿苑长春》拍成同名电影,那迷人的景色加上格里高利·派克的出色表演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作家张爱玲:“有一种书,是我们少年时代爱读的作品,隔了许多年以后再拿起来看,仍旧很有兴味,而且有些地方从前没有注意到的,后来看到了会引起许多新的感触。看这样的书,几乎可以说是我们自己成熟与否的一个考验。这样的书不多,像这本《鹿苑长春》就是一个例子。”
罗琳斯(1896-1953)是美国女小说家,她创建了佛罗里达边远林区的地方文学,先后获得欧·亨利奖、普利策奖等重要奖项。 主要作品有:《鹿苑长春》、《一位年轻姑娘》、《南方月亮下》、《金苹果》等。